文化GDP,怎么看懂你

2013年06月07日18:3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文化产业 GDP 投资 消费 出口 三驾马车 文化发展 文化建设

    随着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各地文化产业建设的步伐加快,文化GDP也时常被各地政府领导提起,用作自身文化产业建设的成果数据显示。

文化GDP成重要指标

“2009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幅达到26%,占全省GDP总值的2.18%;2011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372亿元,占全省GDP总值的3.1%。这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不难看出文化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昆明首部文化发展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指出,2010年,昆明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80.44亿元,占GDP比重高达8.53%,位居全国前列,已成长为昆明前景广阔的新支柱产业。”

而在媒体报道和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词汇—— “从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拉动GDP增长的‘马车’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协调。上半年不仅投资和消费维持较高增速,同时出口总值的增速也已由负转正。”“一季度经济增长出现多年所没有的快速增长局面,是投资、消费和外需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的结果。在这‘三驾马车’中,虽然投资增速出现回落,消费和进出口却出现了较快增长,两者不仅弥补了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速向下拉的力量,而且还多创造了一部分需求,拉动了经济速度的加快。”

至此,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GDP“三驾马车”的概念,已深入人心。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一种,各类投资入场事件被频繁报道,“文化消费”概念也被作为要素反复探讨,显示着目前各地的文化GDP与“三驾马车”更为密切的血源关系。

之前,中国因GDP超越日本引起多方关注,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增长提出过快过热的质疑,报纸杂志街头巷尾均能听见人们对此议论。GDP究竟是标杆还是数字,是噱头还是极具参考意义?早在2003年,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就表示过,不能过分迷信GDP。在他看来GDP并不是经济的全部,社会舆论或者普通民众出于各种原因为GDP披上了各种颜色的外衣,让GDP忽而神话、忽而简化。针对目前的经济状况,张军教授认为如果要用GDP来评判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就需要还原GDP的本来面目,排除各种误导和误解的干扰,才能在GDP榜单面前冷静、理智、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位置。

GDP与“三驾马车”无关

说起GDP人们通常都会提起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GDP增长的理论,对此,张军表示,“三驾马车”是国人开的最大的国际玩笑。不知道这个概念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但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中没有“三驾马车”这个概念。

张军说道,现如今只要分析中国经济,就会分析投资、消费和出口。这种分析思路的一个坏处是会给人造成一个假象,好像经济增长很简单,就是一个开销和支出问题,就是花钱的问题,甚至大家开始都企盼政府花更多钱从而拉动经济增长。这种想法不仅误导了普通百姓,也误导了政府。有必要对此进行全民扫盲,必须要纠正这种观念, 避免人人都用“三驾马车”这个概念对中国经济评头论足。

张军表示,他以经济学为专业并研究了经济学这么久,只知道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生产率、创业、企业家精神、资本形成等等有关系,但和消费、投资没有什么关系,和出口也没有关系。相反,消费、投资和出口是结果,不是原因。就好比某个家庭,为了增加收入而去花钱,这种想法其实很荒唐。钱花完了,就意味着收入增长快了?

“GDP就是收入,同时可以用经济全部的开支来度量收入。民众认为GDP与投资和贸易的关联很强,和自己没有关系,GDP增长就是要增加消费。其实GDP不是别的,就是收入,包括政府税收、企业利润、租金、工薪福利。GDP是各种收入的加总,只不过在统计和会计的意义上,可以用投资、消费和贸易这样的支出形式来度量。GDP的另一个核算办法是生产法,用企业的报表来核算,也就是看企业的增加值。所有的经济活动增加值的总和,在理论上也应该等于GDP。国家统计局就是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来统计的,但是现在媒体只知道支出形式,就是我们经常谈论的投资、消费和贸易余额的‘三驾马车’,而且将贸易余额简单地称为出口,实际上还应该扣除进口的部分。所以贸易对GDP的贡献应该算净值。”张军说道。

张军认为,从核算意义上,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3种方法都可以用来估计GDP。GDP从道理上来说就是收入。目前没有比GDP更好的、度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方法。而目前倡导的如绿色GDP、幸福指数等,那些度量指数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在经济学上,幸福指数不能量化,效用也没有可比性。

文化地位不靠GDP

虽然不可能像经济学家那样对GDP的定义和参数了如指掌,但近年来,部分地区摧枯拉朽式的旧城改造、文化设施新建,也遭到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对于一些地方政府以“文化GDP”作为政绩指标的做法,也遭遇当头棒喝。

季羡林先生的弟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提到了“文化自尊”的命题。他说:“我们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文化,全世界没有人会尊重我们。目前中国在经济上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文化上缺乏实力和自信,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和‘全盘西化’的思想让中国文化迷失了方向。北京798的艺术全部是从美国批发来的。《百家讲坛》讲了10年,还没把古人的四书讲完。”他表示,在追求文化市场价值的同时,中国更应重视在思想文化输出上对世界的贡献。

著名导演陈可辛也谈道,美国在潮流文化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不是中国的文化GDP能改变的。中国电影市场现在全世界排名第二,就算过几年变成第一,但要取代美国的文化主导地位,要改变英文作为世界语言的地位,或者让全世界观众习惯在电影院看中文电影,这并不是短期能改变的事情,更不是GDP能改变的事。国家的文化地位不是GDP能改变的,对于每一个文化从业者来说,能做的就是把电影拍好,把剧本写好,把书做好,那么就会有人看。肖帝雷

(中国文化报•文化财富周刊 供稿)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