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莫言获奖、影视改编纷纷带火原著———
“2012年,中国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袭击了全球文坛。这次袭击,因莫言获奖和众多名著被纷纷搬上影视而起。中国文学因此被“重新发现”。但是,在被“重新发现”的背后,是我们对中国文学有过多么冷漠的忽视。但愿,“重新发现”是真的发现,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时髦”和谈资。”
2012年度新浪十大好书昨日在京揭晓。与会评论家认为,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电影《白鹿原》、《一九四二》纷纷上映,带动了作者对莫言、陈忠实、刘震云创作传统作品的关注,这一切意味着传统文学的复兴还是一时的热闹和喧嚣?大家认为,与其说复兴,不如说“重新发现”。
评论家雷达认为,过去一年,文坛确实很热闹,但是他认为这不意味着文学复兴,而是“重新发现”。“莫言的过去纯文学作品卖得不是特别好,现在一夜之间销售一空。拿到书的读者惊讶地发现,中国还有这么好的文学,还有这么有想象力的东西,不只是莫言一个人,很多人买了《白鹿原》看了以后,很惊讶,没有想到中国还有这样有深度的小说,比看10部电影还要精彩。中国文学的想象力也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差,汉语叙事能力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差。”
李敬泽也强调,读者、评价在构筑我们文学生态的重要性,“经常会有人来问,你们搞文学的,这二三十年,你们写出什么伟大的作品?我想我只好要跟他讲,第一,我当然认为是有好的、很杰出、很重要的作品;另外我也觉得,有的时候,没有伟大的读者,同样不会有伟大的文学和伟大的小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则指出,“文学面临大的时代的变化,它能不能复活,可能还是要看未来文化的走向。”
伟大读者的培养,大概又离不开莫言先生在领奖谢词中提到的文学的“无用之用”,“如果说做一个无用的人,能够坐下来做点无用的事情,抱着一本书好好读一读,我觉得这对我们的民族,对我们的文化,对我们每个生命的存在是顶顶有用的,对传统文学来说,在这么巨大裂变的时代,在文明转型的时代,能够多存活一段时间,能够多留出一段时间,这也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