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近期报道显示,随着各卫视综艺节目的减少,电视剧占总体收视率近80%,电视剧对于整体收视率已经起到决定性作用。有业内人士指出,电视业正从“得综艺节目者得天下”向“得电视剧者得天下”转变。可见好剧的播出对于电视台来说更容易赢得观众,然而目前播出的国产电视剧是否真的具备核心竞争力?大量充斥在荧屏之上的历史题材、家庭伦理剧渐渐无法令观众感到新鲜,近日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古装魔幻电视剧《轩辕剑之天之痕》,更是因剧情单薄、特效雷人等评论遭观众诟病。对于观众来说,选择观看国产电视剧可谓“鸡肋”,更多的年轻观众选择观看美剧、英剧这些国外剧集。
迫不及待地“追”
熟悉美剧的观众都知道,与国产电视剧一次性播出不同,美剧有一个概念即“季”,每年9月至次年4月是新剧播出季,而且很多时候会因感恩节、圣诞节或者是重大体育赛事而停播。因此观众不得不在上一集的剧情中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下一集,“追”剧成为这些美剧迷、英剧迷的关键词。英剧也不例外,除了电视剧也是映季播出之外,大部分英剧一季只有3集,观众看完3集后,就要陷入整整一年的漫长等待中。
然而无论是被称为“加冰可乐”的美剧,还是“香醇下午茶”的英剧,其高低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以及精致的拍摄手法可谓独立成章的电影。英剧《神探夏洛克》恐怕成为最近剧迷不可回避的话题,利用对经典侦探小说的精巧改编,使一部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故事成功平移到现代,情节合情合理,同时福尔摩斯的形象又比书中的人物本身多了些偏执和睿智,也多了些可爱。剧中大量情节线索的铺陈以及人物对话语速的加快,让观众不加紧“追”的步伐恐怕是赶不上情节发展的,然而观众更乐意以这样的方式挑战大脑,看得津津有味。曾经风靡一时的美剧《越狱》,虽然在坚持了四季之后剧情上显示出无法突破的困境而不得不终止,但这部剧在中国引发了不小的追剧狂潮,由于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美国主流媒体纷纷用革命性的突破来形容此剧,纽约著名剧评人称赞《越狱》是“一部好得让你心脏都要停止跳动的美剧”。
津津有味地“品”
最近,经典美剧《老友记》在搜狐视频等网络视频正版引入播出,再次成为热播剧集。该剧是美国NBC电视台从1994年开播、连续播出了10年的一部情景喜剧,也是美国历史上甚至是全球范围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之一。《成长的烦恼》、《欲望都市》、《绝望主妇》等诸如此类的剧集,多年以后成为了全球观众一段珍贵的记忆。这正是美剧经营的思路——“打造品牌、长期经营”——精心打造一部电视剧吸引住观众,之后千方百计维持延长观众对这部戏的兴趣度。
然而能够精心打造一部电视剧,首先还是需要一个好故事。在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舆情信息研究所国际部主任陶楠看来,“美剧系列剧通过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贯穿联系,每集按照基本不变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模式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故事,采用‘以人带事’的手法,讲述的是‘人物的故事’,结构开放。”陶楠认为,这使得电视剧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热播”——根据观众的口味、演员的变更或是其他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随时加入新的元素,而不影响其生产的连续性。
在制作成本上,美剧的制作成本是国产电视剧无法比拟的,ABC电视台的《迷失》曾创下单集500万美元的制作费纪录,而《急诊室的故事》每集的制作投入高达1300万美元。英剧在投入上虽不如美剧,但英剧的精致和深刻使英剧近年来魅力盖过美剧。有热心观众曾精心分析《神探夏洛克》中的精致构图,每一帧画面几乎都遵循了摄影学中的黄金分割比例,并称剧中画面“美得一塌糊涂”。而日前获得第十八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海外电视剧奖的《唐顿庄园》,更是将历史的还原做到一丝不苟。英剧《黑镜》中的黑色幽默在反讽之余令观众感到思考的“压抑”,利用寓言故事剖析人性,恐怕这样的深度是很多电影也难以做到的。
精益求精地“变”
无论是国产电视剧还是国外类型剧,收视率都成为其命运的主宰,电视网络无法不依赖收视率获得广告商更多的广告投入,大部分被砍的剧集是由于收视率表现糟糕。然而虽然同样是看重收视率,美剧会对市场进行细分,考虑到不同观众的需要。像《绝望主妇》那样反映悲欢离合以及女性内心的家庭剧,连映8年,其间观众对剧中人物的生活有着细致的追踪。有观众谈到自己对一部剧集的理解,是因为在跟随故事行进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这些故事也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正在热播的《新闻编辑室》试图打造出一部能够让观众“看到点东西”的剧集,剧中描述的新闻演播室里台前幕后的故事,也在试图打破如何抛弃“唯收视率”的节目理念,让节目成为“真正新闻”的节目。其中的台词对白说得好:“只要你真诚地报道,观众会想要看新闻的。但人不会多,顶多5%。但这5%的人足以改变这个国家。”围绕着如何做一档好的新闻节目,剧情开始了。
据了解,这部剧集6月24日首播,本土最终收视人数只有210万,但其极强的话题性以及其包含的对新闻理念的反思深得中国观众的喜爱。可见很多观众对于“高智商”“有内容”的类型剧非常渴望,或许国产电视剧也应该为这5%的观众精心打造出更多精致剧集,而少些直奔收视率而去的“无营养”“雷人”电视剧。
记者 于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