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新华网杭州7月6日电(记者 段菁菁)已列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单、将于2014年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的“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项目,目前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大运河首批申遗点段范围已基本确定,9月将完成相关立法、规划工作并颁布实施。2013年1月,将正式申报文本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8省市35个城市参与联合申报,涉及13个部门,作为中国最复杂的申遗工程,中国大运河申遗因越来越难走的申遗之路而倍感压力。
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和天津、北京两市,连接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对中国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起过重大作用。而大运河申遗则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部门和牵涉地区最多的申遗工程。按照时间表,大运河申遗最快在2013年8月左右接受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
浙江是最早响应申遗的省份之一。7月初,专家们确定从原来的684公里遴选出300余公里作为大运河(浙江段)申遗河道,并登录大运河(浙江段)遗产点4800余项。
事实上,由于黄河改道,造成河道淤积等原因,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京杭大运河自山东境内济宁市南旺以北到天津就已经枯干;而济宁市南旺以南河段,仍然发挥着防洪、抗旱、运输、灌溉作用。
“由于运河杭州段的水系比较复杂,导致水质治理较难。”杭州市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这几年来,运河南段水质已有所改善,但尚未达到相应的标准。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说,曾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经过50年的治理,现在水质已达到二类或一类标准。“运河治污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需要保护的不只是水质,更包括与运河相关的众多遗存。”张廷皓说,与其他历史遗存不同,大运河从古至今一直在利用,因此,保护与开发也是摆在运河申遗面前的一大课题。
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除河道、水城门、船闸等水利设施外,还包括大量粮仓、古街、会馆、驿站、名人故居等。但现状是,与大运河相伴的这些古建筑,有的被岁月抹去痕迹,有的在城市现代化中被“改头换面”,甚至损毁殆尽。
“近些年,中国在申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大运河而言,申遗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申遗,能够提高保护和管理的水平、改善大运河的水质、造福大运河两岸的人民,这才是最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何戍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