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在移动互联网阅读的时代,还有人阅读黑格尔和曹雪芹吗?”在近期人民网举办的首期“传媒沙龙”上,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到会嘉宾和观众的讨论。
当大家还在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竞争和发展争执不休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已经从理论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不仅影响着我们的阅读习惯,也改变着我们的传播方式。
我国当前的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10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56亿,如果在这10亿手机用户中建立一个平台,使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其商业潜力和社会影响都不可预期。
对于媒体行业来说,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在移动互联网勃兴的浪潮中,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网络媒体可以开发自己的App,微博可以上线自己的应用,纸质媒体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实现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最大化。国内外很多纸质媒体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实践,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发行量缩减的纸质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但移动互联网毕竟只是传播的一种“术”,就像广播产生之于报纸,电视兴起之于电影,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和兴起只是人类技术的一次创新,是对传播方式和途径的极大拓展,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种丰富,承载于“术”之上的“道”才是传播的内核。
在上个月揭晓的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获奖名单上,获得国内报道奖的《赫芬顿邮报》格外引人瞩目。
名叫邮报,其实《赫芬顿邮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它从未以纸质媒体的形式出版发售,严格来说,《赫芬顿邮报》是一家博客网站。成立不到7年的《赫芬顿邮报》去年平均每月访客数量为3620万人次,去年利润已达3000万美元,是为数不多的盈利网络媒体。商业和专业的杰出表现,让它成为网络媒体的领军人物。
在开发领先的搜索引擎技术之外,让《赫芬顿邮报》声名鹊起的,依然是它聚合的各界精英博主、从其他大牌媒体挖来的优秀编辑记者和它严肃客观的深度报道。让《赫芬顿邮报》获得今年普利策奖的,就是它对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归来的美国退伍军人以及他们的家庭生活的一组系列报道。
互联网每天都有新技术诞生,每刻都有海量信息涌动,新的技术给了我们更自由的视角,但并不代表新技术就意味着传统精神的消亡。
其实,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并没有本质的矛盾,传统媒体所推崇的客观、及时、公正等理念也得到新兴媒体的遵从,新兴媒体所擅长的整合、互动、多元也值得传统媒体学习。
所以,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无论技术怎么发展,这个世界上一定还会有人读黑格尔,也一定会有人读曹雪芹,不管是在纸上,还是在手机上。(记者 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