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昆曲上演“现代活法” 注入地铁微博等元素

2012年02月13日16:5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昆曲 微博 地铁 现代生活 高铁 江苏省昆剧院 粉丝 古人 高铁昆曲

记者 朱晨

节前的一天,南京地铁的乘客惊讶发现,车厢里突然走来了6位 “古人”。“唐明皇”、“杨贵妃”、“侯方域”、“李香君”、“杜丽娘”和“柳梦梅”身着戏服,在地铁车厢里款款唱起了《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等昆曲经典曲目。虽然,有不少乘客质疑这种做法的合理性,但还是有乘客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卸下妆扮,6位“古人”其实是江苏省昆剧院的6名年轻演员。而这场“昆曲进地铁”的活动,正是江苏省昆剧院联合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举办的。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告诉记者,让年轻昆剧演员走进地铁,目的是让现代人更多了解昆曲具有的丰富历史积淀和艺术魅力,从而将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更加融入普通市民的生活中。在江苏省昆剧院,古老昆曲寻找“时尚活法”,试图从“阳春白雪”迈向“下里巴人”。

“高铁昆曲”育“昆虫”

除了“昆曲进地铁”,江苏省昆剧院还正在打造“高铁昆曲”项目。初看之下,“高铁”与“昆曲”,似乎是“快”与“慢”的两个极端,完全互不相干。柯军却认为,两者能形成奇妙的“互补”关系。“一本昆曲的演出时间通常都比较长,所以大部分演出做不到定点定时,有时晚上结束时间较晚,住的远的观众回家都成了问题。而按照目前高铁的时速,从上海到南京只需1个多小时,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特地在每周六晚的固定演出外,于周日下午再增加一场演出,专门吸引外地观众坐高铁来南京看戏,晚上还能赶回家不耽误第二天上班。”江苏省昆剧院工作人员陆梨青告诉记者,这一办法目前已初见成效。“目前除了南京的‘昆虫(昆剧迷)’外,上海、常州等周边省市的发烧友在得知演出消息后,都会早早在网上订票,然后趁周末坐着高铁来南京看戏。这也让各地的‘昆虫’们有了更多见面交流的机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融洽的‘昆虫’圈子。”

除了吸引更多观众,“高铁昆曲”还让长三角各昆剧院之间演员更多的交流成为可能。去年以来,上海昆剧院的多位名家,都曾在周六上海演出结束后,周日上午坐上高铁到南京,下午登场演出后再坐高铁返沪。这样频繁的交流让舞台上好戏不断,江苏省昆剧院去年举行了3次沪宁昆曲名家大型联合演出,64场折子戏专场演出,共吸引了各地观众约15800人次。柯军表示:“2012年,‘高铁昆曲’还将继续,我们还将尝试在高铁上播昆曲、演昆曲,让更多的人感受昆曲的气息。”

“昆曲微博”聚“粉丝”

在时下最热门的微博上,昆曲也开始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柯军的微博,眼下已经有了近4万名粉丝。他也乐此不疲每天上传剧院在演出台前幕后的生活,发布演出资讯以及一些精彩唱段的视频,引来铁杆粉丝的转发和评论。

江苏省昆剧院第一次意识到微博的影响是在2010年的元旦,由于正逢假期,当时昆剧院本打算让大家休息调整。但一位杭州的昆曲迷在当时刚开通不久的微博上留言:“元旦你们有没有昆曲演出啊?我想从杭州赶过来看。”简单一句留言,让柯军意识到微博作为一个与戏迷交流平台的重要性。他改变了主意,在元旦三天假期连续安排了三场演出,结果场场爆满。“微博上与戏迷交流的话题五花八门,比如有的博友说自己因为时间的原因买不到票,很遗憾。我们就会主动为他临时增加一个加座。”柯军说,对于戏迷的微博留言,他都尽量一一回复。“我开设微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传播昆曲文化,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微博上的年轻人喜欢和接受昆曲。”

目前,江苏省昆剧院的大多数年轻演员都有了自己的微博和固定的“粉丝群”。柯军表示,下一步,将考虑打造“微博昆曲”。“未来,我希望能通过微博征集民间失传的昆曲剧本,或者由微博网友来写新的昆曲剧本,在网络上掀起一股‘昆曲热’。”

“活标本”需要创新

2011年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十周年,10年来,虽然政府和民间在昆曲的保护继承、普及提高、人才培育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昆曲似乎依然有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感。江苏省昆剧院将昆曲与“地铁”、“高铁”、“微博”相结合,为其注入现代元素,效果正在逐步显现。2010年,剧院全年演出644场,几乎是全国其他昆剧院团全部演出场次的总和,演出收入达607万元。

“虽然进入剧场的观众越来越多,但仍有人认为,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会削弱昆曲的艺术性和文化厚重感。我认为,不能把昆曲看作是单纯的文化遗产,那样就会丧失其生命力。而是要将之作为‘活着的艺术’,注入时代感和生命力,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有文艺界专家也认为,昆曲给观众的传统印象,往往是节奏慢和内容拖沓,这与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快节奏、求新求变的生活观念有着明显的错位。因此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观众与昆曲近距离接触,但这样做往往又会被认为是“放低身段”的。江苏省文化厅专家指出,省昆剧院将昆曲引入“现代生活”的意识和勇气,非常值得类似的非遗项目借鉴学习。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