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我省拥有18处大型文化遗址,怎样发挥大遗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我省大遗址资源丰富,其中尉迟寺遗址、凌家滩聚落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十一五”规划编制的100处重要大遗址项目库。大遗址保护,要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到主动的规划性保护转变。
从传承到共享 新理念保护大遗址
有着“中华文明曙光”之称的含山县凌家滩聚落遗址,早在1998年就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繁昌人字洞遗址,300多件罕见的石骨制品,还原了欧亚大陆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的冰山一角——我省境内的众多大遗址中不乏称雄全国的珍宝。几十年来,我省文化文物部门,为大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整理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 200多户农民为含山凌家滩遗址整体搬迁,2.2亿元的运河治理项目给泗县大运河保护带来强大支撑……诸多举措与行动,为的是让大遗址更完好地留存后世。
“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一是要将其完好的保存下来传承后人,二是要实现这一宝贵资源在当代的全民共享。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呼吁用新的理念来保护大遗址的声音高涨。 “除了科学文化价值,实现遗址的社会价值,是当下考古工作的重要责任,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无疑是上佳选择。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冯铁宏认为。
考古遗址公园是国际通用的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对于现阶段的大遗址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份的35处大遗址被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考古遗址公园,同时也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对考古类文化遗产资源的一种保护,展示与利用方式,是在大遗址保护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一定基础后的产物。
“安徽是文物大省,文物分布广、价值高,在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和“名村名镇”的规划保护上已经卓有成效,我相信在大遗址保护上也会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赴皖实地考察后,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关强对我省的文物工作充满信心。
缺资金缺人才 保护工作不容乐观
六安是吴楚文化的交汇地,也是我省汉文化的集中地。 2007年,文物工作者们历时20多年的努力之后,终于揭开了六安国王陵区的神秘面纱。时隔四年之后,王陵墓地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总体构想出炉,“除了正在原址建设的中国双墩六安国王陵遗址博物馆,‘一馆三园一中心’的格局得到认定。 ”省文物局文保处处长张宏明介绍说。双墩一号汉墓,有望冲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含山凌家滩、蚌埠双墩遗址所在地也都在厉兵秣马,力争加入。
考古遗址是全民共有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保护与展示具有公益性;公园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空间,亦服务于全民大众;大遗址保护与公园的管理同属地方政府的职能,在行政体制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能够相互衔接。为了让考古遗址与公园两者共同的公益性完美对接,各类大遗址属地政府无疑需要勇挑重担。
目前,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省各个国保单位的大遗址保护基础工作比较扎实,保存状况相对较好,“蒙城县成立了尉迟寺遗址管理委员会,采用工作责任书或分片包干的形式,加强管理和保护。 ”而属于省保单位的部分大遗址,保护工作尚不容乐观,“无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保护范围的划定不够明确,缺乏保护设施和管理场所。 ”部分县市的文保部门坦言。同时,考古遗址保护人才、技术、信息的缺乏,使得大遗址保护的标准不够明确。而县一级区域的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更是制约了大遗址的规划保护。
“大遗址,正因为大,保护所需的费用就多,一个好的大遗址保护项目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甚至几亿、几十亿。 ”省文物局文保处的相关人士表示。国家、省级文物保护经费近年来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面对全省50多处国保、400多处省保和近3万处的文物点,其投入可谓杯水车薪。地方财力不足、国家投入不够、经费渠道单一制约着我省大遗址保护和发展。
先规划多投入 大遗址盼入“国字号”
明皇陵金水河驳岸洗净铅华,历尽沧桑,维修保护力度正在加大。 2009年,凤阳县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了明皇陵保护的详细规划。坚持大遗址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编制保护规划势在必行。
依据“规划先行,项目跟上”的思路,我省正在对已有国保单位和第七批国保进行全面规划编制,使之成为文物部门依法行政的技术标准和质量保障。同时,在资金投入、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推进大遗址保护专门机构建设,努力争取让更多的大遗址项目进入“国字号”序列,探索大遗址保护特区、历史文化片区等建设模式。
省文物局局长陈建国列举了一些全国其他地方的成功范例,带给业界新的思考,如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汉阳陵园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模式”;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集团运作模式”,以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等,“我们应该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坚持政府主导,发动各界支持,争取多方投入,大遗址保护事关公众利益,需要全民参与和有关部门的团结协作。 ”
2010年7月,我省考古研究所的文保中心取得了大遗址保护规划资格认证,这意味着今后我省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上取得了与兄弟省份齐头并进的机遇。 “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到主动的规划性保护,从补丁式的局部保护到着眼于遗址规模和格局的全面保护;从单纯的本体保护到涵盖遗址背景环境的综合性保护;从专一的文物保护工程到推动城市发展、改善民生的文化工程。”潜山县文物局的负责同志向记者描述薛家岗遗址未来的保护思路。(蒋莉、晋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