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提议建宁古塔三贤祠 保护流人文化资源

2011年12月28日17: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三贤祠 边疆历史 遣戍 文化生产力 文化现象 文化研究

记者 谭湘竹

提到李兴盛先生,了解流人文化的人应该不会陌生。最早提出“流人文化”概念的学者李兴盛,致力于流人文化研究30余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全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软实力,对地方也很有指导价值。如果要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必须抢救我省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流人文化是边疆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加以更好地利用与开发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黑龙江文史研究院研究员李兴盛说。

许多名人都曾有过被流放的经历,构成了中外历史上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缔造苏维埃政权的革命家列宁,在欧洲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拿破仑,以及我国的屈原、苏武、李白、苏轼、林则徐等,都是名垂史册的“流人”。流人文化是以汉民族中原文化为主体文化与边疆固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互相碰撞、交流、融合的产物。“流人文化”对黑龙江的影响尤为深远,清初遣戍到东北的“流人“中不乏江南才子与文人学者。他们在客居黑龙江的岁月里,不仅创作了黑龙江省第一部散文集《域外集》,还创作了黑龙江省第一部诗集《何陋居集》以及黑龙江省第一部山水志《宁古塔山水记》。李兴盛认为,这些流人及其子孙为祖国边疆的开发、民族的团结融合和历史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文化资源更为当下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内容。流人文化是创建边疆今日新质文化的坚实基础,深入研究、挖掘、抢救并利用流人文化,对填补边疆历史文化发展的空白有重要意义。旅游经济是我省重要支柱性产业,如果把流人文化和旅游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开发旅游产品促进经济发展,将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对地方经济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李兴盛建议,我省可以在古时流人比较集中的宁古塔地区,也就是现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海林地区,建立一个宁古塔三贤祠,该地区曾流放过三个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流人吴兆骞、方拱乾和张缙彦,此三人在黑龙江省做了很多的贡献。在文化上,他们带来中原的书籍,教习边塞的人们知书明礼,并创办了书院和书房,教授汉文化,并将塞外的见闻写入诗歌、文章,也为后来人提供了研究当时历史的宝贵史料。李兴盛还提议在海林建立宁古塔三贤祠的同时,设立展览馆把流人们的事迹、画像和手迹集中陈列。海林雪乡的冬季旅游在国内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若在此基础上加入流人文化的历史资源,对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和旅游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作为明朝的官员也曾在黑龙江宁古塔地区被流放3年,如果考证出郑芝龙在黑龙江被监押的具体位置,立碑讲述郑芝龙流放的原委,把海内外的郑氏子孙都请到黑龙江并加以宣扬,借此机会可以提高我省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