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失传的中国毛南族族宝“顶卡花”获新生

2011年12月02日10:4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毛南族 顶卡花 失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民间工艺 手工技艺 爱情信物 民间技艺

中新社河池12月1日电 题:濒临失传的中国毛南族族宝“顶卡花”获新生

中新社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

“金丝竹子根连根,恩爱情人心连心,罗咳!有缘千里来相会,‘顶卡花’儿订终身,罗咳!”在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当地民众用情歌歌唱象征幸福吉祥的毛南族族宝“顶卡花”。

“顶卡花”汉语译为花竹帽,即在帽底编织花纹的意思,是毛南族特有的传统手工编织工艺品。毛南族历史上,花竹帽是青年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首选嫁妆。由它衍生的花竹帽文化(如花竹帽编织手工技艺、花竹帽歌、舞),是毛南族的文化精髓。

今年44岁的毛南族妇女谭素娟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如今她在当地很有名气。作为编织花竹帽的第五代传人,谭素娟的技艺为乡中翘楚,所编花竹帽最为抢手。

谭素娟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花竹帽取材当地特产的金竹和墨竹,所使用的篾片薄如纸,篾丝细如线,造型是铜鼓与圆锥的巧妙组合,又按阴阳对应将帽盖、内衬和帽底紧密扣合。从选篾、制篾、上模、结形、编织、填衬到定型、整合、勒边、护顶,到最后涂刷油料,编好一顶花竹帽需要几天甚至一周时间。

由于花竹帽手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且为毛南族男女青年的爱情信物,所以显得非常珍贵。在20世纪40年代,一顶花竹帽可换70斤大米,如今最普通的一顶也要两百至三百元人民币。

中共河池市委常委、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书记吴晓丽介绍,过去花竹帽仅凭老工匠在直系或嫡系亲属间口头传授和示范,且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和生活快节奏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花竹帽一度濒临“失传”。直到90年代中期,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在偶然的下乡查访中发现身怀绝技的老艺人谭顺美。

为了让这项千年技艺后继有人、重获新生,当地政府从2000年开始每年拨款数万元用于花竹帽工艺调查、资料整理及工艺传承培训工作,并在一些中学展开大规模的普及传统民间技艺教育,建立毛南文化艺术教育基地。今年5月,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务院新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谭素娟师从谭顺美,如今她的生活与花竹帽息息相关。她说,除了参加各类培训及传统技艺展演等活动,她基本足不出户编织花竹帽。“我不是为了赚钱,我就是喜欢这门手艺,它代表我们毛南族,希望它代代传承,实现普及化、产业化。”

在各方的努力下,毛南族花竹帽已走出国门,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引起广泛关注。在2010年10月举行的第15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上,澳门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捐赠10万澳门元,帮助毛南族推广和保护花竹帽编织等民间工艺。

河池市政府官员表示,“十二五”期间,河池市将通过建立花竹帽生态保护区、筹建花竹帽民俗风情旅游基地,创立毛南族花竹帽民俗旅游热线等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瑰宝的扶持和保护。(完)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