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
就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7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7-2011.6)》由新华社播发,随后,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日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就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有关情况,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请问你们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以下简称《大事记》),是中央党史研究室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而确定并开展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任务,主要目的是通过大事记这种形式,客观准确地记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壮丽凯歌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今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是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之际,编发这部《大事记》,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问:编写时间跨度长达90年的大事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请简要介绍一下编写《大事记》的有关情况。
答:中央党史研究室对编写《大事记》高度重视。起草过程中,为确保《大事记》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我们查阅大量资料,多次进行讨论修改,并于5月中旬将《大事记》文稿分送36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审阅。对于反馈的意见,逐条加以认真研究,充分予以吸收。《大事记》编写历时5个多月,反复推敲修改达25稿之多。可以说,这是一项有关部门大力协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事记》的编写,得到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这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
问:党的90年历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大事记》记录了其中最为重要的精彩瞬间和片段。您认为这部《大事记》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概括地讲,这部《大事记》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准确把握,全面反映。《大事记》准确把握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主题和主线,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紧紧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简明扼要地反映党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
《大事记》全面记述90年来党领导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全方位展现党在不同时期奋斗、发展的状况。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仅注意反映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有影响的战役战斗,还注意反映党领导的地下工作、白区工作和第二条战线、文化战线的工作、群众工作和外交工作等。新中国成立后,不仅记载党领导和推进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还记载了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执政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对于国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也选择一些典型加以介绍。
在充分反映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大事记》不回避党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失误和挫折,目的在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犯历史错误。
二是重点突出,系统完整。《大事记》重点反映90年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重要决策、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活动,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及其贯彻实施情况,反映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突出反映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活动及其重要作用。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大事记》较好地体现了系统性和完整性。
社会建设及其成就,是《大事记》着重反映的一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后,从严禁鸦片烟毒、封闭妓院、改革婚姻制度,到消灭血吸虫病、抗击自然灾害等,都作了记载。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成立残疾人联合会、建立全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消农业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都作了全面、具体的介绍。通过这些介绍,人们可以了解党领导人民在改造社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所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事记》也对其发展进程作了比较清楚的勾勒。从1955年最早提出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到提出“一纲四目”政策,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叶剑英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六条方针,江泽民提出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以及两岸“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提出,《大事记》都作了系统反映。
三是“点”“面”结合,前后照应。《大事记》注意对与某个“点”相关的事件的来龙去脉作适当交代,以便使读者不仅了解在某年某月某日发生的事情,还可以了解这些事情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形成整体系统的历史认知。
比如,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这一条,不仅写在这次会上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还写了以后的沿革,即:1925年1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1月,为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中共中央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为“广大群众的非党的青年组织”。1937年1月共青团中央宣布结束工作。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平成立。这样,就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组织的发展变化过程作了梳理和交代。与此类似的还有关于工会组织沿革的介绍。
由“点”及“面”、前后照应的情况,在《大事记》中随处可见。例如,由2006年4月的两岸经贸论坛带出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以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名称的确定和举办情况;由2011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追溯到前两次会晤,考察了从“金砖四国”到“金砖国家”的演变情况,可以使人们对这一新型合作机制获得比较完整的了解。
四是严格核查,史实准确。《大事记》的编写,坚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所有内容和文字表述都严格核查原始资料,反复推敲文字表述,同时注意吸收近年来党史研究新成果,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表述科学。比如,192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惩治贪污腐败的文件,受到许多方面的重视。但是,许多书籍和文章把发出通告的时间记载为8月14日,我们通过核查文件,确定为8月4日。类似的情况还有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的时间应为1940年12月,而不是通常所说的1941年3月。
五是点评精当,恰到好处。在有限的篇幅内,《大事记》不囿于简单记事,对一些特别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表述基本史实时还适当加以点评,以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比如,关于党成立的时间,《大事记》在写了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加写了“后来,7月1日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从而说明建党纪念日的由来,也提示读者注意党的诞生日和纪念日是有所不同的。
又如,关于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问题。《大事记》表述为“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即全国抗战的开始。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这澄清了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关系,同时“关于世界东方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的说法,更为准确。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大事记》用三段话作总结和评述,充分肯定其历史意义,并有力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问:除了以上这些主要特点之外,《大事记》还有哪些新的表述、新的成果?
答:《大事记》虽然只有8万多字,但不乏一些新提法、新表述。
比如,党的早期组织问题。这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早期共产主义组织与中共成立的关系,更是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学术界公认,1921年建党前,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以及旅日、旅法华人中已经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近年来,学术界又挖掘并研究了其他地方特别是重庆共产主义组织成立和发展的情况。鉴于这两类组织对于党的成立起了不同的作用,所以《大事记》将两种组织作了适当区分,表述为:“1920年秋-翌年春,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以及旅日、旅法华人中陆续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本年起至中共一大前后,国内其他地方也出现从事共产主义活动的团体组织。”
又如,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立的情况。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领导了大量武装起义,建立了多块农村根据地,开始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这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特点。《大事记》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的记述,除重点介绍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起义外,还介绍了其他主要的起义,以及由此建立的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除重点介绍几个较大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的情况外,还列出了抗战时期建立的19块根据地的名称。
关于中共中央局(分局)建立和演变情况的梳理也值得注意。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即各中央局或中央分局,是党的组织史上很有特点的机构设置。一般历史著作对其产生、沿革和作用的记述不够完整,《大事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除全面记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局的建立和发展外,还突出介绍一些重要的中央局,如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成立、职能和重要作用等。新中国成立后,也记述了中央局的设置、变化和取消的情况。
关于中央纪委的届次问题,《大事记》也作了规范性的表述。对于中央纪委的届次名称,随着形势的发展,很需要规范性地标以届次,但由于中央纪委并不是建党一开始就成立的,其届次与党中央的届次并不完全吻合。所以,《大事记》明确将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冠以“第十七届”,而其他的均不冠以届数,而是按照当时的名称加以表述。
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编发《大事记》,您认为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了解、学习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和宝贵经验,知党、爱党,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大事记》以其知识性、资料性和准确性,为人们学习了解党的历史及经验提供了权威范本。通过浓缩的90年历史,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潮流,是一个为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政党;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在中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第二,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党性观念,恪尽兴党之责。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形成了光荣的传统和优良的作风。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广大党员干部可以通过学习党的历史,继承和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更加自觉地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有利于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坚定信心,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90年来,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是世界上任何政党所不能比拟的。《大事记》记载和反映了党和人民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倍尝艰辛而愈加成熟,在攻坚克难、顽强奋进中创造了辉煌业绩。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我们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学习党的历史,总结和认识客观规律,可以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历史借鉴,不断增强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勇气和力量,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总之,编写这部《大事记》,是党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党史工作者为党的90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我们希望通过编发《大事记》,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努力形成学习党史、宣传党史和运用党史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我们也相信,《大事记》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