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远征军老兵(右起为肖永龄、颜嘉铭、杨毓骧)展示当年树立在昆明圆通山上的戴安澜纪念碑和滇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照片。
投资近亿元,历时10年拍摄完成的抗日史诗巨制——《中国远征军》,22日晚将在云南卫视首播。居住在昆明的三位中国远征军老兵,今日在此间呼吁重建昆明圆通山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年近90的肖永龄老人曾是中国远征军戴安澜将军麾下200师的工兵班长,参加过惠通桥反攻,松山战役等重要滇西抗战战役。1944年,肖永龄作为工兵攻打松山,在日军的枪口下挖了一个月的隧道,在敌人的碉堡下安放了120箱TNT炸药,将敌堡炸毁,为松山战役的最终胜利贡献了力量。
“当时攻打松山,远征军将士牺牲了7600多人,伤者逾万人,代价惨重啊!最后将日寇驱除到国境之外,这是抗战8年来中国唯一完胜的战役。”提起当年牺牲的战友,肖永龄老人不禁潸然泪下,他对记者说许多战友牺牲连名字都没留下,“胜利未到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今天硝烟已过去60多年,应该在原址上重修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让后人永记先烈的丰功。
原中国驻印军暂汽一团驾驶员杨毓骧、颜嘉铭两位老人,回忆起当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从军印度兰姆伽中国驻印军,从昆明乘飞机飞越驼峰航线历历在目,一度他们曾被作为反攻日本本土的盟军海军陆战队进行训练,临出发前两天,日本就投降了。颜嘉铭老人当年19岁,从印度驾着战车打回云南时,一路曾高唱着汽一团的团歌:“……出国远征何壮伟,飞越喜马拉雅之巅,铁轮电掣机械化,利兵坚甲勇向前,浪涛翻热血,勋业著青年。气盛吞三岛,祖国复兴,世界和平,唯我中华儿女,重任寄吾肩。”现为云南中国远征军联谊会会长的杨毓骧告诉记者,每当看到圆通山两座纪念碑不在了,都很心痛。
为纪念阵亡将士,1947年9月7日,松山战役胜利三周年之际,曾在昆明圆通山修建了滇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一座。祭文这样写道:“九攻九伐,历时六旬,数千猛士,慷慨成仁。敌无生降,我以死争,战斗之烈,鬼泣神惊……今于螺峰,立碑纪念,以悼国殇。”基座上铭刻了陈诚将军的悼文:“恒恒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
1945年在圆通山修建了戴安澜纪念标(缅甸战役中国阵亡将士碑),以纪念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及在缅甸战役阵亡的中国数万远征军将士。在上世纪60年代,两座纪念碑先后被拆除。
杨毓骧说:“我们都老了,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中国远征军这段历史了。我们现在倡议重建纪念碑是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记住中国远征军为保卫国家所作出的贡献。”(杨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