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大虹桥东岸工地发现"宋大城西城墙"?(图)

2011年02月22日14:1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宋大城 考古人员 瘦西湖 探沟 蜀冈 宋代 大虹桥 驻扎 考古发掘 军队

这个探沟里发现“韩瓶坑”和铭文砖、石弹

宋大城西城墙内的夯土

去年曾挖掘的明代家族墓附近,又有新发现——

探沟中发现韩瓶坑,藏三四十件完整军用韩瓶

城墙边曾驻扎军队,可能为附近宋代州府服务

去年,瘦西湖大虹桥东岸工地,曾出土了一座明代家族墓,“一穴四墓”令人惊奇。昨天,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发现明代家族墓附近又有新发现。

三四十件军用韩瓶出土

从1月8日起,考古人员开始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长约40米、宽约5米的探沟,最深处超过3米,探沟内高低不平,大大小小的坑,再现了历史地貌。

在这个东西走向的200平方米探沟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夹杂在泥土中的城墙残砖,其中,有铭文的城墙砖,有晚唐、五代和宋代的。此外,还有一些战争中御敌所用的石弹,最大直径超过20厘米。在探沟的中间位置,则发现了不少重叠堆砌在一起的韩瓶,以及不少韩瓶碎片。一个个取出后发现,这竟然是一个韩瓶坑,完整韩瓶竟然达到三四十件,时代从南宋到元代,而且模样基本一致,都是军营里使用的韩瓶。

考古人员推测,可能是军队撤离后,将这些废弃韩瓶当做垃圾一样集中处理埋在低洼处,便出现了今天的“韩瓶坑”。到了明代,这里很荒凉,成了不少古人去世后的风土宝地。去年,考古人员曾在附近挖掘了“一穴四墓”,墓主生前曾在江西建昌府为官,姓史,以及他的三个太太,分别姓张、弋、陆。与唐伯虎齐名的明代地方志专家陆君弼为他们题写了墓志铭。

宋大城西或曾驻扎军营

对于“韩瓶坑”的发现,考古人员大胆推测,可能有军营驻扎在附近。

据史料记载,宋扬州三城主要指堡城(宝祐城)、夹城和大城。堡城在蜀冈之上,宋大城位于蜀冈以下、今扬州市区,大约相当于唐代罗城的东南部分。夹城则把堡城和宋大城巧妙地联系起来。

宋大城则位于夹城之南。平面形状为南北长、东西狭的长方形。城墙砌以青砖,十分坚固。从史料中发现,城内有连接东西和南北四门的两条干道,把城区分成四部分。同时四个区域中心又有十字街交叉,并与不规则的街巷相通,形成扬州城内街巷曲折、密集的特点。特别是位于四望亭路的宋大城西门遗址,展示了扬州宋代城池史。根据考古发掘,发现扬州宋代西门为砖砌结构,门道两侧洞壁为砖石基础,厚达1米,在基础和洞壁内未发现任何木构痕迹,从而推知城门为砖砌券顶式,这是我国建筑史上由木构过梁式城门向砖构券顶式城门转变的最早实例,有人分析,这是因为宋代火药的发明,对作为战争防御功能的城门,也提出了更为坚固的要求。

宋代扬州城的功能分区十分明显,蜀冈上的城池只是军事堡垒,而大城的西北部为官衙所在,西南部则为文教、寺庙等,而居民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则沿东西、南北大街布设,已完全成为开放式的城市。

既然宋三城的功能划分很明显,如果确认宋大城的西城墙边曾有军队驻扎,不禁让人感到有些费解,因为在人们的理解中,宋夹城主要为军队驻扎地。对此,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告诉记者,考古人员之前曾在现在的锦旺社区一带发现了宋代的州府所在地遗址,而此次考古发掘的地点位于锦旺社区不远处,当时,这里驻扎军队可能是为附近的宋代州府服务的。

发现疑似宋大城西城墙

因为这里距宋大城西门遗址不远,会不会地下“藏”有宋代城墙?需要考古发掘进行佐证。

昨天下午,记者看见考古人员正在发掘北侧一个东西走向的探沟,其中,探沟中间的略微“凸出”的黄色夯土格外醒目,考古人员推断,这可能就是宋大城西城墙内的夯土,外面的城墙包砖,可能随着历朝历代的变迁,后来这块土地之间也建起了房屋,因而破坏了这段南北走向的城墙,也就仅剩下眼前裸露在外的城墙内夯土了。

截至昨天傍晚,考古人员还在这个30平方米的探沟里发掘,并发现了疑似城墙的基建部分,考古人员希望通过此次考古发掘,能够了解宋大城西城墙的位置等信息,也期盼更多新线索,考证文史资料的同时,破解更多历史谜团。对此,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