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探访
出水化石
鉴定发现另一“海峡人”
种类:
其他海域最多17种
石狮28种
干净的米白瓷砖上,一排排化石整齐排列其上。
这些是1999年以来石狮市博物馆从台湾海峡打捞出水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熊、狼、虎、豹、猛犸象、野猪、帝汶黑鹿等28个物种。
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说,全国各地尤其是近年来福建东山、石狮、漳浦海域、澎湖海沟及浙江舟山海域出水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共34种,石狮就有28种,在全国居首位。其他海域发现的海底动物化石种类,少的7-8种,多的也只有16-17种。
“多年来,我们一直进行拉网式作业,才能捡回这么多哺乳类动物化石。”李国宏说。
覆盖:
居然有寒温带、暖温带物种
这些化石不仅种类多,物种覆盖范围也广:有属于北方的猛犸象、马、披毛犀、马鹿等生活在寒温带地区的动物,有属于华北地区暖温带的动物如野马、野驴、羚羊等,属于长江、淮河流域北亚热带的动物如达维四不像、古棱齿象、梅花鹿等,以及福建本土的野牛、剑齿象、野猪、豪猪、麂等。
对于这些化石,李国宏说:“短角水牛化石是非常难得的标本,上述其他海域尚未发现此化石。而且,我们还发现福建省惟一的‘猛犸象’化石和仅存的‘野马’化石,意义重大。”
特殊:
鉴定发现了另一“海峡人”
在这些化石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1998年11月在石狮海峡发现的“海峡人”化石。
1998年11月的一天,石狮渔民在台湾海峡打捞出化石,经厦门大学蔡保全教授初步鉴定、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教授核实,确认为一件古人类左肱骨化石,为晚期智人的男性个体,贾兰坡将其命名为“海峡人”。
“海峡人”化石骨表呈暗棕褐色,石化程度很深,保存长度为311毫米。可测算出肱骨属华南地区的成年男性成年,身高约169厘米,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从古人类学角度看,可归入晚期智人范畴,生存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哺乳动物群落组成和标本的石化程度,可大致确定为距今2万年前。
“海峡人”化石的发现引起轰动,它成为福建省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古人类化石,填补了台湾海峡古人类考古的空白。专家认为它印证了史前闽台一体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此次鉴定发现了另一“海峡人”——在台湾海峡同一区域打捞起的古人类右胫骨化石。化石表面黑褐色,残长93.5毫米,近端宽51毫米,石化程度与1998年发现的“海峡人”接近,年代为距今2万至3万年。
发现:
古人类用动物骨骼
制造工具
此次鉴定,考古人员有新发现:发现了古人类利用动物骨骼制造工具的证据,以及在动物骨骼上进行人工打砸、刻划的现象。这证明古人类曾在现在台湾海峡的位置上生活过。
李国宏介绍,鉴定过程中发现了12件有明显人工砍砸痕迹的动物化石。
记者看到一件牛桡骨上留有四道规则的刻划痕迹,呈平行状,间隔距离均约7毫米,两道较长的均约24毫米,较短的均约16毫米。专家认为,这可能说明2万年前的“海峡人”已具有平行、等距离、长短等简单的数学、几何学概念。
在另一段残长156毫米的牛下颌骨上,鉴定发现16道人工刻划痕迹,或呈楔形,或呈箭头形、弧形、长条形。“这可能是‘海峡人’用来表意的一种形式。”李国宏说,据尤玉柱介绍,在法国、西班牙都曾发现距今18000年的岩画,画面上的动物身上标识箭头或其他线条,周围有古人狩猎的场面。学者认为这反映原始人类为了祈祷狩猎成功的原始宗教仪式。石狮发现的这些线条痕迹,不排除也是一种原始宗教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