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称少林寺商业化不会停 并不留恋方丈位置

2010年12月02日09: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释永信 少林寺方丈 戒嗔 寺庙 单金 空中飞人 待遇 塔林 佛法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关于少林寺商业化:

开发不是过头而是不够

“我们的商业开发并没有把少林寺本身拿出来进行商业化运作,拿出来开发的是经过提取的少林文化。检验这些以商业形式出现的活动对还是错,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寺院的发展和佛法的弘扬。”

“少林寺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如今不是开发过头,而是开发得不够。”

记者:这些年你一直以中兴者的形象对少林寺进行改革,少林寺在世界上的声望达到巅峰。但质疑声也不断:少林寺不再是佛门清净地了,商业化彻底毁了少林寺。

释永信:社会上对我们的做法有些争议,说少林寺的商业味太浓了。我能理解,毕竟,他们都是关心少林寺。但我们这些年的商业开发并没有把少林寺本身拿出来进行商业化运作,因为它属于宗教,是信徒心中的圣地。拿出来开发的是经过提取的少林文化,以此进行文化的产业化运作。少林在世界范围内已家喻户晓,具备了巨大的品牌价值,如果不加以开发,而让它遭到肆意侵权、破坏,那么,1500年少林文化的无形资产将会逐渐丧失殆尽。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无法接受的,更何况我这个少林寺的当家人。

我们这样做也不是为了追求利润。出家人对钱看得很淡。我是通过一定的商业形式,用积极的态度来保护少林这个品牌。少林寺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如今不是开发过头,而是开发得不够。

记者:佛法讲究一切随缘,顺其自然,所谓“众缘合和而生”,少林寺是不是太超前了?

释永信:可能是相对于其他寺院来说,少林寺步子迈得太大了。我每年有1/6的时间在外面,见得多,想得也多。很多事情,在别人还没想到的时候,你已经开始做了,别人就有些不理解。作为当家人,我不得不从少林寺的优势出发,寻找有利于佛教事业发展的生存模式和发展空间。一座寺庙,如果僧人仅限于围墙之内,不能自养,还要靠政府补贴、靠居士、靠佛事活动度日,还谈什么可持续发展?一个僧人,天天讲普度众生,如果不到众生中去,一辈子也度不了几个人,甚至一个都度不了,也就空有一颗慈悲心。

这些年,少林文化商业开发受到很多关注。但我们办少林医药局,开素餐馆,搞“功夫之星”海选,拍摄与少林有关的电影,都是从一个佛教徒的信仰出发,为热爱佛教文化的人服务。开展这些商业活动,是为了弘扬佛法,更关键的是让当今世界的主流人群喜闻乐见,愿意参与。这既弘扬了佛教,又解决了我们的生存问题,何乐而不为呢?但我们对少林寺包括少林无形资产公司名下的收益,始终坚持按宗教的或非营利组织的原则进行管理,除了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全部收益都用在了文化传承保护、慈善事业上。

记者:有人提出,从性质上来讲,少林寺也是一个垄断行业,你怎么看?

释永信:少林寺的文化是属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人都可以参修少林文化,并从中获得法益,这正是少林寺之于中国、世界的价值,说到底,它是一个宗教场所。至于少林寺品牌开的收益,它属于附属品。即便这些年,少林寺对少林文化品牌进行开发,也是小心谨慎,尽量避免泛化。在项目上,我们只做与宗教文化有关的。至于哪种方式适当,哪种方式能顾及合作者与受众的利益,我们都不拒绝。

但肆意打着少林寺的幌子,把少林寺当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肯定是不行的。

再说,全国的寺庙也不止少林寺一家,不存在垄断的问题。

关于少林寺未来之路:

10年内有望免门票

少林寺现在不会上市,将来也不会上市,永不上市。在原则问题上,我绝不会让步。像少林寺这样的宗教场所圈起来卖门票赚钱,对传统知识的传承、对宗教界自身来说都是很伤感情的事。少林寺免费是早晚的事。我也把自己的想法跟当地政府说了,我估计,10年内就能实现了。

记者:如今旅游收入已经占当地财政收入的1/3,少林寺每年的门票收入也突破1亿元。这达到你的预期了吗?

释永信:少林寺门票收入只有一小部分归我们支配。如果同29年前我刚到少林寺时,20多个僧人,每天连饭都吃不饱相比,少林寺今天的局面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记者:去年闹出的少林寺上市风波让少林寺很被动,今后还会考虑上市吗?

释永信:少林寺那一次完全是“被上市”,少林寺现在不会上市,将来也不会上市,永不上市。为什么?在原则问题上,我绝不会让步。纵观世界各地的宗教场所,信众出入从来都是不收门票的,也没有拿宗教场所上市的。在这方面,少林寺绝对是保守的。少林寺一旦上市,品牌没有了,就等于主权都没有了,这简直比火烧少林寺还要可怕。如果在我手中少林寺上市了,我就毁了少林寺,那我就成了千古罪人,将来有何颜面去面对塔林中的高僧大德?

记者:你一直主张少林寺取消门票,何时能实现?

释永信:长期以来我还担着骂名,说我开了先河,少林寺靠收门票赚钱。其实少林寺收门票早从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还没到少林寺来。即便如今卖门票赚钱,我们能分到的也只是很少一部分。

即便这样,我还是多次以人大代表身份主张并多次建议政府取消门票。我始终觉得,像少林寺这样的宗教场所圈起来卖门票赚钱,对爱国主义教育、对传统知识的传承、对宗教界自身来说都是很伤感情的事。我期望,将来少林寺能像博物馆一样,给广大信徒、游客提供方便。少林寺免费是早晚的事。我也把自己的想法跟当地政府说了,我估计10年内就能实现。但我说了不算,那是当地政府的事。

记者:作为少林寺的当家人,对于少林寺的未来你有何打算?

释永信:处于现代化进程和大变革时代,信众素质日益提高,对佛教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僧众们来说,我们以严格的戒律和坚定的信仰来抗衡外界对僧人修行的干扰。同时,又以超前的意识,积极的心态融入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我们僧人都有手机,学英语,少林寺还有网站。

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难就难在如何坚持这种特殊产品的文化属性。对我们来说,难就难在身处商业社会,如何因势利导济世度人,而非被商业给“度”去了。这就要求不断提升僧人的素质和信仰的品质。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入世,以正信正念正行面对商业化大潮。面对商业化大潮,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少林寺在这方面超前,是因为犹豫、被动让我们吃了太多苦头。

关于寺庙生活:

每月领一两百元“单金”

说我们的生活风光,那是世俗的眼光。近30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和僧众同吃同休的习惯,生活很有规律。当方丈本来就是一种奉献,这个位置其实很辛苦。其实,我也不希望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希望有好的接班人,早点退下来。

记者:江湖传言让人感觉你的生活很神秘。你的生活和一般僧人有何不同?

释永信:社会上看我们出家人的生活,往往外表看得多。我从1981年到少林寺,近30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和僧众同吃同休的习惯,生活很有规律。早上四点或者五点起床。如要到禅堂上殿就要四点起床;如要到大雄宝殿上殿,就五点起床,然后和大家一起过堂吃饭。下午要在大殿做晚课。晚上10点左右,打板熄灯,集体都休息。日复一日都是这样的。

至今,我仍然坚持坐禅。每天有两个小时时间来打坐,早晚各有一次。午休的时候要么打坐,要么睡午觉。我盘腿坐在那里,比侧身睡觉要舒服得多。这个你们一般人可能体会不到。坐惯了的人,腿不疼,盘腿使身心舒服。对我来说,不坐反而不自然,坐了才舒服,这是一种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

记者:“少林寺CEO”、豪华袈裟、坐宝马……很多人说,你现在的生活不像“苦行僧”,好像风光无限?

释永信:说我们的生活风光,那是世俗的眼光,那是大家不理解。我们出家人注重修行,对钱看得比较淡。其实我们拿的不是工资,是生活补贴。用来购买一些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寺庙里,僧人们吃穿都由寺庙来供给,每个月大约一两百元的“单金”,包括我在内,也是这个数。补贴稍高一些的是一些执事和悦众。执事就是寺院的管理层,悦众就是每天上殿、监理佛事,信徒们供养的可能多一些,但绝对不是外面想象的那么多。

僧人们吃饭的标准,3年前还是5元/天,去年涨到7元/天。一天三餐,完全是素食,早上晚上以粥和面条为主,中午是面条。

记者:你的接待任务好像很繁重,过多应酬有没有让你感到疲劳或烦躁?这是一个出家人应该过的生活吗?

释永信:每天除了处理寺中大小事务,我还有不少接待任务,一般每天约有三四批,多的时候一天有十来批,有时候实在接待不过来,能推的就推。很多人我们不敢得罪。一不能得罪当地群众,寺庙和群众不和睦就无法生存;二不能影响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寺庙要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

烦躁倒谈不上。我认为凡是能找到我的人都是有缘之人,都是心向少林的,我有责任跟他们沟通、交流。再说,有智慧的人不会烦恼。繁忙也谈不上。如今除了外出开会,我平常都会在寺里。多半时间我都在禅堂坐禅、斋堂用斋、方丈室接待、大殿早晚课中度过。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佛说“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这个道理。

当方丈本来就是一种奉献。这个位置其实很辛苦,每天要坚持带领僧人修持,还要为少林寺发展殚精竭虑。其实,我也不希望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希望有好的接班人,自己早点退下来。到那时,我就非常轻松自在了,没有这么多负担了。我也会跟其他僧人一样,每天待在禅堂坐禅,甚至回到山里去闭关。

出家生活本来就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闲云野鹤,诗情画意。出家人同样要面临很多具体的问题。如果信仰不坚定,就会陷入新一轮烦恼。

释永信简介:原名刘应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安徽颍上人,自号皖颍上人。少林寺第30代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首个取得MBA学位的僧人。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