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生”提升幸福指数——访文化部部长蔡武

2010年11月30日16:4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蔡武 转企改制 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建设 文化生产力 幸福指数 文化企业 文化的创新 文化资产 文化体制改革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享受基本文化服务

记者:改革催生活力,使得文化建设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对于百姓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捷。

蔡武: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十一五以来,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文化辐射力空前提高。

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县级公共图书馆2491个,覆盖率85.09%。县级文化馆2862个,覆盖率97.34%。乡镇(街道)文化站3.87万个,覆盖率94.8%,基本实现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稳步推进,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县级支中心2814个,覆盖率96%。今年2月,实施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将把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到全国每个县级图书馆。

记者: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尤其是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文化部将有怎样的举措?

蔡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环节在农村。未来五年,文化部门将以此为着力点,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水平,继续完善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服务。

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希望十二五期间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增长幅度能够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文化事业费占财政事业费的比例现在是0.4%,希望能提高到1%。此外,还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如一个县城恐怕需要一个剧场或影剧院,能够演电影、演戏,也能开大会,这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

我最关心的是,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要继续完善,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免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解决弱势困难群体和农村基层群众上网难的问题。我希望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公共电子阅览室这样一个全国性规划列进去、落实下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服务。

文化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要看到文化的独特作用

记者:2008年至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

蔡武:2009年,尽管各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金融危机的阴霾并未散尽,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曲折漫长。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的一些领域逆势而上,其特点和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基于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的突出表现,国务院于去年7月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快速增长,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400亿元,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上升为2.5%左右。文化产业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

记者: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照这个目标来看,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

蔡武:当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很多因素,市场主体比较小、弱,创新潜力还未完全发挥出来,文化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各地在进行十二五规划时,一定要重视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要看到文化的独特作用,把文化产业纳入进去、考虑进去、规划进去。

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是解决体制和政策上的问题,比如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要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起草《文化产业促进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建设一批包括公共技术支撑、投融资服务、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统计分析等功能在内的文化产业公共综合服务平台,降低文化企业的创业和运营成本。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与管理。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