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保存在市博物馆的这幅拓片,系汉砖上的船桅画,表现的是越人操舟的情景。
南岛语族后裔来闽寻根引发人们对福建先民的关注——
近日,6名南岛语族后裔乘独木舟横跨太平洋来闽寻根,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不少人进而对几千年前我们福建的先民——闽越族人充满着好奇。有关专家认为,闽越族并没有消亡,而是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如今在泉州依稀可见闽越族遗风。
几万年前泉州就有人类居住
早在几万年前,泉州就有原始人居住。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市晋江两岸、洛阳江流域、沿海地区等地发现了不少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遗物,其中仅晋江流域新旧石器时代古遗址就达140处。
昨日,记者在市博物馆二楼展厅看到许多釜、缸、罐、石戈、石锛、凹石、陶纺轮、网坠等。“这些都是原始人使用过的工具。”市博物馆陈建中馆长告诉记者,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原始人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学会了制造独木舟、捕鱼、驯养家禽、养蚕织丝绸等技能。
福建最早的名称是“闽”,其土著居民在历史上被称为闽越人。福建为何称“闽”呢?陈建中解释道,“闽”里是个虫字,而虫就是蛇,因为自古福建山多蛇多。“战国时期越国被楚国打败,越王族一支南下入闽之后与七闽土著发生融合,并在闽中传播吴越和中原文化,闽越族由此形成。”闽越族是越族的一部分,越族的分布很广,包括福建、广东、浙江、广西等地区。在市博物馆有一幅汉砖上的船桅画拓片,图上是一叶弯舟,舟上有两个人在捕鱼,表现的是越人操舟的情景。
曾被汉武帝强迁江淮一带
鼻子扁平,个子矮小,须发少,四肢发达,善于驾舟行筏、还有“断发文身”的习俗。这是市博物馆考古部范佳平主任对闽越族人的印象。“他们重情义,轻生死,勇武好斗。”由于闽越族人彪悍、尚武,在西汉期间,他们经常兵攻现在的浙江、广东一带。这一带的人们向朝廷求救,汉武帝派兵打败了闽越国,但闽越国不甘失败,很快就重振旗鼓。汉武帝于是派了四路大军从四个方向攻打闽越国,最后占领了闽越国。为绝后患,汉武帝强行将闽越族人全部迁往江、淮一带,只有少数躲在山上树林中的才得以幸免。因此,现在的江苏、安徽等地生活着不少福建先民闽越族人的后裔。
“此后的300多年间,福建考古方面出现了一段空白。”范佳平说,迄今为止,泉州出土最早的墓砖是西晋太康五年,而早在秦朝就有中原汉人南迁,但从西汉汉武帝期间至西晋太康五年之间的300多年间,福建的这段历史没有任何记载。到目前为止,泉州还没有发现过汉代墓葬,估计与这一事件有关。
泉州可见闽越族遗风
泉州海交馆考古部研究人员刘志成告诉记者,据他考证,广东的欧阳、区,江苏、安徽一带的顾、邹、张、翁、连等姓氏极有可能就是闽越族的后裔。闽越族人认为,蛇是他们的祖先,因此他们有着蛇崇拜的习俗。秦朝时候,中原汉人开始南迁,闽越族第一次与汉文化相融合。至今,鲤城江南一带还有祭拜秦国大将章邯的习俗。
许多人认为,畲族及长期生活在船上、近几年才上岸生活的蛋民都是闽越族的后裔。如今泉州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或许与闽越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像江南的拍胸舞,额头上用草扎成蛇形,彪形大汉赤裸着上身,好像是在丰收之后点起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应系古代闽越人蛇图腾崇拜的遗存。”刘志成说,现在泉州一些农村地区女儿出嫁还留有“跨火炉”、“穿白衣”、“佩黑头巾”等习俗,这也与闽越族有若干关联。因为当初汉人的军队将闽越族的男子杀死,强娶闽越族的女子当老婆,这些女子因为亲人刚刚被杀,自然不情愿外嫁,但在被逼无奈之下,还是要出嫁,于是向男方约法三章:一是新娘装里面穿一套白衣,象征为死去的亲人披麻戴孝;二是“跨火炉”,象征房子被烧,现在则演变成红红火火、吉祥之意;三是红盖头的另一面是黑色,象征是被强行抢去的,自己并非自愿。罗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