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昨天,记者从2010会馆保护与利用论坛上获悉,会馆保护发展已经纳入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西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西城区将在10年时间内整合全区现有会馆资源,力图将100余座具有价值的会馆,打造出带有博物馆性质的会馆群落。目前会馆保护、利用的最大瓶颈,在于前期“腾退难”。
目前北京记载的会馆有491所。其中,西城区记载的有350家左右,占北京市七成左右的份额。这其中包括著名的湖广会馆、安徽会馆等。
按照新西城的发展规划,未来西城区内所有的会馆和名人故居都将具有博物馆的功能,会馆还将增设如同旅游景点一样的标志方便市民参观游览。对消失了的会馆和名人故居旧址,将在现存建筑上设置标志。
西城的构想定在2020年实现。昨天,西城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个调研报告在区委宣传部长刘洋的牵头下已经基本完成。之所以是10年的时间,与北京市现有的会馆缺乏保护的情况不无关系。
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大多数会馆都被民宅占用或者处于被废弃的状态。分析其中原因,中国文物学会会馆负责人之前曾表示,一是北京的会馆大多建在胡同中,星罗棋布的会馆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路线区域。由于分散地域太广,数目又太多,所以要进行统筹安排非常困难。二是,很多会馆目前都已经成为民宅、办公地点甚至是一些学校等公用设施。相关部门要进行拆迁腾退等保护利用工作,非常困难。
此外,虽然西城记载的会馆数量高达350家,但经过调研,目前西城区尚存的会馆仅有101处,其中94处居民居住,6处已进行了商业开发,1处用于办公。其中共包含27个文物点。昨天,针对目前会馆保护、利用的最大瓶颈“腾退难”,与会专家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专家观点PK
>>正方 异地迁建“会馆村落”
北京市西城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李金龙认为,文物保护不等于不能动文物。他主张以重要的几个会馆为基点,将那些散落在胡同内的小型会馆“迁出”保护。这样可以“强强联合”。宣南特有会馆文化资源就此可以统一在“会馆村落”中整体规划,打造品牌。“会馆村落”建成后,可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促进文化旅游。
李金龙介绍,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现有会馆中有35处正在拆除,6处待拆,可利用的不足50处。
>>反方 迁建等于造“假文物”
从事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北京大学岳升阳教授则表示,文物保护最好是原址保护。
他说,异地迁建会使文物丧失本来所蕴含的地理文化内涵,从而价值减损。散落在各个街巷、胡同内的会馆,更体现了北京城特有的丰厚文化氛围。
他建议通过政府出资和调动民间资本的方式分担会馆保护所需的资金,原址保护,“修旧如旧”,并向大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