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工作人员正在清洗简牍。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块出土的木简上出现了“临湘”字样。石祯专摄
一千多年前的东汉中期官府文书长啥样?那时候长沙郡的官府之间有着怎样的文书往来?五一广场发现的东汉简牍或许会给出答案。五一广场东汉古井考古发掘工作日前结束,昨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部分经过清洗的简牍,分层、分块整体提取的简牍共封装于210个大、小塑料盆中。随后将对其进行清洗、揭剥和释文等工作。目前古井发掘现场所处的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局部修建已经恢复。
古井或为窖藏之用
6月22日,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东南侧发现埋藏有大量东汉简牍的古井,考古发掘工作自7月10日开始,8月26日结束。古井平面为圆形,井壁规整,微呈上小下大的袋状。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朴华说:“这口井不是水井,根据形状判断,可能是窖藏井。”
古井井内堆积共分三层,第一层为灰色土堆积,土质粘软,夹较多炭末和红烧土颗粒,包含物以木质文物和陶瓦片为主;第二层为灰黄色土堆积,以青砖碎片和陶瓦片居多;第三层为灰黑色堆积,以简牍和竹木残片为主。
简牍形制国内少见
古井出土物中有大批简牍,较多漆木器和陶瓷器。其中较完整的木简约有2000枚,形制包括大木简、木牍、封简和签牌等。黄朴华介绍说,其形制之丰富为国内少见,“其中最长的大木简长达47厘米,木牍长达23厘米,两者长度均为国内之最。”
除较完整的木简外,发掘时分块整体提取出了大批竹简和木简残片,因目前尚未清洗揭剥,数量难以统计,但预计总数可能超过此前预计的近万枚。
“根据已经清洗的小部分简牍,我们初步推测是东汉时期官方文书档案。”黄朴华表示,部分简牍上的文字清晰隽美,字体多为汉隶和行书,包含有“贼曹史”、“户曹史”、“永元十年”(公元98年)、“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长沙太守丞印”等内容,“因为目前绝大部分尚未清洗释文,更多的内容还有待我们去整理研究。”
“东汉中期的简牍在国内尚属少见,在长沙更是首次发现,填补了长沙简牍研究的空白,而且这批简牍质量好,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司法、军事等历史研究和书法研究价值。”黄朴华欣慰地说,“很多木简上的字迹相当清晰,可见古人写字真的是‘入木三分’。”
清理难度大将耗时数年
目前这批东汉简牍已经移入恒温恒湿库房,并浸泡在药水中受到初期保护。相关工作人员将对分层、分块整体提取的简牍进行清洗、揭剥和整理,同时申请立项对出土简牍进行脱水、脱色等科技保护工作,最后对出土简牍进行释文和整理出版。
据曾全程参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整理、保护工作的文物专家肖静华介绍,因为这批东汉简牍为数众多,加之有部分残片和残杂物,清理难度大,清洗和脱水耗时长,完成清洗工作至少需要几年时间。(记者 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