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经营不赚钱名片好捞钱
中国足球走上职业化道路16年来,一直因“非职业”“伪职业”而饱受诟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俱乐部自我造血功能不足,至今没有一家能够实现赢利,在产出很小的基础上,一味片面追求高投入。在欧美不少国家作为重要产业的职业足球,在中国反而成为“烧钱”的黑洞。那么,明知足球不赚钱,房地产企业为何还要趋之若鹜?房地产企业投资足球背后的玄机到底何在?
投资足球只是跳板
“为了中国足球,企业要尽一份社会责任”,这是不少房地产企业老总宣扬的投资足球的初衷,与以前许多国企的表态如出一辙。但没有人相信,有着逐利本性的房地产企业尽管财大气粗,会傻到去做赔本的买卖。
“取悦当地政府,争取政策支持,追求广告效应。”长期关注职业足球发展的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顾晨光这样概括房地产公司大举进军足球行业的目的。他说,足球在许多地方是一张城市名片,房地产企业在投资足球的同时也获得了与地方政府的对话渠道,有了足球这个纽带,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自然可以得到不少“关照”,而这种“照顾”,甚至数倍于他们在足球上的投资。
“房地产企业投资足球肯定是赚钱的,表面上看从足球俱乐部中赚钱是不可能的,但间接效益非常大。”资深足球记者、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尹波认为,房地产企业看中的是足球的广告效应,尽管中国足球名声很臭,但房地产公司不在乎,也不怕挨骂,只要能提高知名度,只要房地产主业还有巨大的利润空间,投资足球绝对是划算的买卖,毕竟一年几千万的投入对于广告费本就高昂的房地产企业来说算不了什么。
业内人士指出,“房地产足球”最成功的范例当属当年的大连万达,在投资足球的五六年间,万达从一个大连本地的房地产企业蜕变为全国知名品牌,地产项目目前已扩张到全国多个城市,杭州绿城集团亦是如此。“从足球上投下钱,再从房地产上赚回来。”
房产暴利不怕烧钱
记者在海南调查采访时,某高尔夫球场投资者告诉记者,在海南,高尔夫球场本身绝大多数都是赔钱的,建高尔夫球场者绝大多数都会再开发房地产,只要开发的房地产销售出大概十分之一以上,建球场的“赔本”也就赚回来了,剩下的就是利润了。高尔夫球界如此,足球界这种情况也并不罕见。
业内专家表示,房地产企业之所以有实力投资足球,这与其在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形成的“暴利”特性有关。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房价一路高歌猛进,房地产商们都赚得脑满肠肥。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房地产业暴利成为代表委员抨击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曾经估算,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商赚取的利润高达1万多亿元,即使一家号称低利润的房地产企业在重庆卖房子平均每平方米都能净赚超过千元。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华指出:“国际上房地产业的利润率一般在5%上下,我国工业品制造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也在这个范围,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在30%以上,完全是暴利行业。”
因此,有人感叹:“有实力玩得起中国足球的,除了国企也就只有房地产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