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争论不止 专家:“情人”夫妻不可混为一谈

2010年08月17日10:5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夫妻 情人 爱人 夫妻称谓 七夕节 老婆 妻子 七夕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古代敬称相公娘子如今多喊老公老婆

关于七夕是否“中国情人节”的争论,近年来一直没有停止。一边是许多专家对这种“硬给中国传统节日套上西方外衣”做法的驳斥,另一边,商家们却年复一年地打出“七夕情人节”的噱头。最近,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向牛郎织女学习婚姻爱情观是十分必要的,七夕节应定为“夫妻节”。这一说法在引发又一轮七夕讨论的同时,又牵出了另一个话题:“夫妻”与“情人”何以泾渭分明?夫妻称谓的流变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提议:七夕节定为“夫妻节”

有网友认为,中国古代就有的七仙女和董永传说,比西方情人节早产生了不知多少个世纪。拿西方洋节来称呼中国的七夕,就好比是让清朝人给明朝人取名字。也有媒体人士在博客中提出,七夕有两个有名的别称——乞巧节和女儿节,证明了女孩子向织女学习女红技巧才是这个节日最主要的内容。鉴于中国古代社会历来没有“情人节”的产生土壤,因此将七夕定为夫妻节倒是非常合适的,牛郎织女就像分居两地的夫妻,正好成为一年一度的节日。

专家:“情人”夫妻不可混为一谈

这一提议,引发了网上的又一轮讨论。有网民认为:“在西方,夫妻、情侣都过情人节,而且每一对夫妻,不都得先经历作为情侣、情人的过程么?何必非要划分界限?”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枫表示,在中国传统社会,情人与夫妻绝对泾渭分明。“情人在中国古代是一个贬义词,相当于第三者。在封建社会,如果哪个女孩子是他人的‘情人’,那是要拉去浸猪笼的。”曾应枫说。与此同时,她也不赞成将七夕定为“夫妻节”的说法。在她看来,七夕节包含了很多元素,包括天上、人间、爱情、婚姻、离散、团聚等,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婚姻爱情的理想,如果生硬地为七夕套上“夫妻节”的帽子,会淡化了“乞巧”这一重要内涵。“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不要随便套上现代人的观念。”曾应枫说。

称谓多变 爱意不变

古代:当面称娘子背后称“拙荆”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施其生说,在中国古代,关系称谓均有面称和背称之分。所谓面称,就是当面喊的,背称则是跟他人言及某人时的称呼。在中国古代,男子对于女性配偶的面称,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古装戏里常听的“娘子”、“夫人”,这也的确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称呼。而女子对于男性配偶的面称则有“相公”、“郎君”、“官人”。表面上看,男女双方还算彼此尊重,可一背过脸去,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女子对于男性配偶的背称还算恭敬,叫“夫君”、“外子”,男子叫女性配偶可就有些不堪入耳了,叫“内子”尚算不错了,有的还要加上个“贱”,唤作“贱内”,也有叫“拙荆”的。后者的意思,用现代话翻译,就是“穷女人”。穷苦人家的女人没钱买金钗银钗,随便插个树根就出门了,这个树根做的钗,就是“拙荆”。但是千万别误会真的是穷苦女子,“拙荆”、“贱内”在古代可是有文化的官家人用的。

上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前

不同区域夫妻称谓有别

至于更多人熟悉的“爱人”这一称谓,据考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称谓词,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之中。上世纪20年代初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施其生说,鲁迅先生也曾在一首打油诗里面用过“爱人”一词。但在较早的时候,“爱人”这一称谓还没有广泛地用于对妻子或丈夫的称呼。上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区的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指称自己或对方的配偶。而在国民党统治区,夫妻之间的称谓,则多是“先生”、“太太”。

新中国成立后

“爱人”成最普遍夫妻称谓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一些对妇女有歧视色彩的称谓如“屋里的”、“做饭的”不再使用;而建国前在国民党统治区使用的“先生”、“太太”也不宜使用。于是“爱人”这一称谓,遍及全国。此时,“爱人”没有了“情人”的含意,只是“妻子”或“丈夫”的别称。而且,当时称呼“爱人”,是比较革命的。当然,“爱人”主要也是背称,夫妻之间,更多会直呼其名,而不会当着面就“爱人”长“爱人”短的。

改革开放后

老公老婆行遍天下

至于现今社会普遍流行的“老公”、“老婆”两词,施其生说,“老公”一词主要源于粤语,而“老婆”一词,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倒也通用。在施其生的记忆中,这一现代通行的叫法,在100多年前其实就已经出现在一些传教士的文献中了。“老公”、“老婆”两词在现今的盛行与背称、面称界限的逐渐模糊有关。施其生说,粤语中称呼爸爸的词“老窦”原本是背称,在香港,一些顽皮的小朋友开始当着面称呼“老窦”。“在过去,将背称当成面称用是很不礼貌的。”施其生说。原本作为背称的“老公”、“老婆”也成为了面称,曾因带阶级色彩而消失的“先生”、“太太”,又重新从港澳地区回流至内地。

伴随着“老公”、“老婆”的盛行,“爱人”一词渐渐风光不再。在施其生看来,“爱人”一词并不符合中国人含蓄的性格特征。除了“老公”、“老婆”之外,人们还会用一些不显得太亲密肉麻的中性词指称配偶,例如“我家男人”、“我家女人”、“孩子他爸”、“孩子他妈”等。旅居加拿大的陈曲告诉记者,如果跟略懂中文的老外介绍配偶,说“这是我爱人”,很容易引发歧义,老外会以为它的意思是“情人”。调侃的也有不少:烧火婆、伙计、黄脸婆、女当家、另一半、领导、我的她、我那位、财政部长、主妇,肉麻的有宝贝、心肝、甜甜、蜜蜜。

各地夫妻称呼你都认识吗

广东:丈夫:老公、“衰佬”、“衰公”、“死鬼”等 妻子:老婆、“衰婆”

陕西:丈夫:汉子 妻子:婆姨

四川:丈夫:老公 妻子:婆娘

北方地区:丈夫:孩儿他爹 妻子:孩儿他娘;合肥阜阳一带:丈夫:孩他爹 妻子:俺媳妇、俺那口子;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称妻子为堂客

多地争抢“牛郎织女故里”

据新华社电 “牛郎织女”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关于其起源地之争在“七夕”到来之际烽烟再起。山西和顺、山东沂源、湖北郧西、江苏太仓等地分别搞起了轰轰烈烈的“牛郎织女文化节”,并且都声称自己是其故乡,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特种邮票也在山西和顺、江苏苏州、山东沂源、湖北郧西等地同时“首发”。

山西、河北、山东、江苏等11个省都曾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递交申请,纷纷表示自己是“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发祥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曾将河北邢台和山西和顺的两个地方分别命名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并不意味着把‘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起源地给了他们。”民俗学专家白庚胜说,“我们应共同承担民族文化责任,而不是陷入争夺文化资源的混战。”

作者: 刘晓星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