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发现一座清代御赐贞节牌坊(图)

2010年08月16日13:5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贞节牌坊 贞节 清代 御赐 额枋 大门 二龙戏珠 百世 圣旨 浏阳县志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浏阳沿溪镇的这座罗周氏贞洁牌坊,现在就立在马路边,它的身后是一栋民房。现在,这座牌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神圣。鄢 璐 摄

主楼高达6.5米,足有两层楼高,整体由麻石与青石建成,造型优美庄重……近日,记者在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大龙组看到了一座清代御赐贞节牌坊。只是,这座昔日象征“贞节”的建筑物,如今却有些孤单地立在那里,远没有了往日的神圣。文物专家表示,这座贞节牌坊主体构件保存完整,较为罕见,对研究清代旌表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贞节牌坊有两层楼高

这座贞节牌坊就立在沙龙村大龙组一条水泥公路边。它坐西向东,卯榫结构,4根石柱组成3个门,其“大门”面阔5米,高6.5米,足有两层楼高,格外引人注目。整个牌坊由麻石与青石建成,柱基下分别立有抱鼓石。仔细观察,可看到石柱石梁上雕刻的浅浮雕:中柱单额枋上是“双狮滚球”,龙门枋上为“二龙戏珠”,小额枋则是“双凤朝阳”,图案与纹饰精美吉祥。

村民们说,以前大门上面还有两三层,高达10多米,有各种颜色的浮雕、铜铃铛,中间则是一块雪白光滑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圣旨”二字,下面碑刻“节孝”,两边分别是“百世”与“流芳”。但是后来牌坊遭人为破坏,造成残损,连贞节牌坊边记录有史料文字的石碑也不见了。

牌坊建于清朝同治六年

沙龙村68岁的罗炳秋是当地罗氏族谱的编者之一。他说,根据族谱的记载,这座牌坊建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是朝廷表彰当地一位妇女周氏而立。“周氏嫁到罗家后,10多岁就守了寡。她活了90多岁,但一直没再嫁。”罗炳秋说,周氏独自将儿子抚养大,后来儿子在朝廷当了官,皇帝钦准给周氏立一个贞节牌坊。对于此座贞节牌坊,同治年间编的《浏阳县志》里有记载:“罗周氏节妇坊,在大珑,同治六年为罗英汉妻立。”

对于这座贞节牌坊,村民们有不同的看法。罗炳秋认为:“它是一个历史文物,宣扬了一个女性的高尚品德。”另一位老人也持赞同态度:“那时候,能得到皇上钦准立一个贞节牌坊是很荣耀的事,它在当时为别人树立了好榜样。”但大多数人对这个牌坊有些不以为然,“贞节牌坊是封建糟粕,它葬送了女性的幸福生活。”一位小伙子说。

浏阳仅存两座贞节牌坊

浏阳市文物局专家任新民说,贞节牌坊是一种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的历史建筑。根据同治年间的《浏阳县志》记载,明代时,浏阳仅有3座贞节牌坊,到了清代增加到50座,同时还有整整一册烈女名单。现在浏阳仅存两座贞节牌坊,“这一座保存基本完整,较为罕见。另一座在沙市镇。”任新民表示,从文物价值来说,贞节牌坊熔古人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观念、民风民俗于一炉,结构自成一格。他建议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任新民介绍,对于贞节的重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在汉唐时,中国妇女十分自由,唐代女子甚至能成群结队骑马外出郊游,能穿半裸服装,女子离婚也不受歧视。但到了宋代推行朱程理学,妇女受到封建礼教束缚。明代开始重视贞节旌表制度,为一些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符合当时道德要求的女性建贞节牌坊,予以表彰。清代时这一制度更甚。(刘军)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