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文化新“地标”彰显城市新活力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0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北京的“798工厂”、第三极书局、上海的周家桥创意中心、深圳的油画村、南宁的文化街区(又称“邕州老街”)、重庆的“坦克库”创意基地、武汉的吉庆街、呼和浩特的昭君墓……这些林林总总的地名、建筑,被人们称为所在城市的文化新“地标”。

这些文化“地标”,在所在城市的发祥历史、艺术风土上,纠结出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华美与不乏深邃的审美思索。

“事实上,中国城市在近20年的飞速变革和发展中,本身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而文化创意产业正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在这种情势下,一批新的文化‘地标’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央党校研究室赵杰博士说。

中国的城市因历史悠久历来不缺乏文化“地标”,比如广州600年历史的望海楼,南京的明城墙、中山陵、秦淮河,上海的老城隍庙、外滩。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大变革中,老的文化“地标”依旧保存着她的华贵和尊荣,新的文化“地标”则日益彰显出一座城市全新的活力和文化魅力。

在北京,“798工厂”、第三极书局乃至宋庄、什刹海,一些工业遗产甚至废墟、陈旧的老街区,因文化之名而华丽变身,更因全新文化内涵而被人瞩目和向往,甚至有人说,不亲自去探寻这些地方就不算去过新北京。

在上海,沿着苏州河由西往东顺流而下,一路之上可以看到“周家桥创意中心”、宜昌路“E仓”、莫干山路“M50”、昌化路“静安创意产业园”、光复路四行仓库的“创意仓库”等,它们都是由上海市授牌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这是上海新文化的诞生地和核心区。

成都市府青路上,一座座建成于1956年的俄式红楼依旧抢眼,原汁原味的俄式风情使其成为东郊首屈一指的标志性建筑,不论是外地人还是成都本地居民,只要一走到这里,无不为这里浓郁的异域风情所感染。“不久后,走进它们的内部,你将感受到新注入的独特文化艺术氛围……”有关人士介绍,按最新规划,府青路刃具厂1.2万平方米俄式风格的车间,将作为成都LOFT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第一批启动建设的项目,注入新的文化产业内涵,俄式红楼将成新的文化地标。

在赵杰看来,从本质上说,中国城市一些文化新“地标”的涌现以及活力四射,是由于将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外来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折射出了中国近20年来的基本发展脉络,“这些文化新‘地标’很多都是随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而繁荣起来的,而文化创意产业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刺激和激活我们沉淀的文化资源,使得一座城市能在保留传统中走向时尚。”(邬焕庆)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文章:
周和平:四方面入手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温家宝:要扩大图书、影视等文化产品的出口
我国将向捐赠资助宣传文化事业提供所得税优惠
文化部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