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旁的文官石雕儒雅睿智,历经400余年风雨神采依然。
三水金本芹坑村罗盘岗的西北坡竹林密集,荒草丛生,这个不出名的山坡却埋葬着一位有名的大臣——明朝南京礼部尚书何维柏。当地群众希望此墓能够修缮以重见天日。
400年前石雕精美依旧
昨日中午,记者慕名前往三水金本芹坑寻访名士遗迹。一位正在田间耕作的村民陆叔用手指着不远处的山坡说,那片密林后面就是,“那个墓很大,还有石人石马,不过少有人去。”顺着一条忽隐忽现的羊肠小道,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地一路向前。竹林近在眼前,古墓仍不见踪迹,撩起一片枝桠,石雕突然出现在眼前。四周竹林、桉树、杂草丛生,墓地恰在其中难以发现。右手一排石雕,石羊、石虎蹲在地上,朴拙典雅;石马俊逸挺立,马鞍上镂花精美;两侧石人,武官威严,文官睿智。这石雕让人依稀感受到昔日墓葬的壮观和辉煌。据三水县志记载,1938年前,该墓还完整无损,但抗战期间土匪盗走墓中陪葬玉器,之后破“四旧”,棺木和墓碑也被推裂,只存下这石雕群。
村民盼望修缮古墓
何维柏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曾任南京礼部尚书。史书记载,他本是南海丹灶人,但为何葬在15公里以外的三水金本?记者了解到三种说法:第一是何维柏幼时在三水金本求学,深爱此处风景,遗嘱要求葬于此地;其二是何氏自称三水人,按古时习俗,死后要下葬家乡,故赐葬金本;第三种称何维柏死后,棺木置于一艘船中顺江漂流,后停泊于金本,便葬在此处。孰是孰非,今已无从考究。
记者在芹坑村走访,当地群众对于石雕长埋丛林之中深感惋惜。今年60岁的村民彭伯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在山上放牛,还经常骑石马玩,“那时两边石雕共有8个,从山下到山上有几十级石阶,非常壮观。”彭伯说道,“如果这个墓地没被破坏的话,这里也许会成为风景区。”据他回忆,几十年前,这座山冈还是光秃秃的,老远就可看到壮观的墓地和石雕群,是芹坑人引以为荣的一道风景,“现在却隐藏山林中不见天日。”
据三水区文广新局文物股股长陈华正介绍,何维柏墓在1984年就被定为三水县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成为佛山市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古墓的保护与一般的文物保护不同,它并非休闲性质的文物单位,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其保持其原貌旧状即可。”(佛山日报 段晓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