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承认过渡委是尊重利国人民选择

2011年09月14日09:1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利比亚 中方 外交部网站 外交部发言人 安理会改革 联大 立场 人民 过渡 战后重建

 

问:据《金融时报》报道,意大利近日请求中国购买意国债。请证实并介绍中方有关立场。

答:关于中国是否购买意大利国债,以及中意两国主管部门间的沟通,请向相关中方主管部门询问。

我愿意原则性地回答你,解决好欧债问题,对确保金融、贸易和经济稳定发展十分重要。我们支持欧盟国家采取应对欧债危机的举措,相信欧元区国家会采取整体协同措施,积极应对,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对于中方来讲,我们对欧洲经济、欧元抱有信心,欧洲会继续成为中国对外主要投资市场之一。我们也希望与欧盟国家通过扩大经贸、金融、投资等各领域的合作,与欧方携手共同应对挑战。我们希望欧盟国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中国对欧投资安全。

问:请介绍中国向巴基斯坦洪灾提供援助的情况。

答:我们对巴基斯坦部分地区遭受洪灾感同身受,对巴方表示慰问和同情,对遇难者表示哀悼。为表达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人民的友好情谊,中国政府决定向巴方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救灾物资,我们希望这些物资对巴方克服洪灾有所帮助。我们相信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一定能战胜洪灾,重建家园。

问:上周,你提到承认“过渡委”要水到渠成,中方现在就承认了 “过渡委”。中方是否为承认利比亚“过渡委”设置前提条件,利方是否在战后重建方面向中方作出某些承诺?

答:利比亚局势已发生重大变化,进入向重建过渡的关键阶段。中方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承认“过渡委”为利比亚执政当局和利比亚人民的代表。“过渡委”表示,将坚定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切实遵守双方此前签署的各项条约和协议,我们对此表示赞赏。我们希望与利方共同努力,推动中利关系平稳过渡,并继续向前发展。

中国是负责任、讲原则的国家,在利比亚问题上,我们一贯秉持公正立场,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相关的国际法准则,本着不干涉内政、尊重利比亚人民选择的原则,对利比亚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

我们看到利正在制定战后政治重建路线图,我们希望临时政府早日成立,实现政权和平、有序过渡。我们希望利比亚局势尽快恢复稳定,开启政治、经济重建之路,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们愿与利“过渡委”共同努力,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中利友好互利合作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对于利比亚战后重建,我们持积极态度。

问:中方承认“过渡委”后,在解冻利比亚资产问题上的立场是否有所变化?

答:以前在制裁委讨论解冻利比亚政府资产问题上,中方并没有反对,只是要求相关国家对用途和监管提供更加完整和清晰的信息。之后,我们参加了制裁委的协商一致。今后遇到这类问题,我们会继续本着负责任、建设性的态度对待。

问:中俄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联名致函联合国秘书长,要求将由上述国家共同起草的“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作为第66届联大正式文件散发。请证实并介绍有关具体情况。

答:9月12日,中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联名致函联合国秘书长,要求将由上述国家共同起草的“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作为第66届联大正式文件散发。

近年来,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制订相关国际规则、规范信息和网络空间行为已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中方认为,信息和网络安全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我们希望,该准则能为相关国际讨论提供良好基础,呼吁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就该准则展开进一步讨论,以尽早就规范各国在信息和网络空间行为的国际准则和规则达成共识,促进各国信息和网络安全,实现互利共赢。

问:中国驻利比亚大使是否将返回的黎波里?

答:前段时间,由于利比亚安全局势,中国驻利比亚使馆暂时撤离的黎波里,我们将视利安全局势适时返回。近来,中方通过多方渠道与“过渡委”保持着密切接触。我们希望中利关系能够平稳过渡,继续向前发展。

问:中方为何坚持由联合国主导利比亚重建?第二,你认为是否适合在第66届联大讨论安理会改革问题?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这不是中方一家之见,而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利比亚战后重建工作任重道远,联合国就此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至关重要。只有联合国才有权威和能力帮助利比亚走出战争,开启对话,恢复重建。联合国秘书长将就联合国参与相关战后重建工作提出具体设想,我们期待秘书长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本月下旬联大期间,还会举行联合国涉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如果收到邀请,中方会积极考虑参加。

关于第二个问题,在本届联大期间,各国就安理会改革所涉及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进一步加强了各方对相互立场的了解,我们希望联合国在下届联大继续坚持开放、包容、透明和会员国主导的原则,充分利用安理会改革的政府间谈判机制,继续进行广泛、民主的协商,寻求达成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