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之死考验美政府媒体公关 对华围堵从未放松

2011年05月16日09:5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拉登 击毙 美海军陆战队 媒体公关 美巴关系 美军 披露方式 基地 9·11 巴方

5月1日,在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特种分队袭击中,美军击毙了“9·11”元凶、恐怖大亨本·拉登,自此之后,击毙拉登带来的新闻发展也令人眼花缭乱,值得略加梳理。

击毙行动挑动微妙美巴关系

根据目前美方透露的资料,本次行动是筹划数年,在最高统帅亲自指挥下进行的,由最神秘和犀利的美海军陆战队三栖特种部队“海豹”的特战精英执行。

目前舆论对击毙行动最关注的事项之一是作战对美巴反恐合作关系的影响。行动地点位于巴基斯坦腹地,而据现在美国方面公布的情况,美军并未事先通知巴方,这把作为美国在阿富汗反恐头号盟友的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置于十分被动的地位。首先,越境攻击行动无言地对巴方的情报能力提出了质疑,拉登隐匿于如此腹地的地区,甚至在部分国际舆论中把巴方当成了瓜田李下的位置。其次,美军无人机在巴北部地区进行所谓“低烈度攻击”已经给巴国内政治增加了不少不和谐因素,作为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既要承担反恐的任务,也要考虑国内复杂的宗教和部族情况,维持政治团结,而美军如此重大的行动,又是在巴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单方面进行,这无疑给巴方施加了很大的国内政治困难。最后,关于拉登遗孀和坠毁直升机残骸的争议也给两国关系增添了最新的不和谐议题。巴方已明确表示拒绝将他们交给美国,这既是显示主权最起码的举动,实际上也是对美国单方面行动明确表示不满。

美国政府媒体公关考验

击毙行动完成后引人注目的另一个事态发展是美国对击毙细节的披露方式。关于击毙现场的情形,几天之内,先后有各种版本释出:对射中击毙、未拿武器击毙、有女人阻挡子弹等,而美国政府先是声称不会公布诸如现场照片和录像等细节,然后又在内外舆论压力下发布了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这对于素来擅长媒体公关的美国政府和军方应该说都是罕见的。

造成上述混乱的基本原因是美国政府本次事件中媒体公关目标的困难。一方面,击毙本·拉登是美国10年反恐战争最重大的战果,也是以结束战争为竞选承诺的奥巴马总统本人的重要政治成就,更是对“9·11”受害者亲属和全美民众的一个历史交待,因此以明确和权威的方式向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传达消息,这是首要的考量。但与此同时,美国预料到,击毙行动因为给“基地”组织和国际恐怖网络造成巨大心理打击,为振势头,“基地”组织及其同盟者报复的计划是可以预期的,而拉登本人在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的部分民众中有一定影响力,为了不给反美势力利用拉登之死掀起新一轮对美仇视的机会,又必须对击毙行动的公布十分审慎,以免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巴基斯坦官方和民间的反应也必须顾及。

果然,在公布击毙确信后,国际舆论对行动出现了多种质疑声音,跨境攻击的行为本身确实与国际法的主权原则相背离,有的观察家把这一行动与在利比亚发生的斩首行动相比较,这一迅猛行动客观上造成的微妙的威慑是存在的,这也增加了国际社会对美国优势常规军事效能的极大疑虑。

美军会加大对华军事围堵?

作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邻国,击毙拉登在国内公众中引发的思考重心之一,是美国反恐战争及整体军事战略下一步往哪里走,部分评论家宣称,击毙拉登意味着美军会加大对华军事围堵力度等。

这些问题牵涉到对美国整个军事战略的认识和评价。首先应该看到,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之后,美国冷战胜利赢得的战略资本已经受到极大消耗,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并非布什时期的进攻性单边主义,而是在加强预防的前提下,更注重运用外交、经贸、国际规制等非战争手段,奥巴马把击毙拉登作为反恐战争优先目标,实际上也是体现了一种以进为退、以攻为守的思维。

其次,作为头号军事霸权主义国家,军事优势的保持是美国核心国家利益,也是美国塑造国际格局和维护霸权地位的核心工具,因此,即使在反恐战争最高潮时期,美国也没有放松在亚太的军事布局,没有忽略大国的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拉姆斯菲尔德以来的新军事革命目标就在锻造绝对领先的未来型军事效能,而这一切背后,无疑是有对未来新崛起地区或全球权力的深远应对准备。美国对中国作为羽翼日益丰满的国际军事大国充满警惕,但两国在反恐和诸多地区及全球安全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奉行积极防御战略的中国国防力量意在保卫中国国家利益,无意挑战美国。

美军及其欧美伙伴不会放弃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努力。美国未来反恐可能会更注重类似此次击毙拉登这种非传统战争的战法,以及加强运用像无人机攻击这种“低烈度”手段,同时可能会加强与伙伴国家的协调,以及推动同步的外交、经济以及文化政策。

□作者系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国际战略和国际军事问题评论。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