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3日报道,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最大的白米生产和食用国之一,但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及供需的稳定性,政府发起了少吃白米饭的运动。
据报道, 印尼每年生产4000万吨白米,国内就消耗了3300万吨。印尼福利部秘书长苏西洛认为,改变饮食习惯就如要吸烟者戒烟那样费劲。
他说:“我们呼吁印尼人改掉吃米饭的习惯。我们需要饮食来源多样化。印尼生产其他66种碳水化合物粮食,例如玉米、西米、木薯、番薯、马铃薯等等。这些都能取代一天三餐中的两餐米饭。我们呼吁印尼人从小培养多样化的饮食习惯。”
23岁的学生桑托索则认为,一天不吃白饭,几乎不可能。他说:“我早、午、晚三餐都吃米饭。如果没吃米饭,好像没吃东西一样。我还能吃什么?”
每人每年食用白米比日本和中国还多
报道称,拥有2亿4000万人口的印尼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国,每人平均每年食用超过100公斤白米,比日本人和中国人还多。
随着农耕技术的改善和后殖民地粮食保障计划,20世纪60年代还是白米进口国的印尼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但是,虽然白米量多且价格便宜,印尼政府担心人民过于依赖这种单一粮食。
印尼稻米的生长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变的影响,比如,今年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就带来不寻常的雨季,影响了稻米的生长。
另外,印尼政府也担心,人口不断的增长、城市化对农耕地的侵占、以及海平面上升对农田的侵蚀,也将打击印尼的稻米生产量。
对数以百万计的印尼穷人来说,白米不单是主要粮食,也是上天恩赐。中爪哇岛芝古古尔村领袖古苏马说:“白米就是我们的生命,它给了我们工作和食物。”
不过,时代也悄悄在改变,一些机灵的农夫已经看到木薯和西米等作物的价值,它们除了能当粮食之外,也能充当生物燃料。
国际水稻研究所和亚洲社会在9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亚洲国家急需增加和更好地管理白米库存,以保障区域的粮食供应。在世界饥荒人口中,亚洲占了65%。
报道指出,亚洲白米生产区有近5亿6000万极度贫穷人口居住,他们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25美元。亚洲有超过2亿个农场,世界90%的白米就产于此。白米是30亿多人的主食,吃米饭的人占了全球人口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