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再提"互联网自由"概念 希拉里式单边主义诞生

2011年03月14日15:1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互联网自由 单边主义 希拉里式 互联网时代 国家安全 希拉里主义 世界多极化 错误 双重标准 美国国家利益

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了第二次关于“互联网自由”的演说,将其2010年第一次“互联网自由”演说提出的概念做了更细化的阐述,并且将这一概念纳入了美国外交政策框架。近期事态表明,美国的互联网外交已经由口头上的言辞转向具体实施的阶段。

希拉里的两次“互联网自由”演说,不仅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而且反映了美国因应互联网时代世界变化做出的长远战略考量。当一种理念转变为某种政策并加以实施的时候,一种主义就诞生了,如同当年的门罗主义一样,我们可以把希拉里的“互联网自由”理念称之为希拉里主义,亦可将其看成是在当下世界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之时美国稳固和重振其老大地位的一种努力。

希拉里主义的“美国特色”

希拉里的互联网自由主义,并不在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自由”,其核心实质是透过推动“互联网自由”来强化网络世界的美国主导,进而在网络世界拓展美国的国家利益。正如美国国务院所提出的那样,界定并强调“互联网自由”,是为了让美国在全球信息空间免受传统主权概念的束缚。这说明,“互联网自由”与输出“自由价值观”无关,核心在于扩张美国主权的应用范围,拓展美国国家利益,是一种网络信息空间的“圈地运动”。

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希拉里在今次“互联网自由”演说中为什么会把维基解密披露美国外交电文的行为界定为“错误”,同时又把资助与美国利益相左的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把实施抗议乃至颠覆活动界定为“正确”。于是,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一种“双重标准”的出现。

无论承认与否,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一直都存在着实用主义倾向,而这种实用主义倾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又带有比较强烈的机会主义色彩。表现在“互联网自由”问题上,即是依据与美国的亲疏远近,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待遇;即便美国自身,也无法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不受限制的信息自由流动。这是已经被美国国家信息战略、国家军事战略、爱国者法案和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利伯曼与参议员科林斯、卡珀最近联名提交的修正后的信息安全法案证明了的。

把“互联网自由”战略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实际上是在网络空间中划了一道线,而这道线就是美国的国家安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拥有模糊内涵的“国家安全”则早已是911之后美国行政当局为所欲为的一件法器,甚至可以为此迫使美国民众放弃他们的部分权利。

希拉里式的单边主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拉里强势推行的“互联网自由”战略,实际上带有明显的冷战思维,亦即以意识形态和美国利益划线,其终极目的无非是提振美国的老大地位,恢复美国独霸天下的世界单极化格局。

苏联解体之后,冷战随之结束,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在日益形成,但冷战思维却从来没有真正消失,它如同一个幽灵,始终在像希拉里这样的美国人心头徘徊,挥之不去。说穿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是希拉里们不愿意接受的事实。以“互联网自由”为核心理念的希拉里主义,亦正在导致一场类似冷战的网络攻防的出现,任其发展下去,亦可能导致网络世界的冷战式分化,甚至是一场瘟疫。

美国曾经奉行的单边主义亦已被历史和现实证明并非通往天堂而是通向地狱,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已然是不可避免的潮流大势,不会以美国利益的意志为转移而恢复美国独霸天下的地位,是无法通过以“互联网自由”为核心理念的“网络外交”来实现的。希拉里主义因此注定是无法实现昔日光荣的美国梦想。

而北非、中东发生的事情,亦非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功劳,twitter也好,youtube、facebook也罢,不过是这个花那个色革命的一种工具,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希拉里在“互联网自由”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倍受鼓舞也好,义愤填膺也罢,亦不过是北非、中东变局是否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情绪表达而已;她的眼睛盯住的,是美国能否最终控制那里的战略地位、石油资源。这也是一种带有机会主义色彩的实用主义。

至于在两次演讲中被希拉里批评和指责的中国大陆,亦不过是希拉里主义希图消灭掉的一个假想敌。因为在希拉里看来,遏制中国大陆的崛起,削弱中国大陆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才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以此类推,即便是以意识形态划线,希拉里的假想敌也还有很多,因为即便是盟友也有与美国国家利益冲突的各自国家利益。(作者:星岛环球网评论员)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