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姐探案:是谁在伤害我们的钱包?

发布时间: 2016-04-20 16:39:5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方青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购物,神经科学,消费,健康,绿生活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么个情况,每次你打开购物网站,心想着买完必需品就关网页,可不知不觉,你已经买了不少预算外的东西……

非要等到月底账单出来,看到上面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才惊讶大叫:“我什么时候买了这么多啊!”

有人说,现代社会变化太快,人人焦虑,买买买是一种有效缓解焦虑的方式。真的是这样吗?等购物冲动过去后,看到一大堆不需要也不喜欢的东西,真能让人缓解焦虑,心情变好吗?

也有人说,是因为这些买买买星人自控力太差,意志力不足,才会大手大脚,掏空钱包。

然而事实真相,比我们想象得复杂得多。

买买买之表情包,“买了悔三天,不买悔三年”、“何以解忧,唯有买买买”已成为流行语

今天就来聊一聊,是什么在伤害我们的钱包。

先从一个实验说起,1953年,两位心理学家在实验中无意发现了大脑里一处未被开发的区域。这个区域,一旦受刺激,就会产生强烈的快感。这两位学者——奥尔兹和米尔纳——将该区域称为大脑的“快感中心”。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心理学实验,实际上开启了一道神经科学的新大门。

他们发现的这处区域,神经科学家们称之为“奖励”系统,是人脑最原始的动力系统的一部分。每当该区域受到刺激,就会释放出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会让大脑发出需求更多刺激的信号。

当大脑中产生大量的多巴胺,形成类似激励的感觉,人们便会为此着迷,并愿意为了获得这种感觉而努力。

简而言之,任何人们觉得能让自己高兴的东西,都会刺激奖励系统,让大脑释放多巴胺,放大“及时行乐”的快感,让你不再关心长期的效益。

现在,我们知道了,是多巴胺刺激了人们的欲望,诱惑人们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那么,又是谁最早发现了多巴胺的这个作用,并开始利用的呢?

Bingo!就是那些让我们不知不觉钱包空空的商人啦!

为了能刺激人们的购买欲,零售商们在各方面都下足了功夫,就为了让人们的多巴胺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一次又一次地打开钱包。

这些陷阱可说是无处不在——

超市是将神经营销学玩到极致的地方,从商品摆放的位置就布置了大量的陷阱。

1.免费试吃

如今超市里经常有免费试吃区,研究人员证明,食品和饮料的样品会让购物者更饥饿口渴,它们放大了商品的吸引力。

2.新鲜多样

多巴胺对于熟悉的物品反应较低,这就促使商家不断翻出新花样,比如连锁快餐店经常推出新口味的套餐,服装商则会给同一件服装做多种颜色,不喜欢红色?没关系,我们还有蓝白黄粉任君挑选哪!

下一次走进商场,可以尝试玩一下“寻找购物陷阱”的游戏。

3.价格设置

这个陷阱针对的是“买到便宜货”心态,“买一送一”、“满300减100”、“60%SALE”这些不管是实体商店还是网店都贴满的标语,从视觉上就给人刺激,仿佛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宜,而实际上却可能让人浪费了更多的钱。

4.时间限制

针对的是“过期不候”“担心错过”的心态,当你看到“本次大促销还有1小时结束”这样的字眼,难保不会心思活跃,下手购买不需要的物品。

食物的香气会刺激人们自动去寻找香气的来源。

5.味觉刺激

食品零售商们早就发现大脑会自动寻找闻见的气味分子的来源,通过散布食物的香气,来刺激人们的多巴胺神经元,让人们和他们的钱包一起走进面包房/冰淇淋店/汉堡屋……

……

我们身处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陷阱。这看起来很可怕,这么多的陷阱在等着诱惑你、你的多巴胺神经元和你的钱。

但是要对付陷阱,保住钱包,也并不是难得上天。

一旦你了解这些想诱你上钩的陷阱是怎么回事,观察它们就成了一种趣味。

下一次,当我们再次面对购物网站眼睛放光,拍下商品付款的欲望蠢蠢欲动时,稍稍停一停,让自己意识到——这是一个陷阱。

一旦看清陷阱的真相,也就能成功抵御诱惑,保住钱包了。

培养一种健康绿色的消费观,需要的不只是意志力,还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

如何不再购买多余的东西,如何清理身处的空间,让环境变得整洁,从而达到钱包和内心一起解压呢?

 

请关注下一期:

《马小姐悦读:“断舍离”这么红,到底说了啥?》

注:本文资料来源于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

 

本期策划:方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