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9日,伦敦:发展中国家取得的快速技术进步帮助提高了收入水平,使绝对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29%减少到2004年的18%。尽管成就斐然,但富国与穷国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经济体采纳新技术的能力依然薄弱,世界银行《2008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如说。
报告主要作者、世行高级经济学家安德鲁 伯恩斯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速度加快,比发达国家快40-60%。然而,发展中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他们采纳的技术含量只达到高收入国家所采纳的四分之一。”
以“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扩散”为副标题的世界银行报告指出,近年来取得的进步反映出对外国技术的接触增多。高技术进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增加了一倍。
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尤里·达杜什说:“与高收入国家贸易和投资接触增多,移民团体往往起着推动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这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光靠开放还不够。要继续迎头赶上,各国还需要强化教育成就、治理、加强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移民团体的联系。”
报告强调,很多国家的国内技术扩散力度弱牵制了整体上的技术成就。因此,在巴西、印度、中国等国,在主要科研中心和主导企业的运营水平接近全球技术前沿的同时,大多数企业的运营水平还不及最高生产率水平的五分之一。
根据报告,提升对外国技术的吸收能力,对于低收入国家以及主要靠低工资优势而非强化的国内能力素质的中等收入国家,都是极为重要的。
更多要点
·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技术前沿的参与度都很小,他们取得快速经济进步靠的是改造或采纳已经存在的现有技术。鉴于存在巨大的技术鸿沟,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持续下去。
· 国家之间的技术传播现在比过去快多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新技术需要50年才能推广到大多数国家,如今只需要16年。
· 技术在国内的传播速度往往比较慢。主要城市和主导产业采用的技术要比其他经济部门尖端得多。例如,印度城市地区的电子化服务业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2007年印度农村居民的电话普及率不到10%。
· 某些新技术的采用发展迅速,比如手机。但是,某些技术的传播则非常缓慢。四分之三低收入国家每千人的电脑拥有率在15%以下,四分之一低收入国家每千人拥有不到5台电脑。
· 各国政府须将加强国内技术传播渠道作为一项工作重点,这些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用性研发机构通过改进延展、测试和市场营销工作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能力。
· 薄弱的基础设施系统限制了很多国家能够采纳的技术范围。政策须确保公路、电力等关键性的促能服务得到广泛普及,无论是由私营部门还是公关部门提供均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只有8%的农村人口用得上电。
· 教育低效或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不均等也制约了国家采纳技术的能力。即使是简单的技术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建设集雨系统需要相对比较简单的技术,但能够改善清洁饮水,降低痢疾发病率,从而减少婴幼儿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