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

发布时间:2018-03-11 14:30:52  |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振红
关键词:中国,发展,就业,贫困,建设
  •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天津市委会主委,天津市副市长 曹小红:

    我的发言题目是:打好全面消除血吸虫病攻坚战

    2018-03-10 15:47:58

  • 曹小红: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2018-03-10 15:48:31

  • 曹小红:

    新中国成立之初,流行了2000年的血吸虫病,已遍及江南12个省区市的350个县,毛泽东主席愤怒地说:“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1955年冬,他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

    2018-03-10 15:48:47

  • 曹小红:

    1958年6月30日,当毛主席从《人民日报》上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消息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著名的《七律二首·送瘟神》,热情讴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2018-03-10 15:49:02

  • 曹小红:

    60年过去了,现在情况怎样了?

    2018-03-10 15:49:25

  • 曹小红:

    无疑,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重大成绩。曾经流行肆虐的12个省区市中,上海、广东、福建、广西、浙江5地已达到血吸虫消除标准,四川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其他6省也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但是,在中华大地上,血吸虫这个“瘟神”还没有走远,更没有灭绝。目前,长江流域还有7省钉螺面积仍顽固维持在35.6亿平方米左右,疫病传播环境和传播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患者仍达5万余人,数百万群众健康仍面临着严重威胁,稍一松懈,血吸虫病就可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血防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

    2018-03-10 15:50:02

  • 曹小红:

    放眼全球:联合国已将血吸虫病作为世界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大会已作出“2025年全球消除血吸虫病公共卫生问题”的决议。

    2018-03-10 15:50:19

  • 曹小红: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认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在中华大地上全面消除血吸虫病,完全实现毛主席60年前“送瘟神”的历史夙愿,让中华民族更加强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按照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要求,落实好《“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打好全面消除血吸虫病攻坚战。

    2018-03-10 15:50:50

  • 曹小红:

    为此,我们建议:整合形成血防工作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重建我国血防工作湖区五省、监测八省等省际省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抓好大江大河源头治理、流域治理和综合治理,统筹卫生、农业、水利、国土资源、林业、环保等部门中的血防力量,形成血防工作强大合力,推动综合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2018-03-10 15:51:28

  • 曹小红:

    我们建议:尽快修订实施多年的《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进一步细化部门责权、明确执法主体,优化疫区大型涉水项目审批流程,确保卫生部门真正参与到项目前期规划与审批中来,加大对违法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为血防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2018-03-10 15:51:52

  • 曹小红:

    我们建议:加大攻克血防技术难点的科研力度。把血吸虫病防治技术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及重大科技创新计划,激励科学家投身血防科研和关键技术攻关,深入分析消除疫病进程中的问题,厘清流行脉络,突破技术壁垒,切断传染源头,尽快改变部分防治手段和关键技术落后局面,为全面消除血吸虫病提供先进技术保障。

    2018-03-10 15:52:48

  • 曹小红:

    我们建议: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加强血防工作队伍建设。面对血防系统人才流动性差、老龄化严重、知识相对陈旧的现状,国家和各疫病流行地要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培养中青年血防技术人才,建立稳定、能干的血吸虫病防治队伍。

    2018-03-10 15:53:40

  • 曹小红:

    正如毛主席60年前胸有成竹指出的:“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现在,中国已经来到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新时代,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的力量已变得空前强大。

    2018-03-10 15:54:06

  • 曹小红: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部署实施,我们认为,全面消除血吸虫病的时机,到了。

    2018-03-10 15:54:40

  • 陈晓光:

    请王欢委员发言,屠海鸣委员做准备。

    2018-03-10 15:55:30

  •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 王欢:

    我的发言题目是:形成三方合力 增强“减负”获得感

    2018-03-10 15:55:58

  • 王欢:

    近年来,“减负”已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刀切”的量化规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地区、校际间的现实差距;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各类“辅导班”“培优班”让家长“爱恨交加”,教师、家长特别是学生的“减负”获得感还不强。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018-03-10 15:56:32

  • 王欢:

    首先,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家长让孩子“上好学”的强烈愿望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异化成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不安和急功近利,“辅导班”成了一些家长的无奈选择。有限的课余时间被不断挤压,很多孩子“不是在辅导班,就是在去辅导班的路上”,长此以往负担怎能不重?

    2018-03-10 15:56:44

  • 王欢:

    其次,基础教育承载了很多“基础”之外的内容。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元,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定位却不够清晰。越来越多的目标被加给学校和学生,越来越多的内容要“进校园”“进课堂”,基础教育承载了太多基础之外的东西,忽略了学生“长”的规律而过多关注“成”的效果。

    2018-03-10 15:57:10

  • 王欢:

    第三,教育综合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入。为满足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建设的需要,教师在大纲规定的学科课程外,还要开发各种实践课程、综合课程,课程体系膨胀过快、种类过多,而学生在校时间有限,于是大量的作业被延伸到了课外。学科之间、学段之间、教师之间缺少衔接整合,“动手实践、创意制作、考察调研、亲子合作”等新的作业形式与日俱增,叠加起来成为沉重的负担。

    2018-03-10 15:57:27

  • 王欢:

    孩子成长成才,当然应该勤奋努力,但凡事皆有度,一旦丧失了学习兴趣,磨光了学习愿望,让“孩子伤在了起跑线上”,小苗再难成栋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为此建议:

    2018-03-10 16:00:01

  • 王欢:

    一、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推进区域、集团教师一体化管理,不断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使优质资源向更大范围辐射,缓解供求矛盾。盘活政府投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引入社会志愿服务力量,让孩子“三点半”放学后有妥善安排,满足个性化需求。

    2018-03-10 16:00:35

  • 王欢:

    二、规范课程设置、深化评价改革,有针对性地做好“减负”“四则运算”。“加法”,就是把孩子的睡眠和运动时间加上去,把亲近自然和兴趣爱好加上去;“减法”,就是严控课内外作业的数量、种类、形式、难度,把不必要的负担减下来;“乘法”,就是把多元评价的激励机制成倍拓展;“除法”,就是将违规的校外补课、办班,以及各种违反学生成长规律的比赛坚决去除。

    2018-03-10 16:00:57

  • 王欢:

    三、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育主阵地的内涵式“减负”。在课程开发中尝试打破学科边界,发挥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推动育人模式的系统变革。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打破学科分割,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研修培训模式,让各级管理架构服务于学生整体发展。

    2018-03-10 16:01:19

  • 王欢:

    四、大力宣传“基础教育为人生发展奠基”的价值取向,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让家庭教育回归本源,培育亲情、传承家风、养成良好习惯;让社会教育规范有序,使孩子尚德明礼、关爱他人、多样发展;让学校教育回归本质,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三方互为补充、良性互助,在“减负”问题上形成合力,让“减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18-03-10 16:01:39

  • 陈晓光:

    请屠海鸣委员发言,成平委员做准备。

    2018-03-10 16:01:57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