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介绍十八大以来种业改革创新有关情况

发布时间:2017-11-17 19:07:4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农业部,十八大,种业,改革创新

2017-10-13 10:19:53

中国日报记者:

说到种子企业,一直有个比喻:国外跨国公司是航空母舰,我国的企业是小帆船。2011年,国家确立了企业在种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支持企业发展。请问这几年,我国的种子企业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2017-10-13 10:25:01

吴晓玲: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企业强则种业强,种业强则农业强。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种子企业的做大做强。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种子企业存在多小散弱的问题,为了发展现代种业,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8号文件,明确了企业是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企业主体地位的建立,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这几年,我们作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归纳起来有几点:

一是强化法律制度建设。这方面重点是加强新品种保护,为企业特别是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开通了品种审定的绿色通道,这么做主要是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强化种业体制改革,促进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促进科研单位的成果转化,同时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促进种业的科技人才、科研资源向企业流动,这样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持续稳定的保证。三是强化政策项目的扶持,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免征所得税,通过建立现代种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注入种业,促进企业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这些年,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可以说,我国的种子企业有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刚才,张局长说到,现在种子企业数量已经由2011年以前8700多家减少到4300多家,减少了一半,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再有,前50强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35%以上,这比五年前也提高了5个百分点。通过这些数字说明,我们企业“多小散”的状况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善。

二是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加强。这几年由于政策好,鼓励企业创新,企业不断加大科研的投入,据统计,现在企业前五十强每年的研发投入能够达到13.8亿元,已经占到了销售收入的7.4%,应该说非常接近国际上的研发投入。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品种保护的申请量。企业和自身相比,比过去五年翻了一番。同时,从2016年开始,企业申请新品种权的数量已经超过科研单位。二是在品种审定方面,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开始显现,目前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超过一半是企业选育的,水稻有超过2/3的品种是来自于企业,这说明,现在种子企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有显著的提高,企业不光是市场的主体,现在已经成为育种创新的主体。

2017-10-13 10:26:54

吴晓玲:

三是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这体现在四个方面:在资本实力方面。据统计,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比2011年增加了2倍多。现在上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企业有10家,新三板挂牌的有45家,这些上市企业的总市值已经超过千亿元。

在技术实力方面。现在种子企业已经不光是以前的开门店、卖种子,现在大量投入提高科研、检验、加工等能力建设。就拿加工这一项来说,张掖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在五年前,这些基地收完种子全部晾在晒场上,没有加工烘干的能力,这些年企业在甘肃投资建设果穗烘干线115条,大部分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改变了以前“靠天吃饭”的条件,现在企业在技术投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人才实力方面。一个是国内的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仅这两年,国内科研单位向企业人才流动的数量已经接近300多人。同时,一些大型的种子企业还从国际上引入高端的人才,这几年也达到了80多人。而且这80多人里面,有不少是在国际跨国公司工作、有国际化经验的先进人才,他们进入企业,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提升竞争能力。

在服务能力方面。以前的种子企业就是卖种子,现在的企业由卖种子向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这方面转化,不光是卖种子,还提供技术服务、种肥药一体化全程种植方案,业务向全产业链逐步延伸。

我们相信,随着种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种业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强,种子企业将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形成一到两家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现代种子企业。谢谢。

2017-10-13 10:45:11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

南繁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种子基地,过去在采访中也经常听科研人员讲,说南繁南繁,既”难“又”烦“。2015年,我国出台了南繁基地建设规划,请问经过这两年,这个规划落实的怎么样?我们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2017-10-13 10:54:00

张延秋:

大家都知道,农作物育种过程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创制过程,一个新品种的创制,要用8到10代也就是说需用8到10年,才能出现一个好的品种。南繁能够加代就是到了冬季,育种科技人员来到海南育种,加繁一代,这样就把育种的周期由8到10年缩短到4到5年。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80%的水稻、玉米等作物品种,都是通过南繁加代选育出来的。所以,海南的南繁基地是我国稀缺的、不可替代的宝贵战略资源。每年冬季到海南南繁的有700家单位、6000多名科研人员。近年来,随着海南旅游岛的开发、城市建设、冬季瓜菜面积的增加,与南繁科研用地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造成南繁科研用地落实难、配套设施建设难。所以,为保护好、建设好南繁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南繁“难”与“烦”的问题。按照国务院要求,2015年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规划。两年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规划落实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是南繁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已经完成。划定了南繁保护区26.9万亩,实行用途管制、永久保护。南繁有一个气候条件要求,就是在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不能低于20度,这样的气候条件,在海南也只有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靠海边的区域才能达到。也就是说,我们把目前仅有的达到这个条件的26.9万亩都划为南繁保护区,纳入基本农田进行严格保护。在保护区内又划定了5.3万亩核心区,这个核心区是连片的,主要用于落实南繁科研育种用地。目前我们统计的南繁用地面积4.5万亩,现在划定的5.3万亩核心区,能够满足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的用地需要。同时落实了配套建设用地745亩,过去南繁人员住的都是临时搭建的房子,很不稳定,生活也不方便。这次规划要求划定建设用地,作为南繁单位建设生产、科研、生活的设施。这三块地目前已经全部上图入库,实行用途管制。

二是规划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南繁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及水利项目正在全面推进,核心区的科研用地正在加快流转,配套服务区的概念性建设规划编制已经完成,控制性规划正在加快编制,生物育种专区可研项目正在报批,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近两年,中央加大了对海南基地的建设支持力度,已经下达投资3.7亿元。

三是南繁管理体系全面构建,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农业部牵头成立了南繁规划落实协调组,各省成立了南繁工作领导小组,海南的三市县就是陵水、乐东、三亚市设立了南繁专门管理机构,构成了部、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海南省也在加快制定种子管理条例,计划今年由海南省人大审议发布。南繁工作将全面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可以告诉广大科研育种的专家、科技工作者一个好消息,就是随着南繁规划的落实,南繁又“难”又“烦”的问题将会得到根本的解决。谢谢。

2017-10-13 10:56:22

1  2  3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