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介绍十八大以来种业改革创新有关情况

发布时间:2017-11-17 19:07:4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农业部,十八大,种业,改革创新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农业部定于2017年10月13日(星期五)上午10时,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十八大以来种业改革创新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介绍有关情况  中国网 郭天虎

雷刘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欢迎大家参加农业部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种业改革创新的有关情况。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的张延秋局长、吴晓玲副局长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请张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2017-10-13 10:00:14

张延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与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进行交流,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国种业改革发展事业的关注和支持。首先,我向大家通报一下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种业深化改革创新取得的新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现代种业发展。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国发8号文件,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国办发109号文件,开启了我国传统种业迈向现代种业的新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指示和中央决策部署,农业部围绕建设现代种业、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目标,坚持市场化方向,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法治建设“三管齐下”,在品种创新、企业发展、供种保障、依法监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具体做法上,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2017-10-13 10:01:27

张延秋:

一、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种业体制机制活力。种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创新是现代种业的核心竞争力。针对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首先,我们推动了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将成果权益更多赋予科研人员,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这项改革试点已扩大到全国122家科研单位。其次,开展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构建了政产学研结合的育种体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机收籽粒玉米、高产优质大豆、抗赤霉病及节水小麦、优质抗病虫水稻品种选育上取得了突破。第三,改革品种管理制度,开通品种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按照绿色发展要求调整审定标准,对29种作物实行品种登记。这些措施大大加快了新品种选育推广,2016年我国新品种权申请量2523件,比五年前翻了一番,位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第一。目前,我国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到95%,国产品种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二、坚持以种子企业为主体,大力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企业强,种业强。国务院8号文件确立了企业在种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国办109号文件要求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我们围绕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多措并举,推动优势企业发展。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利用财政税收、金融资本等扶持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推动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支持骨干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二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通过简政放权、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让企业有更大的自主权,引导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深化科企合作,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三是营造市场发展环境。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和取缔违法违规企业,规范市场秩序,开展信用企业评价。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多小散”明显改善。2016年,全国持证企业4316家,比五年前减少一半;国内上市种子企业50多家,总市值超千亿元;前50强年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7.4%,较五年前提高3个百分点。目前,企业申请知识产权品种和审定品种均超各自总量的50%,逐步发展为育种创新的主体。

2017-10-13 10:02:57

张延秋:

三、坚持以保障供种为根本,推进优势种子基地建设。种子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优势种子基地是保障供种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必须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近年来,我们突出制种优势区,按照中央支持、地方负责原则,利用种业提升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强优势种子基地建设。一是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分别制定了建设规划,全面启动三大基地建设,特别是划定26.9万亩南繁保护区,纳入基本农田严格保护。二是认定53个制种大县,出台制种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已落实奖励资金12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杂交水稻和玉米制种分别占全国的70%和80%。三是启动首批49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将优势种子基地拓展到粮棉油、果菜茶等重要作物,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国家优势种子基地初具规模,制种加工条件明显改善,改变了过去“望天收”的局面。有了这些优势基地,种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就有了坚实基础。

四、坚持以依法治种为保障,强化市场监管能力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种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在持续开展打假护权、区域性专项治理行动,保持监管高压态势的同时,注重加强依法监管能力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法治建设。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原则,积极配合全国人大修订《种子法》,先后制修订9个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法治种奠定了法制基础。二是加快构建监管标准体系。先后制定170多个涵盖种子质量、真实性、转基因检测等标准,建设农作物品种标准样品库,改善200多个测试检验机构条件,为打假护权提供了支撑。三是搭建种业大数据平台。将全国4000多家企业、3万多个品种、30万多家门店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可追溯监管。目前,假劣种子案件比新《种子法》实施前减少48%,侵权案件减少36%。

2017-10-13 10:04:28

张延秋: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种业发展,可以说,种业深化改革创新成效显著,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我们体会,主要有三条经验:

一是围绕战略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确定了战略目标,国务院先后印发三个种业文件,全国人大全面修订《种子法》,这些共同构成了我国种业发展的蓝图。农业部坚持科学规划先行,按照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原则,推动出台了全国现代种业发展、南繁基地建设、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规划,这些规划既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又顺应种业发展规律;既立足当前,又兼顾长远;既借鉴国际经验,又考虑国内现状,形成了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路线图。

二是围绕重点难点,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针对科研生产脱节、成果转化慢、企业创新弱、科研人员流动难等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坚持试点先行,启动种业权益改革,开展良种联合攻关,支持科技人员到企业,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辟审定绿色通道,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在实践中探索现代种业发展模式。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把握种业科技创新规律,推进渐进式增量改革,先从点上突破,再总结经验,到面上推广,逐步啃下了硬骨头。

三是围绕任务落实,坚持分工协作,合力推进。我们把种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转化为“可做、可查、可验收”的具体措施,发扬“钉钉子”精神,强化协同协作机制抓落实。强化部门协同,发挥种业部际协调组的作用,20个部委单位及时会商,合力推动,出台政策,支持种业发展。强化部省协同,按照“中央支持、地方负责”的原则,推动了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强化产学研协同,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下去,不断开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吴晓玲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2017-10-13 10:07:18

雷刘功:

谢谢张局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7-10-13 10:10:27

1  2  3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