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日报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提给李局长,在13号的时候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的“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上也强调,要给企业减负,尽量降低制度性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我想请问,这次的改革,您认为会从哪些方面给企业带来一些实惠和便利?谢谢。
2017-06-16 10:10:21
李元平:
谢谢。根据国务院常务会决定,这次改革大幅调整了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调整后,取消、转认证、下放幅度达50%。这次目录调整将有利于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直接为企业松绑、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
一是取消许可直接给企业松了绑。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19类产品涉及9000家企业,这些企业在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时,每5年需要申请换发证书并接受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每年需要向质监部门提交自查报告,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还需要重新办理生产许可证。取消后,这些企业不需要再办理生产许可证规定的各项手续,实现了完全松绑。
二是简化程序后,减轻办证负担,降低了时间成本。通过之前的改革措施,企业办证已经实现了“零缴费”,但现行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规定,审批发证前需要进行现场审查和产品检验。审查和检验都需要时间,企业办证仍需投入较多时间成本。这次改革,国务院授权质检总局开展简化审批程序试点,一是取消原审批程序中的发证前产品检验,改为由企业提供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企业取证时间平均可以再压缩40%。二是后置原审批程序中的现场审查,实施先发证后审核,企业提交申请并作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后,经形式审查合格的,可以先领取生产许可证组织生产,之后再接受现场审查。通过这两项简化改革措施,部分符合要求的企业甚至可以当场取证,让企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质量管理、技术创新等更重要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为企业争取更多发展空间,激发市场活力。谢谢。
2017-06-16 10:11:58
彭博新闻社记者: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绿色金融,现在美国已经退出了《巴黎协定》,现在中国推出的绿色金融会不会影响到出口的企业?第二个问题,现在中国正在进行去杠杆化的工作,但是同时在这方面市场上资金又很紧张,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权衡的问题。我的问题是,中国在推动增长和维持稳定方面究竟更优先考虑哪一个方面呢?
2017-06-16 10:15:36
主持人 袭艳春:
可能第二个问题已经超出了今天的主题范围,看看陈行长有没有什么信息提供。
2017-06-16 10:20:08
陈雨露:
我非常理解你关注这两个问题。我想重点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也注意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先生今年6月1号宣布美国要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我想说的是,绿色发展是一个国际潮流,浩浩荡荡,难以逆转。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既顺应历史潮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绿色金融发展上,通过绿色金融来实现环境改善,包括大气环境的改善,这是我们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和指向。我觉得,现在不是要不要搞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的问题,而是要在试验区探索什么样的制度创新、组织方式、市场模式、产品创新更加适合中国。
比如,发展绿色金融债券,2016年G20杭州峰会公报就明确提出了要支持本地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并得到了与会各国领导人的热烈响应。对于绿色债券的发展,虽然目前还需要统一绿色债券的界定标准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我们看到绿色债券的发行、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在欧洲和其他国家,包括在国内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响应。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绿色债券的交易、绿色债券的流动性都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所以我们相信,绿色金融和绿色发展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一定会稳定地向前发。对于国际贸易,对于国际投资,对于我们的出口企业,好处也是越来越大。
2017-06-16 10:25:51
主持人 袭艳春:
可能你也比较熟悉,中国有五大发展理念,其中有一个是绿色发展理念,我理解,绿色金融也是我们既定的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提问。
2017-06-16 10:30:2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的问题也是提给陈行长的。目前绿色金融的发展还普遍面临融资成本比较高、期限比较长、收益比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全球共同的一个难题,所以想请问一下中国有关方面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2017-06-16 10:34:53
陈雨露:
这个问题核心的指向就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这也是绿色金融发展当中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绿色金融的试验也标志着成功了。我们强调的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主要就是围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讲的。
正像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讲的,在全球范围内绿色金融的探索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解决可持续性问题。因为绿色发展在我们的印象里,一些投资项目的回报率比较低的,期限相对也比较长,所以投资风险相对大一些。金融本质的属性是市场化和商业性的,它是追求回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些问题在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但是如果我们老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对立性,而不去尽快地行动起来,去寻找它们两者之间的统一性,那么我们这项事业就不可能向前发展。
2017-06-16 10:35:58
陈雨露:
具体来说,在试验区当中要重点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这里面特别重要的就是来自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的支持,来自于央行再贷款的支持,来自于绿色发展基金这些低成本的资金,来综合降低绿色融资的成本。
二是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我们知道,绿色融资的需求又是分层次、多样性的。对于那些纯粹的公共产品,资金需求通常是要财政资金或者公共资金来承担。对于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同时又希望能够进入商业化运作,经过精细的组织是可能实现商业化或准商业化运作的,这是金融主要进入的领域和项目。此外,对于组织方式和产品设计也有多样性的要求。比如,我们对短期的绿色投资项目,以银行信贷为主来设计它的产品服务体系;对于中长期现金流又相对稳定的绿色项目,可以考虑债券市场融资;对于那些高成长性但风险相对比较高的绿色项目,就要考虑从私募股权基金或者通过上市融资,通过资本市场,特别是股权市场来解决。所以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应当要满足多样性和多维度的需求。
2017-06-16 10:40:01
陈雨露:
三是持续提升绿色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也就是主要解决现在普遍在绿色金融市场投融资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里面要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建立公共环境数据平台,要完善绿色金融产品的标准,完善绿色评级和认证,要建立环境压力测试体系等,来有效制约污染性的投资。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和发展的规律。也就是,从长期来看,随着绿色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绿色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和环保政策逐步的落实,非绿色项目的成本从长期来看是在不断上升的,相对来讲绿色项目的成本则会逐渐降低,绿色项目的收益性会不断上升。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期空间是非常大的,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谢谢。
2017-06-16 10: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