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人才培养与构建和谐社会”论坛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6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主持人张秀琴]: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大家出席人才培养与构建和谐社会论坛。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可以说,和谐社会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努力方向,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与发展人士的共同追求。

(2006-06-16 10:31:11)

[张秀琴]:

人才资源是推动当前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培养人才的人,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就是“人才培养与构建和谐社会”。我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本次论坛的演讲嘉宾,他们是: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理事会主席、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先生,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Atta-Ur-Rahman教授,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教授,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Anders Flodstrom教授,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Christian Bode博士。

(2006-06-16 10:37:59)

[张秀琴]:

首先我非常荣幸地邀请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理事会主席、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先生发表演讲。

(2006-06-16 10:38:47)

[章新胜]:

尊敬的各位会议代表,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们,上午好。

今天有这么多中外朋友参加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我和管委会的全体同志们感到十分兴奋,也十分感谢。这也同时意味着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和谐就可以共生共长,这也更加意味着开放的中国愿意学习他人,更愿与他人共同分享成果。在这里,我代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代表中国教育部向各位远道而来的会议代表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国留学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06-06-16 10:39:04)

[章新胜]:

我今天的发言身份不仅是作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同时也是国家公派留学的直接受益者。在80年,我就由国家派出赴美国留学,以后在八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又先后三次出国留学。我国留学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留学基金委成立以来的迅速的发展,首先应该归功于我们国家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坚定不移的长期国策。国家留学工作不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来华留学,都是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是我国中央政府的政治决心和承诺,以及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这个重大的留学战略方针。

(2006-06-16 10:39:56)

[章新胜]:

国家留学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支持,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的瞩目和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坚定不移的支持和紧密的合作,才取得这样的成果。早在1978年6月23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说出了“我赞成中国留学生的数量要增大。”这是中国教育部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时,小平同志所说的。“要成千上万的派出,十个八个不行,今年数百个,明年几千个,要成千上万的派出。”

(2006-06-16 10:41:58)

[章新胜]:

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刚刚制定不久,邓小平先生在1979年1月访问美国期间,就与美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美互派留学生的协议,并在中国驻美国使馆接见了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赴美的留学生的代表。他还说过,中国能否最终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二十一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取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他又说过,宁可经济发展慢几个百分点,各方面宁可忍耐一下,也要把教育搞下去,不重视教育的领导者是不成熟的领导者。

(2006-06-16 10:44:25)

[章新胜]: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留学工作。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12字新时期中国留学工作的总方针。

(2006-06-16 10:45:10)

[章新胜]: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把留学工作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单位代表时就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留学工作,他又深情地指出,广大留学人员要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同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6-06-16 10:47:32)

[章新胜]: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的关怀,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配合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6-06-16 10:47:40)

[章新胜]:

新时期的留学工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二十多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的大力支持下,神州大地先是出现了留学热,接着又出现了回国潮。在三年前我们就高兴的看到,回国人员的增长幅度首次超过了出国留学人员的增长幅度,而且近三年来,这个增幅一年比一年有了可喜的提高,而且十分有意义的是,出国留学不仅是由公派留学占主要比重,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自费留学的比重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而且在留学中,高层次的留学占的比重进入世界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重要机构的留学人员的比重不断提高,可谓波澜壮阔,成就巨大。

(2006-06-16 10:47:58)

[章新胜]:

这里我想再举几组数字具体加以说明:从1978年到200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933400人,其中已经回国工作的人数是232900人。截止2005年9月底,我国共派出各类国家公派留学人员22万人,有18万1千人学成回国,回归率17.02%,这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特别是人口大国中,不论是绝对数还是百分比都是位居世界前茅的。进入新世纪之后,有12万的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留学,现在在世界知名和著名的大学中,在重要的科研机构和各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机构中,中国留学人员的数字基本都是名列前茅的。2005年,全国公派出国留学录取人数接近7000人,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

(2006-06-16 10:49:06)

[章新胜]: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分别有81%和54%以上的都有留学经历,在各大专院校的领导中,也是有70%的领导都有留学的经历。这几组数据充分说明,新时期我国留学事业的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现在不论是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还是世界各地每个角落,都活跃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呼吸、共命运的广大留学人员队伍,他们正在并继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006-06-16 10:51:41)

[章新胜]:

这里还应当指出的是,在我们党和国家新时期的管理工作中,在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高级领导干部中也有不少是留学回国人员。这里我们还不应该忘记,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付诸远行的中华学子,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他们有的在严酷的实践中锻炼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有的成为民族经济、民族科技、工业、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大批留学人员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意气风发的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同时,中国还派出了大批的留学人员,他们学成回国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

(2006-06-16 10:51:51)

[章新胜]:

实践证明,爱国主义始终是几代留学人员的共同信念,这是一支经得起考验,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他们不仅为我国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理念,而且带回了广阔的实际视野、先进的文化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他们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华和平、合作、发展外交的积极的使者,在国外宣传和介绍中,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2006-06-16 10:53:59)

[章新胜]:

今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GDP连续22年平均增长9%左右,而且还以强劲的势头,继续保持着7%左右的GDP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4200亿,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相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坚定不移的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将现代化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量派遣留学生的战略决策和伟大的实践。这充分表明,我国实现改革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从一开始就抓住了世界范围内新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抓住了依靠科技引领未来,依靠教育支撑发展这个关键。

(2006-06-16 10:54:07)

[章新胜]:

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情况,我在这里还可以提供几组数据。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超过了95%,进入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300万人,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支撑这样一个大规模的高等教育的人数是一个了不起的实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3%,中国的高等教育首次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2005年,全国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5年,就是说由5.3年提高到了8.5年,新增劳动力年均受教育年限超过了9年,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位。

(2006-06-16 10:55:16)

[章新胜]: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同事,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确定了要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要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的发展战略,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科技和教育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把人才和知识资源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为建设创新型社会作出努力和贡献。

(2006-06-16 10:56:59)

[章新胜]:

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经济全球化已经使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才成为第一资源,知识和人才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应当是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各国的相互理解、尊重和知识共享,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无论哪个方面都以教育的发展为基础,都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能够追逐和赶超世界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前沿的人才大军。

(2006-06-16 10:57:57)

[章新胜]: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国要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扩大开放,这对中国既是机遇,还是更严峻的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培养出一大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熟知国际规则的优秀的人才和高质量的人才资源,这是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的另一大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选择,强调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既为广大留学人员报效祖国、施展才华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也对他们更好的为国服务、创业发展发出了庄严的召唤,要求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的留学工作。

(2006-06-16 11:00:42)

[章新胜]:

党中央高度重视留学工作,党的几代领导人和国家领导人都对我国留学工作和广大留学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的希望。面对这样一个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贯彻落实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和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不同方式为国服务的方针,我们确定了什么新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呢?并且还将继续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呢?

(2006-06-16 11:01:43)

[章新胜]:

第一,要掀起新一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高潮。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中心,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级研究型学者的选拔力度,扩大以联合培养以博士为主的研究生的选派数量和质量,把一流人员派到一流的大学和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这样三个一流。我们还将继续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重点,兼顾战略平衡,增强效益,不断完善和创新留学工作管理机制和选派机制,有针对性的选派国家急需的人才以及战略需要的人才,使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进入到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习、研究和工作。

(2006-06-16 11:03:21)

[章新胜]:

第二,要加大对国家发展紧缺人才和战略人才的需要和培养。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要,我们确定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重点支持的几大领域,这包括通信和信息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生命科学和人口健康、材料科学与新材料、能源与环境、工程科学、应用社会科学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相关的国家急需的学科和人才,以及文化产业等等。总的目标就是要使我们国家的发展能提供及时和战略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支撑,是什么样的战略呢?就是要由高速的发展进入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由外延扩张的发展走到以内涵需要和以效益为主的发展,要能够在国际的各个重大的科技前沿以及在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国际社会发展的前沿以及我国所需要的战略方针,要使我国的发展从中国的生产能走向中国制造以及到中国创新,因为我们的产品虽然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是在产品的品牌、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特别是中游和上游的研制开发,以及在基础性研究、原创性研究和技术适应性研究方面还有大量的潜能有待我们去开发。同时,在它的国际融资渠道以及国际分校渠道方面,如何使中国生产走向中国制造,最后走向中国创新,这都需要在中国留学工作中,在各自有关的领域,不论是我们短缺的还是急需的,还是中长期战略发展需要的方面,都加大留学工作的配合。目前,这些重点学科和专业的录取比例已经超过选派人数总量的70%,与此同时,我们将加大派出非通用语种进修人才和高级翻译人才的力度,为我国外交事业以及外贸各方面的事业提供人才的支撑。

(2006-06-16 11:03:30)

[章新胜]:

第三,继续加大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针对西部地区历年选派出国留学人员少的情况,启动实施了西部人才培养特别是采取国家和地方相结合,共同选拔评审留学人员,使派出人员既适应西部的需求,又有利于西部的建设,更有利于他们学成以后回归到西部,成为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一改革和创新的举措实行三年来,受到了西部以及我国各界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2006-06-16 11:07:09)

[章新胜]:

第四,实施高校知识人才强校的战略,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以及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世纪之交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目标。要做好这件大事,关键是师资和科研人员,为此,我们设立了“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物质计划”“入学者出国研修项目”以及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对高校人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06-06-16 11:08:40)

[章新胜]:

第五,积极创新国家出国留学的机制,通过建立多种资助模式,如提供与国内外机构联合资助,以及部分资助,形成了多渠道筹措留学资金的格局,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多元化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设立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在国内外广大留学人员中,在国内的社会各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广大留学人员的极大的关注和好评。正像有些新闻媒体所评论的那样,这真是“四两拨千斤”,把所有自费留学人员的心都和祖国的命运、前途和祖国的关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前,该项目实施范围已经从最初的五个国家扩大到了三十个国家。

(2006-06-16 11:09:25)

[章新胜]:

第六,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引导和服务。为切实保障自费留学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加强了对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对外国教育机构来华举办各种教育展的管理,努力使广大公民获取可靠的留学信息服务,以及可对称的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了驻外教育处组,就是我国驻国外大使馆的教育处和教育组,使得对自费留学人员的关心和关怀以及公费留学人员和地方留学人员受到同样的关怀和温暖,及时为他们学习和回国工作,工作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在支持留学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鼓励回国和为国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首先以事业发展引进人、留住人,使留学人员回国和为国能干事、干得成事,积极从政策、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他们的家属和子女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006-06-16 11:10:40)

[章新胜]:

具体的举措,一是方向坚定,方针始终如一。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从实际出发,既可以单独应聘,举家回迁,也可以采取候鸟式、哑铃式等方式,短期回国服务、为国服务,也可以集体应聘,轮流在岗,或者以项目为抓手,成建制的组成团队应聘回国。

二是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等措施引进海外高级创新人才,通过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专门设立创业基金,解决缺少资金,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的困难,为留学人员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2006-06-16 11:13:28)

[章新胜]:

三是帮助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为优秀留学人员提供出入境和留居的便利,进一步落实方便留学人员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的政策,认真解决好留学人员回国后的问题,切实解决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创业的后顾之忧。

四是加强创新服务,充分发挥留学中心和留学网的作用,加强吸引优秀人员,为了创建信息网络建设,为双方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

(2006-06-16 11:14:53)

[章新胜]: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高等学校承担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尤其需要发挥与广大留学人员联系密切的独特优势。重点做好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和为国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提高设立在高等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水平,建设好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他们做好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努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2006-06-16 11:15:58)

[章新胜]:

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事业快速发展,这表明中国教育正在走向世界。到2005年底,在华学习的各类来华留学生已经达到14万余人,来自世界179个国家和地区,不论是他们的规模和国别,还是他们来华留学的层次和水平,都呈现一个非常快的好的发展势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相信,这首先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和平友好合作的外交方针,以及中国十分重视对于周边国家“以邻为友、与邻为善”共同发展的共享方针。

(2006-06-16 11:17:05)

[章新胜]:

同时这也是由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各个层次、各个类别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取得了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地位以及取得了他们在改革中的历史性的突破,使得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世界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正在吸引着全世界的眼光,吸引着全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和学者来华求学。我们所设定的将中国建设成亚太留学目的地国的方针正在开始实现。外国的留学生来中国,希望了解中国的改革和开放,了解中国的昨天、今天和研究中国的明天,探究中国模式发展成功的原因,同时也希望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同时,他们来中国,也希望在中国的有关的学科和领域里能够取得更适合他们自己国情发展所需要的为中国所特有的那些学科和专业,以及中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来从中获益。他们也希望,在中国的学习对他们将来个人生涯的发展,对他们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桥梁作用。

(2006-06-16 11:19:25)

[章新胜]:

与此同时,来中国学习汉语,正在呈现一个新的热潮。中国有句古话,“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表明,凡是在中国学习过的学生和学者、教授和专家,凡是在中国有亲身经历,和中国的教师、学生,中国的广大老百姓有接触,他们的亲身经历、亲耳所闻、亲眼所见,都成为他们今后和中国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友好的明证和愉快的回忆,都使他们对中国有了一个真切的了解,为发展和巩固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6-06-16 11:21:21)

[章新胜]:

从中国发展战略来看,发展来华留学事业将为我国赢得和平发展的更大的空间,将使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有史以来就追求和谐。正像国家主席胡锦涛去年9月份在联合国向世界各国领导人所发出的要共同构建和谐世界这一方针,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全球化历史特点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必然选择。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已经走了二十五年,还要再走四十五年,坚定不移的扩大开放,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2006-06-16 11:21:59)

[章新胜]:

从传播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发展来华留学事业是一个极好的桥梁。经济全球化如各位所知,是一把双刃剑,必须与文化多元化结伴而行,世界才能和谐相处。正像去年10月份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通过的《关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所指出的那样,文化多元化就像生物多样化那样须臾也不可缺少。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多元,来中国了解东方文化,了解有五千年悠久而不间断的中华文化,也是对世界文化多元化所作出的一个积极贡献。

(2006-06-16 11:23:24)

[章新胜]: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发展来华留学事业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助推器。我们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且作出了庄严的承诺,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在众多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条约中签署了这些公约和条约,作出了中国是一个大国、负责任的政府,可以信赖的承诺。市场准入是双向的,现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今后还要将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推向世界,来华留学将是重要的渠道。我们相信,会讲中国话的就会喜欢吃中国饭,就会喜欢用中国品牌。

(2006-06-16 11:24:11)

[章新胜]:

从中国教育的发展来看,来华留学事业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必然要求。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不论是来自南方还是北方,东方还是西方,远方还是近邻,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带来了他们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与中国的学生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对培养我国学生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视野、具有多元文化的交流能力,以及具有培养可转换能力的知识的新人,这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社会到来的时候就会显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急需,越来越重要。

(2006-06-16 11:25:40)

[章新胜]:

为此,我们将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要按照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完善管理、保证质量的方针,努力使我国成为亚太地区的留学目的地国。根据与有关国家之间签订的教育交流协议和计划,中国留学基金委已经向150多个国家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近十年来,获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人数从开始四千余人发展到现在每年7218人,2005年与1998年相比增加了80%。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规模,拓宽来华留学的渠道,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来华留学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将与外国政府以及各级各类的外国来华留学的有关机构和院校积极开拓来华留学的新渠道。至2003年底,留学基金委不断接受委托外国设立的资助本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的奖学金项目。今天下面即将发言的就是以一个极好的范例来介绍,现在已经设立的项目是越南教育培育项目、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项目、泰国文官委员会项目和坦桑尼亚政府项目等等。

(2006-06-16 11:27:14)

[章新胜]: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中国将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和谐的世界作出中国应尽的努力。我们相信,新时期的中国留学工作将通过培养人才,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人类社会的持久发展和共同发展,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自己应有的和新的贡献。谢谢各位。

(2006-06-16 11:29:17)

[张秀琴]:

感谢章部长的发言,下一位演讲嘉宾是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Atta-Ur-Rahman教授,他同时还担任巴基斯坦科学院院长,巴基斯坦总理科技顾问,并于1999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2002年被授予巴基斯坦最高全国荣誉勋章。Atta-Ur-Rahman教授已经培养了66名博士生,有请Atta-Ur-Rahman教授。

(2006-06-16 11:29:53)

[Atta-Ur-Rahman]: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共聚一堂,同时也感谢基金委热情接待。我给大家介绍的是这样的内容,巴基斯坦在做哪些工作来创建一个创新型社会和知识型的社会。

(2006-06-16 11:30:38)

[Atta-Ur-Rahman]:

当今世界变化万端,在过去的50年当中,世界发生了剧变,出现了贫富国家的分化,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在过去30年都是这样的趋势。鸿沟是知识的鸿沟,有知识的国家阔步前进,没有知识的国家停滞不前了,落在后面。我想最终决定因素在于科技和教育,科技能够给人们带来温饱、医疗等等。大家如果看一下技术在卫生健康以及农业方面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技术已经把全球变成一个地球村。有三个美国的大公司几乎统治了这样一些行业。由于药物的发展,现在人们的寿命可能达到100岁了,过去的这些生物工程,DNA已经能够描述出来,现在人类基因组的测试已经完成,一共公布了20多亿个碱基对。现在纳米技术发展也很快,发展它的前景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它应该走上由知识谋发展的轨道上来。

(2006-06-16 11:31:21)

[Atta-Ur-Rahman]:

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们有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和渠道,让他们能够施展自己的才智,用多种方式为社会做贡献。这种方法可以是一种从下而上的,也就是先把基础教育搞好,同时也应该有一种自上而下,也就是利用高等教育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来带动全国的发展。不管是从上而下还是从下而上,都必须把像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以及各级政府的配合,另外创新进取这几个因素搞好,才能够让自上而下、自上而下的创新活动得以实现。

(2006-06-16 11:34:53)

[Atta-Ur-Rahman]:

在巴基斯坦现在达到了1亿多人口,大部分人口都在18岁以下的,现在教育的挑战非常的大。我们比较一下比利时和奥地利,他们的人口就是800-1000万,他们的生产总值都是3000亿美元左右,沙特是1500亿美元。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穷还是富最主要的因素不是自然资源了,而是人力资本。现在也测算过一个大的公司,一个公司的销售额达到2000亿的美元。我们的信息部长现在也成为了负责高等教育的国务委员,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对高等教育投入提高了2%,孟家拉夫总统也是非常重视高等教育。我们有三大领域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后来扩大入学的渠道,把教育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为国家的未来服务。在一些重点领域,这个领域跟刚才章部长讲到的七大领域也是相当的一致,另外我们也是相当重视师资的培养。所以说我们也是建立了有关的基础设施来支持教师的培训。

(2006-06-16 11:36:52)

[Atta-Ur-Rahman]:

另外我们也有一个战略,不但要重视应用科学,同时也要加强基础性的研究。这就像一个乒乓球一样,如果只有一方强是打不起来的,必须两边都强,所以必须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要齐头并进。我们一是要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来,在巴基斯坦,一个研究型的教授,它的工资是一个部长的3-4倍。可以说这样一个工资上的举措作用是相当大的,一个研究型的教授或者一个研究员的收入能够达到联邦部长的3-4倍,我们希望能够用比较好的待遇来把最好的人才留下来。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学生应该把从事科学研究作为就业的一个最好的而不是最差的选择。每个科学家和工程师工作的产出我们是有非常细致的评估方法,比如说像专利申请数量。博士生也有专门的学术质量评估的机制,也给他们很多各种各样的学术称号,这些都跟他的收入挂钩。我们国家的一个年轻人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的国际性的论文发表了,那么他比一个教师的工资要高很多很多,所以说我们想把这种人才智力外流的趋势扭转过来,而形成人才内流。我们也希望借此把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国家的年轻人吸引到巴基斯坦来。我们已经吸引了270名在欧美生活的教授回流。

(2006-06-16 11:38:51)

[Atta-Ur-Rahman]:

而且我们也是增大了研究的资金投入,我们也有50万美元的赠款,还有师资的交换,而且他们再回来的话,我们也保证他们的就业岗位,一签就业合同就是10年。我们有一个国家专家委员会,他们也可以选择常任,也可以兼任,或者转岗,都可以。我们有庞大的奖学金计划,我们每年派出500名学生,有100个在中国,有很多在德国、法国、瑞典以及其他的国家。现在整个的机制确保他们在学成归国有很高的工资,有研究的资金,而且有很好工作生活的环境。现在美国已经跟我们开展了福布莱特项目,这是一个达到上亿美元的项目,现在我们把博士生派到美国的联系院校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再挂钩项目里,我们有50个英国联系院校,也就是英国的院校跟巴基斯坦院校结对子,来搞合作,这样我们希望借此来实现通向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2006-06-16 11:41:42)

[Atta-Ur-Rahman]:

我们还有一个叫做巴基斯坦研究网络,还有数字图书馆,以及巴基斯坦电视视频会议系统,同时我们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我在上届政府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最近两三年工作中,一开始只有40个城市有,光纤铺设,现在有了40个城镇,同时互联网的接入,从29个城市扩展到2000个城市,一开始只有13万的网民,现在已经扩大了很多,而且上网费也极大的下降。而且带宽也有改进,还有移动电话也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一开始只有300万门,现在是2000万门,估计五年之后能达到4000万用户。而且我们也有卫星用于教育领域,我们有很多的卫星电视,使用卫星电视来进行远程教育,像非洲、中东和东南亚都有计划。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机动的教育计划,覆盖了所有的县最重要的大学,他们有高速接入互联网,这种信息高速公路,也包括电子的日志,两万个电子的杂志,以免费的方式向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提供。虚拟大学也搞了几个电视的频道,适用于远程教育。我们在巴基斯坦搞了一个MRT的网站,麻省理工学院的那些大学教授搞的演讲和一些笔记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提供,而且向所有巴基斯坦的学生免费提供电子书籍,这个计划正在发展。

(2006-06-16 11:44:00)

[Atta-Ur-Rahman]:

现在有了光纤的计划,可以把所有的大学连接,我们可以在大学进行高质量的视频会议,而且到今年10月份,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哈佛、剑桥大学,还有德国一些大学,或者是北大清华的教授,可以以互动的方式进行演讲、对话。跟那些顶尖的大学进行实时交流,我们正在大力宣传这样的计划,也就是每天在物理、数学方面都有这样的讲座,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今年10月份开始。

(2006-06-16 11:45:32)

[Atta-Ur-Rahman]:

我来中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祝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十周年,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所做的工作表示敬意。第二个计划,到2008年9月份,每个大学,跟德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中国大学的合作,这些正在谈。还要跟皇家学院联系,德国的大学我们也在联络。这个计划雄心勃勃,而且是由政府出资的,没有让其他国家出钱,因为我们是致力于发展我们的知识经济,我想这就是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

我就讲到这里,因为我不想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我想讲,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万岁,我们的友谊跨越了最高的山脉。

(2006-06-16 11:46:46)

[张秀琴]:

接下来要发表演讲的是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教授,重庆大学创建于1929年,现在有在校学生五万余人,教职工五千七百余人,是一所综合性的全国重点大学,李晓红教授曾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留学及访问,下面有请李晓红教授。

(2006-06-16 11:47:59)

[李晓红]:

尊敬的章部长,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1996年6月20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而诞生,至今已经过了十年的历程。我作为一名大学校长,也作为一名公派留学回国的代表中的一员,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中国留学事业的伟大成就,并且作为一个代表,在这儿做一发言,感到非常荣幸。

(2006-06-16 11:48:32)

[李晓红]:

我是1989年到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中外研究中心学习,1991年到澳大利亚昆斯兰大学学习,我是中国公派留学的受益者之一。国家留学基金委走过了十年之路,是为中国培养栋梁之材的十年之路。十年来彩霞满天,十年来硕果累累,留学工作,为中国高校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重点跨越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为高校教师开拓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前沿畅通了渠道。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2006-06-16 11:49:13)

[李晓红]:

重庆大学地处中国的西部,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的总素质和办学条件较国内发达地区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的。由于地域限制,西部的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国家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为西部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拓展了西部地区高校师资、国外培养培训的渠道,为改善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学员结构,以及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6-06-16 11:50:29)

[李晓红]:

各高校根据自身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借助于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了各种留学项目,选拔教师到国外进行培养,或从国外留学人员中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了人才队伍的质量,提升了办学的效率,加强了国际间交流,加强国际进程,留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西部高校教育的发展。根据西部统计资料显示,西部地区一些重点高校近年增补的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客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高层次人才当中绝大部分具有海外的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具有教授职称的二级学科带头人以上的学科带头人7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经历。

(2006-06-16 11:51:26)

[李晓红]:

重庆大学2000年以来新增的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前途青年基金获得者均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在我校现有的2500余名专业教师中有半年以上出国留学经历的是700多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省一级和省部级教育科研基地的负责人,有出国留学半年以上经历的占总人数的73.4%;学校的博士生导师当中有出国留学经历的占70.2%。我校近三年招聘的7位二级学院院长均有7年以上的出国留学和工作的经历。重庆大学从八十年代以来,五任校长全有一年以上的出国留学经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组建了一批以留学人员为骨干、为学术带头人的创新团体和实验室。

(2006-06-16 11:53:14)

[李晓红]:

我校2000年建立了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7名研究骨干曾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的一流实验室从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其中4名研究人员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目前该中心已经建立了完整先进的实验技术体系,成为了全球著名生化设备公司美国YOI公司的示范。

(2006-06-16 11:54:32)

[李晓红]:

随着国家公派留学规模的扩大,西部地区教师留学人员也逐步增长,特别是国家留学基金委近年来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需求,2001年对西部地区专门设立了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扩大了西部地区高校每年公派留学出国的规模,对加速西部高校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5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又根据985工程建设的需要,设立了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知识计划出国研修项目,以及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使西部地区进入985工程建设高校的留学规模有了进一步扩大。

(2006-06-16 11:55:30)

[李晓红]:

我们学校也有幸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署了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的协议。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指导下,我们也非常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出国留学和培养,我们从2003年开始每年计划预算400万元用于支持教师出国进修。在这几年来,平均每一年是50到70名送出去,半年到一年的出国留学经历。我们现在是700人,计划到2010年,在教师当中有一千人有半年以上的出国经历。我们是集中送出和分散送出相结合,我们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的40多个大学签署协议,集中派人到这些学校进行集中的从事于研究和从事于培训,回国以后要对这些人进行考核,并且用外语提交报告,并且要演讲。现在我们学校副教授及教授的要求,63年以后出生的,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和半年以上的出国留学经历,否则不予晋升教授。

(2006-06-16 11:58:17)

[李晓红]:

总之,近几年来,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留学工作是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西部高校的教师,通过国外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大学的学习,师从一流的导师,开拓了视野,了解了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前沿,提高了外语和科学研究能力,缩小了西部高校教师与发达地区高校教师之间的差距,浓厚了学术氛围,提高了学校的学术竞争力。西部高校的教师通过留学增强了荣誉感和使命感,对稳定教师队伍具有重要作用。西部高校的教师通过留学,吸收和学习了国外的学术研究的先进理念,转换了观念,转换了研究模式,进行了学科的交叉和交流,更有利的形成了学术研究的团队,这是我们的一些体会。

(2006-06-16 11:58:59)

[李晓红]: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做好留学工作计划,建立从选拔派出到国外管理的完整的运行约束机制,紧密结合学科建设,优先确保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出国留学培养,建立系统的留学绩效考核标准,提高留学的效率。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的后劲。我们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高校迈向国际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持,我们坚信,国家留学基金委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在世界范围内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国家留学基金委十年庆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06-06-16 12:00:14)

[张秀琴]:

谢谢李校长。下一位演讲的嘉宾是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Anders Flodstrom教授,Anders Flodstrom教授曾经是斯德哥尔摩研究中心和瑞典国家科学技术协会的研究员,曾经担任瑞典国会于1994年设立的知识基金会的执行总裁,并曾任瑞典研究理事会工程学科会的秘书长和林学平大学的校长,下面有请Anders Flodstrom教授。

(2006-06-16 12:01:45)

[Anders Flodstrom]:

我感到非常高兴,今天心情也非常好。之所以这么高兴是三个原因,第一是非常高兴能够应邀这样一个基金委十周年庆典上发言,同时也非常高兴给大家介绍我们这个大学。因为我们这个学校历史还是比较短,同时跟大家能够见面,要祝贺十年的庆典。我历来很喜欢来到北京,在85年的时候,我在中科院做客座教授,教物理,那时候骑着自行车满城瞎转,后来我在基金委的资助下又回来过。同时,我也很高兴,昨天世界杯瑞典1:0战胜了巴拉圭,所以我才这么高兴。有人向我祝贺了,非常感谢。

(2006-06-16 12:02:35)

[Anders Flodstrom]:

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变革当中管理的经验。回顾一下历史,我也变化了我的管理风格和方法。作为一个大学校长,不管哪个大学都要有一些前瞻性。一个趋势叫做新的产品的趋势,我们过去在传统的公司赚钱,不管你在哪个国家经营,都是不断的向市场投入新产品就可以了。在瑞典,一个工厂想要多挣钱,其实就是减少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人手就行了。而现在不是这样,现在的赚钱方式是不断地投入新的产品,不管是看电子还是商务产业都是如此。有一些传统型的产业,比如说纸浆、森林或者钢铁行业,其实也是这样的趋势。我小的时候,就是一种纸,干什么都是一种纸,后来出现了报纸和手纸的分化,现在你进入一个家庭,就会发现有不计其数的纸制品,各种各样的,各个行业这种变革这种细化都经常出现。因此我们要加快知识产业化的速度,我们在基础科学取得突破到一个产品推出来,这个周期已经越来越短了,这也是我们跟产业界进行互动的一个传统的方式。另外,我们还有一种新的方式,由于跨国企业,他们的创新能力现在也出现了削弱,我们现在需要有一些新的企业,在创新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不单是要考虑在大学之中的这种研究,同时要考虑企业的研究,以及企业精神,还有种子孵化器在这个过程当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规划好发展。现在大家谈的都是这样的一个话题,也就是怎么能够把大学的知识尽快转化为新的产品,另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这种经济的发展,以及我们大学的声誉,这样实现一种良性的循环。我们的教育发展的规模可能不像中国这么大,但是我们现在发展的速度是中国的一半,也就是3.5%到4%,这也坚持了很多年了。瑞典政府也知道,因为大学和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互动,科技的推动,才实现了经济的增长。

(2006-06-16 12:03:44)

[Anders Flodstrom]:

第二个趋势,更明显的一个趋势,十年以前,我可能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当大学校长之前我还是很有钱的,因为我们的私人基金会在瑞典是负责资助科技的,当时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基金会之一。可能当时有20个年轻人,他们在20个国家居住。这些人后来拍了一个片子,这些年轻人统一团结在了一个主题之下。现在发现各个国家的年轻人越来越相似了,比过去的相似都要大。也就是说一个日本的年轻人和一个瑞典的年轻人做的事情也差不了多少,可以说我们现在迎来了第一代的全球化的年轻人。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了,世界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这种和谐化,欧洲已经开展波罗尼亚进程,已经在推动这个发展。这种高等教育的协调化也是全球的年轻人的新一代的推动下不断的发展。

(2006-06-16 12:07:57)

[Anders Flodstrom]:

我在山东济南见到中国学生的时候,他们可能比我更了解欧洲的这些顶尖大学,甚至比欧洲的学生还要了解,这是因为我们的沟通使得年轻人成为了全球化的一代。我们也应该确保我们这些人不是落在年轻人的后面。这样一个趋势还在不断的发展,它也会改变我们大学的面貌。可能你在高等教育的研究做到了顶尖,但是高等教育在全球化和产业化方面也要做到最佳,那才算一流的大学。因为企业的全球化、跨国化,对于大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大学也要实现网络化、国际化,才能够在实际的意义上对企业构成有力的支持,给他们在研发方面进行很好的知识性的工作。所以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和跨国企业平起平坐,要不然的话,我们在他们面前根本就没有办法跟他们谈,我们对他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所以,大学要联网,组成一个合作的网络,这样的话,我们不管是赛弗还是麻省理工,我们把大学串成一串,形成一种集体的力量。我们一起既竞争又合作,因为这才是我们未来大学力量之所在。

(2006-06-16 12:09:03)

[张秀琴]:

谢谢Anders Flodstrom教授,今天上午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是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Christian Bode博士,他曾任职于德国联邦教研部,担任过设在波恩的校长联合会秘书长,Christian Bode还同时被英国伯明瀚大学、苏丹延吉拉大学等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获得法国国家骑士勋章和越南教育贡献奖章。有请Christian Bode博士。

(2006-06-16 12:10:16)

[Christian Bode]:

你好。女士们、先生们,我好象妨碍大家吃中饭了,我知道大家想吃饭了。不过,跟上一位演讲人一样,我心情非常好。首先,要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祝贺,我们DAAD非常欢迎在全球负责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和高等教育方面非政府成员参加,也感谢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支持。我这个组织叫DAAD,是纽约的一个机构,84年成立的。我们成立的宗旨是通过相互的谅解、交流促进世界的和平。

(2006-06-16 12:13:16)

[Christian Bode]:

今天以上的人都讲到了,更多的是经济和政治的全球化,它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的一个因素。不过,其实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因为和平的全球化,只有当我们进行妥协,还有实施共同的价值和标准的时候才能成功。这需要所有各方的文化、语言、思维的方式,还有他们的理想有很好的了解,才能做到。光有几个地区的专家是不够的,必须未来的企业界、政治界、教育家的领导人都有这样的思维才行。这个问题,我觉得上午没有讲到。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各国之间、人民之间、文明之间有很多潜在的冲突和矛盾,这个矛盾是很大的。我觉得,我们的世界变得和平安全,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跨国界的教育问题也许明天讲,今天讲DAAD这样的机构必须发挥的作用。因此,我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机构,包括我们中国合作计划主要的政策还有我们的原则。

(2006-06-16 12:16:04)

[Christian Bode]:

我们的合作伙伴刚刚满了十周年,我想在青少年时期,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首先大家最近非常关注的世界杯,非常不幸的是,中国没有打入世界杯决赛,但是我相信下次肯定能行。我们DAAD知道,我们特别知道,你们有数量众多的、热情高涨的选手。在这里你可能看不清楚,这是DAAD六周前举行的一个学术活动,中国的留学生也非常享受这个活动。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全球的交流,从各个领域都组织这个交流。我们是一个非营利的、非政府组织的,在联邦德国高教参加的一个机构。大学是我们的一个股东成员,我们有5个原则,为德国和外国留学生设立奖学金,还有促进德语教学,还有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那些高等教育的机构,还有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的计划。我们的预算差不多每年2.5亿欧元,主要是联邦政府各个部委出的。不过,我们第三大赚钱人是布鲁塞尔的欧盟,我们有一个计划,主要是负责每年14万学生,其中两万德国人出国,有两万欧洲人到德国。同时我们建立了非常广泛的代表处,在中国也有这样的代表处,在北京。在中国的活动,我们的奖学金计划非常重要,还有一些四年的博士培养计划,有一些是跟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的,每年有几千人的双向交流。同时,请大家注意一下,德国留学的两个网站,我们中国校友已经有四千个,我们搞一些联谊、会议活动。

(2006-06-16 12:17:07)

[Christian Bode]:

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组织的原则和政策。在政策方面,我们要适应大学和政府两方面的要求,这样的话,我们把国际化定位为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机构目标,我们大学的未来或者就是一个国际性的大学,或者就根本算不上大学。具体来讲,我们有一些定量的2010年的目标,现在是35%学生在毕业之前有比较可观的国外学习的经验,不管是实习还是学习,或者是语言培训。在国外培训方面,我们现在录取学生的数量在过去七年当中增长了70%,我们想至少维持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的地位。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平均10%,有些大学是远远超过了。当然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说以定量为主,同时也有很多定性的,因为我们想要吸引的是最优秀的学生。在师资和全职的老师以及访问学者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把现有的10%这个数字在2010年能够提升一倍。我们在移民和签证政策上是比较松的,我们这个组织也是特别在宣传应该有一种门户开放的政策。在原则方面,我们的政策是要转化为一些具体的项目。在历年当中,我们也和政府的各个部委一起合作开展项目,项目落实都是DAAD负责。DAAD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成员单位为我们制定的一些原则和一些规则。主要的一个原则是质量胜于数量,我们不要去说为了追求数量而损失我们的质量和声誉。

(2006-06-16 12:20:51)

[Christian Bode]:

第二个原则就是首先要做到最优才能做到相关。有政治家说有些科目到底有什么用呢?跟社会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总是要问我们这样一些问题,作为这样一个机构,我们的着眼点是未来的领袖,他们更想研究一些经济、法律或者科技,但是我们想,未来的领袖就一定是出自于这些吗?比如说一个研究古希腊或者古拉丁文化的学校就没有未来吗?我们觉得相关性是好的,但是做到最优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大学应该是在各个方面都做到最优。

(2006-06-16 12:23:46)

[Christian Bode]:

第三个原则,我们认为优秀的人才比项目更为重要。一般来说,优秀的人才会做好的项目,但是最好的项目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持就只是一个空壳子而已。那么我们如何定义人才的优秀呢?怎么选出最优秀的人才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长话短说,我们想把决策权下放给一些独立的机构。这里有一个委员会,他们是选择艺术方面的学生,也就是说,由一些独立的、杰出的艺术家,主要是一些教授,他们在无偿的进行这种选拔的工作,我们为这样一个理想的机制感到自豪。因为这样的一个无偿的机制是没有什么腐败的漏洞可钻的,而且我们更喜欢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的一些制度、思想来自于这些学术单位本身,而不是由我们自上而下强加给他们,也不是由当局强加给他们。另外,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有一些时候通过我们的财务杠杆来激励下面这些单位产生自下而上的变革思想,比如我们有一个东方战略,让更多的德国人去东欧这些国家学习,而不是去西欧那边学习,我们为这样的留学也提供了特别的资金支持。同时,我们有英语培训的课程,现在开放了几百个英文授课的课程,我们希望借助一些自上而下的措施来满足各界的需求。

(2006-06-16 12:24:37)

[Christian Bode]:

最后,我想再介绍一下我们这种自治性的、非营利的机构的作用,第一我们发挥一个桥梁的作用,不单是在高等教育机构和中央政府之间架设桥梁,同时也可以在一些政治当局之间,如果没有我们的帮助,他们可能也是各自为战,我们也把他们联系起来。与此同时,我们也为高等教育机构创造一个市场,让他们相互之间进行辩论,相互考虑怎么去落实欧盟的波罗尼亚进程。现在在柏林已经开展了为这个进程而设的部长级会议。另外我们的机构还有一个融资的功能,支持国际教育合作。现在我们组织不收费,当然以后会收一点点会费,我们也欢迎任何的国际资金的支持,不管是我们的自有资金还是寻找配套资金,都是我的职责,这也是我经历最多的工作,同时也是受挫感比较强的一个工作。

(2006-06-16 12:26:15)

[Christian Bode]:

我们与我们的客户是非常贴近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学术单位还是跟当局,我们都是不断的进行交流与对话,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的话,有时候各个单位觉得跟一个非政府组织打交道更容易一些,而不像跟政府那样拘束。另外,我们也有能力建立维护一些学术的联系,有一些国家可能外交关系或者不存在,或者情况不好,我们通过这样一种学术的联系,仍然可以让两国的学术界保持接触和交流。比如我们在英德建交之前就已经开了伦敦的办公室,同时我们与东欧的这些国家在冷战期间就已经开展了合作。我们现在不管是冷战还是热战,都是过去的现在还在存在,如果我们能记取过去的教训,不断地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投入精力的话,就不但能够为世界的未来做贡献,这不但是政府的责任,而且是每一个大学,每一个机构的责任。我们是一个非营利的机构,也在鼓励国际合作与交流,在鼓励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来协调和支持我们跨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表达我们良好的祝愿,同时也表达对基金会工作的支持,送上我们的一个小礼品。这是中国的千年智慧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未来方向的指导。

(2006-06-16 12:27:18)

[张秀琴]:

非常感谢Christian Bode博士,也非常感谢DAAD鼓舞人心的礼品。刚才几位嘉宾都谈到了人才的话题,人是社会进步最根本的推动力量,全球化及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发展,也为国际间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不断进步的科技力量和技术变革促使人们对未来社会抱有更加美好的愿望,和谐是我们的理想,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这个伟大的社会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上午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2006-06-16 12:28:50)

来源: 中国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