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本周二)15时,教育部举行教育部2006年第10次(定时定点第4次)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
[王旭明]: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今天我们还要加上一句,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的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朋友们,以及长期收看我们新闻发布会的广大网民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我们教育部今年的第10次,也是我们定时定点召开的第四次的新闻发布会。
通过新闻发布会这样一种形式,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发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政策,是我们教育部门近年来努力办好政策透明的,并且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措施。我们教育部长经常研究专门部署、具体要求,并且特别重视新闻发布会以后的反馈工作。我特别注意到胡锦涛主席刚刚访问美国,在美国的耶鲁大学有一个非常轰动的讲演,他在讲演中说今后中国将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保障公民依法执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我想我们教育部的新闻发布无疑应该看作是丰富民主形式的十分有益的内涵之一。
(2006-04-25 14:58:04)
[王旭明]:
在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们不断地改善方式与手段,充分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新闻发布会的反响,主要表现在这么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各界来电、来函和网上评论不断,我们分析了一下,既有政策咨询,也有反映问题,还有建言献策,尽管教育部的新闻发布部门和其他的新闻发布部门一样,不是解决问题的部门,但是我们还深深被广大群众、被教育的热情所感动,因此我们指定专门的工作班子由专门的人员处理转发给有关部门。
(2006-04-25 15:04:28)
[王旭明]:
当然在来函和网上评论当中也有义愤填膺者,凡此种种我想只要大家积极的、建设性的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出建议,即使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即使是片面的偏激的我想也是好事。这充分说明了大家都关心教育、关心政策,这也说明了我们国家走向政治民主文明。还有一类是媒体的主流声音,我就特别感动,虽然评论记者的报道应该说不是新闻发言人应该做的工作,但是我还想充分利用今天这样一个时机来占领一席之地谈谈我的感受,我特别注意到,今年几次发布会以后,大概有五类报道,一类是新闻发布会之后媒体全面、综合的反映,今天拿了几个样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特别注意到《文汇报》的评论和报道比较全面,它不是就报道几个方面的问题,而是给框架式的突出的报道,还有《北京青年报》,它是对新闻发布会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报道。我也注意到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的蓝头的形式给予突出的报道。
(2006-04-25 15:05:02)
[王旭明]:
我特别感谢我们中国青年报在新闻发布会发布完了以后,他们的报道特别的准确,比方说我们在公布了一批国家教育督导函的第一次对全国义务教育情况进行督导报道以后,中国青年报就发表了发布教育督导将成为国家制度,特别是提出全国100个县区靠学生缴费维持正常运转,指出有些地区对教育的严重不足,造成了教育非常困难的这样一种状况。
在另外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正是因为还存在教育产业化的现象,所以才反对。另外一篇新闻发布会以后的报道提出来,西部贫困教师工作,令人充满敬意,他们是在发布会上得到的信息,进行了采访和报道。我认为非常好。
我注意到上一次新闻发布会之后还有的报纸进行了除了报道一条信息之外,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比方说法制日报就研究生的复试改革进行了新闻发布会以后,法制日报不仅仅配发了消息,而且配发了一个有深度的评论,叫做如何实现复试的救济,这里面还有对未来的工作思考。这是一类。
(2006-04-25 15:07:55)
[王旭明]:
另外一类我注意到我们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应该说更关心政策的发布,我们组的另外一个新闻发布会,先进人物、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似乎不是被媒体非常关注的。但是我们在上一次的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请湖南湖北资助农村教育的同学到这里和大家谈资助贫困教育的情况,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当老师的情况,我以为这个不会引起非常的反映,但有的报道令人感动,非常详细,北京青年报报道还是在显著的位置上写了长达5000字的通讯。中国教育报写的养父支教也是非常感人。另外还报道了好政策波动新希望,这样的报道我觉得特别令我们惊讶,因为是一个很正面的东西,一个地区又是一个地区的经验性的,还有很多媒体我就不列举了。
(2006-04-25 15:10:19)
[王旭明]:
第三类报道就是我们的媒体在参加了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或者是通报了解了我们有关信息以后,自己组织了报道,这个报道也是非常的感人的。比方说对大学生当前情况的报道,我认为应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学生。但是新华电讯自己写的通讯,大学生刘刚拾荒留学,自强则钢,写一个大学生凭着捡废品来上学,完全是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的体现。人民日报有一个特版也非常好,一个特困生的勤工助学。我们当代大学生既要有国家支援,更要靠自己的顽强奋斗,这样的报道非常符合这样一种时代精神,另外我们人民日报特教版提出了一版要农村支教的情况。还有我们教育报,还有我们北京青年报,大学生村官平谷上任,把两个大学生当的村官写的日记非常的亲切和说服力。这是参加我们新闻发布会以后,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我们政策以后自己组织的报道。
(2006-04-25 15:10:32)
[王旭明]:
第四类我觉得也非常好,我们教育部经常组织工作性的会议,本报讯召开了什么什么会议,谁谁强调,谁谁指出,一般大家都不太喜欢看。我今天发现,中国青年报有一个记者刘万勇写的是座谈会“八荣八耻”的座谈会,他写的消息在一版的显著位置显得非常有新意,是从老师的感受和学生的感受谈起,谈起的会议。改进会议报道、创新报道形式确实令人受启发。最终一种情况我也想说一下,我们有一些报道,应该说在报道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前瞻性,有一定的对广大读者注意一定的警醒,我觉得非常好。
(2006-04-25 15:10:43)
[王旭明]:
比方说大家都知道高考快到了,于是社会上又有一些不法分子做非法活动,于是我们中国青年报在距离高考2个多月的时候,就发表了非常醒目的社论“高考近了,招生骗子又忙起来了”,这个题意特别好,提醒考生、家长谨防不法之徒。清华电讯发布一个消息,哈尔滨出绝招,困难国企走出来,面临倒闭的状况他们把它变成一个技师学院,负负得正,两个包袱变成了财富。这对我们人民群众当中创造的各种教育改革的经验及时有效地报道,我觉得是非常有前瞻意义。并且我想给政府有关决策部门提出更新的思考。
我举的这几个例子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作为几个例证,特别感谢媒体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希望更多的记者关注教育新闻、一如既往的关注教育新闻的发布,永远做我们中国教育事业的粉丝。
(2006-04-25 15:12:11)
[王旭明]:
今天我跟各位发如下的信息,大家手里有一个书面材料有些背景我做一下介绍,另外有一些地方做一下特别的强调。
第一个信息是全国各地各高校充分发挥教育优势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家知道,今年“十一五”规划之后,有一个非常新鲜和响亮的名词在全国叫响,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国家有成千上万所学校,学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理所应当的承担起这个使命。
(2006-04-25 15:13:25)
[王旭明]:
各地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通过推进农村职成教育和农民培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实施各类人才工程等措施,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优势,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04-25 15:14:05)
[王旭明]:
我们特别要指出的是四川成都市实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每年安排700万元,资助50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06年力争实现职业学校招收农村学生4万人。另外陕西师范大学等等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浙江省从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教育素质提升工程,他们计划以3年为一个周期,投入1.9亿元对17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内容培训。提高教师的重要培训就是对他们加强培训,以及进行新的到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
这次我们到湖北农村采访湖北支持农村教育计划,湖北几千名大学生到农村去创新了农村教育机制的补充机制。
(2006-04-25 15:14:57)
[王旭明]:
第三个方面是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水平。这里面有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大连市、辽宁市、青岛市等等例子。
第四个方面就是积极实施各类人才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这里面有黑龙江省、安徽省、浙江省西南大学等大学。黑龙江省2003年启动村村大学生计划。大家知道我们国家高校集中了我们国家高科技的许多人才,在这方面华东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等等学校都主动地为当地农村建设服务。特别要提出华东农业大学,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仅11个新品种面向湖北及周边地区推广1.1亿亩,为农民带来的收入超过10亿元。这样几个方面的例子给大家报告一下。
(2006-04-25 15:17:11)
[王旭明]:
今天给大家提供的第二类信息是全国教育系统兴起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上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八荣八耻”,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这个讲话以后,教育部高度重视,组织了座谈会学习并且推出了典型在全国推广,各地各高校也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力求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
(2006-04-25 15:17:39)
[王旭明]:
第一个方面就是各地各高校积极部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贯彻工作。
第二方面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我们在北京市有荣辱观的新闻发布会,孩子非常的稚气,并且充满了深刻意义的那样一种表演,把荣辱观的教育融入到儿歌、诗歌里面去,让大家记忆犹新,这样的活动很多高校在进行。
(2006-04-25 15:22:07)
[王旭明]:
第三方面是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许多大学不仅仅学习了、了解了,荣辱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荣辱观的内容贯穿到实践当中去,他们或者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或者说是在队会、团会、班会中表决心、立誓言、签字来树立八荣来憎恶八耻。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目前在全国教育系统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起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的这样一个热潮。这是今天我要给大家透露的第三条信息。
(2006-04-25 15:23:12)
[王旭明]:
第四条信息就是2005年我们国家“两免一补”工作成效显著。大家知道免学杂费、免书本费,和补助困难学生寄宿学生生活费是本届政府对农村教育实施的重大政策。这项政策200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们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一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成立了“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中西部地区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继成立了“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和财政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职责明确。湖北省教育厅还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二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为“两免一补”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经费保证。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共安排“两免一补”资金72亿元,其中免费教科书资金30.4亿,免杂费资金30.6亿元,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近11亿元。
(2006-04-25 15:23:22)
[王旭明]:
2005年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做到五个确保,保证“两免一补”工作顺利实施。第二方面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两免一补”资金专款专用。中央财政下达的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统一纳入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实行分帐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确保专款专用。第三方面是免费教科书实行政府采购,确保教材质高价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两免一补”工作落到实处。
(2006-04-25 15:28:06)
[王旭明]: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和教育部不定期赴有关省份督察“两免一补”工作的执行情况,调查了解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2005年10月份,国家教育督导团派出3个督察组赴湖北、湖南、黑龙江、云南、陕西和甘肃等六省对“两免一补”工作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活动。河南、吉林等省还开通了“两免一补”工作热线电话,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确保“两免一补”工作成为阳光工程。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两免一补”政策深入民心。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组织宣讲团,印发宣传手册和宣传画,张贴宣传标语和口号等形式,把党和政府这项惠及千万农村贫困家庭的民心工程宣讲给广大人民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使之家喻户晓。
“两免一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实现了“两免一补”中西部贫困地区大约有35万名因贫困辍学的学生在去年重新返回了校园。这是一个信息。
(2006-04-25 15:29:50)
[王旭明]:
另外两条信息都是关于职业教育的信息。大家知道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去年还专门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日前教育部下发了两个文件来加强职业教育的工作,一个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大家知道由于职业院校的特点,实践性非常强,所以加强实践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教育部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同时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教育的人才要特别注重实践型和应用型。特别提出来要校企合一,鼓励前厂后校或者是前校后厂,就是学校和营销部门紧密合作,实际上是促进成果转化,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006-04-25 15:36:35)
[王旭明]:
另外,教育部进一步提高,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各地要将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学生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作为今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长远目标。我觉得实行这样一些措施,对于缓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的困难,来确保学业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部要求各实习单位做好学生的保护和安全工作,特别提出要对临岗学生实习的,不是免费的,要付给他们的劳动报酬,并且国家给予一定的税费优惠。
(2006-04-25 15:38:19)
[王旭明]:
职业教育还有另外一个信息,教育部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面对未升学的学生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大家知道,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能升到高一级的学校去,落榜后,不具备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也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因此给他们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动员和组织中等学校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对于学生的成才是非常有意义的。要求对于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的高中毕业生,学习时间必须在一年或一年以上,其中顶岗实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学习期满或者修满学分,考核合格者,学校发给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并且要采取更加宽松、灵活的招生政策,可放宽年龄限制,取消应往届等方面的区别,简化招生入学手续。让他们有政策保障的进入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技术。这是关于两项职业教育的信息。
(2006-04-25 15:39:00)
[王旭明]:
关于高等教育的信息我今天给大家发布两条,一条是教育部关于做好2006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大家知道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是近几年兴起的新的教育形式,它的发展也显示出一定的生命力,为了加强对它的管理,我们发表了关于做好2006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同时在严格招生计划,专业管理、规范招生录取工作、加强宣传工作管理,严格入学资格审查,严格查出违规行为,均做出了要求。并且对招生计划、招生录取情况等分别于4月和12月底前报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我部备案,本年度计划招生的校外学习中心名单、实际录取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电子照片同时通过“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质量监管系统平台”备案。60所网络教育的名单我们也给各位提供了。
(2006-04-25 15:41:29)
[王旭明]:
今天发布的另外一个关于高等教育的信息,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部最近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名单。应该说在本科院校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关于这个实验教学示范的名单也给大家公布了。
(2006-04-25 15:43:11)
[王旭明]:
今天我发布的最后一个信息,在今年的第几次新闻发布会我忘记了,是发布了一个关于要建立节约型校园这样一个通知,有一个记者朋友就问这样的问题,说关于学校的校庆,很多高校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校庆,请问教育部是什么态度。几个月以后,教育部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校庆管理的通知。大家应该看到,举办校庆活动,对于学校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示成就、联系校友、激励师生,促进学校更好发展应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从我们了解到各地各校的校庆活动来看,总体说也起到了上述作用。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有些校庆活动,存在着主题不明确、形式主义、铺张浪费等等形式。所以教育部特别提出来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加强校庆管理,建设节约型学校,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
(2006-04-25 15:44:02)
[王旭明]:
今天的信息确实比较多,因此我认为今后信息发布应该改成一个礼拜一次,大量的信息我认为都有必要给大家提供,大家也听累了。今天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我的几位同事,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的调研员华成刚先生,教育司综合处处长刘建同先生,教育部高校司孙丽为女士,教育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处长刘英女士,他们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欢迎大家踊跃提问。
(2006-04-25 15:45:32)
[新华社记者]:
我想提的问题是4月15号和17号,四川大学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发布一些信息,对事件的调查结果提出了通报,但公众普遍对这个结果不予支持,认为其中有舞弊行为,请问您对此怎么评价?教育部会不会进行相关的工作?
(2006-04-25 15:50:09)
[王旭明]:
在几次发布会上我们也谈到了教育部所做的工作,教育部近期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向大家发布有关信息,就您刚才说到的四川大学的有关情况,我也是从媒体上了解到的这方面的事情。也提供给了有关部门。谢谢。
(2006-04-25 15:53:31)
[法制报记者]:
我接着新华社记者问,四川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公众表现出置疑,是不是您觉得本校组织专家对本校涉嫌学术不规范进行调查,这个是不是有一些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会不会出台一些比较规范的办法,比如说外校来评本校,外校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学术圈里面师生的关系这种瓶颈的回避这个制度怎么设计,这个教育部怎么考虑?
另外,最近媒体报道一些高中学生流失非常快,他们觉得上大学不合算,还不如拿一张高中文凭去打工,所以有些人干脆不参加高考报名了,这种现象您如何评价?是不是这是教育趋于理性的体现?还是因为扩招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呢?谢谢。
(2006-04-25 15:54:16)
[王旭明]:
你提的两个问题很好。第一个问题我想说,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应该不断地完善学风建设的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包括程序、包括公示制度等等,不断完善学风这种机制,或者认定造假的机制等等。这应该是一项非常有效、非常有意义,也应该努力做的工作,我想我们应该向着这个方向来努力。您说的第二个问题,关于部分学生不去报考高考的事情,我也是在媒体上看到的,详细情况我不太了解,是什么原因不报考高考,这个现象值得注意。如果这些学生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去报考高考,选择职业教育,选择岗位上成才,选择其他形式我认为是好的。我们一直认为高考是一个成才的形式,很重要的形式,选拔人才很重要的一个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但是如果是因为别的原因不去报考,可能要认真地分析,这个还有待时日。
(2006-04-25 15:56:20)
[中国税务报]:
请教刘处,关于今天散发的材料中,关于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和半工半读,我看到在材料中说,“对支持学生半工半读的企业,国家将有一个优惠的税收政策”不知道这个政策的实施有什么意义。有这样一个政策的话,条件和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您预计出台是什么时候?再有就是说目前的这个试点,是否已经开始了?试点的范围和步骤将会怎么样?谢谢。
(2006-04-25 15:58:32)
[刘建同]:
咱们这位记者同志提的问题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在职业院校当中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职业院校重大的改革措施,这也是跟国家的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基本上是以学校为主的教育,我们国家的企业,在参与这些教育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的,过去历史上也有企业现在也在做,但是这样的数量比较少。在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行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工作当中来。所以在去年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上提出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样一种职业教育的要求,进行这样的改革,就涉及到企业的利益,对企业这方面怎么参与职业教育,一些企业对此并不积极,通过这项政策,希望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因为一些企业认为接受实习生影响他们,希望从国家这个层面来说也希望给他们一个补偿。
(2006-04-25 15:59:34)
[刘建同]:
目前教育部在研究有关的补偿方式,从基本的考虑就是在税收方面对于他们支付学生的报酬可能从税收的角度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能够有一点优惠,具体的我们也正在研究,所以采取一种什么方式、优惠多少这都是再进一步文件当中要明确的,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开始了,大概再有那么1个月左右可能正式文件能够印发。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试点的情况,从目前教育部门正在研究试点方案,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在实践当中一些学校确实也这么做的,比如说,山东电子职业学校、天津的一些职业学校,他们在实践中也做,这样搞半工半读的实验,现在形式也是比较多的,从教育部考虑,希望在这方面有更规范的试点。文件已经提出,我们选择了2-3所,全国大概一年选择100所学校进行这样的试点。方案我们正在制订过程中。今年下半年应该是能够有所进展。谢谢。
(2006-04-25 16:01:09)
[共同通讯社]: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当老师的情况,从03年到现在为止大概有多少毕业生到农村当老师,分到了多少村庄、多少小学,他们在农村过一、两年之后回到城市里,有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对于他们那样的毕业生。我听说有一部分大学生不太愿意到农村当老师,因为他们怕到那边生活得不习惯,你们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说服他们,令他们过去。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教科书的,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的发言人说过,从45年以来的日本近代历史在中国的教科书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基本不出现日本,请讲解一下为什么?
(2006-04-25 16:02:54)
[王旭明]:
您提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我们国家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当老师的这个情况,应该说这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坚持、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当教师。应该说从国家到各地都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来更多的鼓励、更好的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去支教。我刚才说过,最近我们刚刚从湖北省回来,湖北省就有几千名,目前为止他们第一批就有1300多名,就是2004年实施的农村资教,为此他们设计了一整套政策保障。比方说他们要求大学生到农村去每三年一个周期,在三年里面每年奖励学生5000元,同时到所在学校享受行政事业编制人员的待遇,生活上有了很充分的保障。同时,他们在校工作期间,各地政府还对他们提供了许多优惠的政策。需要说明的是,教育部对到农村去支持教育当老师的做法也非常的鼓励、积极地提倡,也推出了很多的政策。比方说到农村去当老师的这些大学毕业生,如果是教育部所属的院校,可以免考攻读教育硕士等等。这样一系列的政策,有很丰富的、具体的内容可以在教育部的网站上查询到相关的内容。除了湖北之外,像北京还有许多大学生到农村当老师,另外河北的邯郸有一批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所谓村官,当村长或者村长助理等等。我认为在新的形势,新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并且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农村去,我想除了我们一以贯之的一贯坚持的道德层面的鼓励、引导、宣传之外。我觉得当前很可喜的就是不少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在政策层面上做了很好的设计。使这些到农村去的学生,乐意去,待得住、无后顾之忧,充满了前瞻之想。
另外您说的日本教科书的情况,我们国家对日方教科书的态度是始终明确的,也是一以贯之的,没有任何变化。
(2006-04-25 16:03:43)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我们台对这次新闻发布会直播之后,收到了非常多的观众热线。很多观众对“两免一补”政策表示了关注,其中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否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如果可以的话,这些跟随父母到城里打工的孩子,要通过什么形式才可以得到“两免一补”。
(2006-04-25 16:06:30)
[华成刚]:
去年国务院发了43号文件,文件中明确规定,外来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城市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同等的办法。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有一些鉴别的问题,比如今年北京市政府就规定了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全部予以免除学杂费和免收课本费,外来务工的人员有证件,像暂住证,证件齐全就有同等的政策。谢谢。
(2006-04-25 16:07:02)
[王旭明]:
说到“两免一补”政策,最近我们许多媒体非常关心,就是他在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最近我们组织了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我们陆续到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上周刚从内蒙古自治区回来,我们感到特别受启发的是,内蒙古去的一些地区,在国家“两免一补”之后当地政府仍然没有减少对教育的投入。包头的一个区还在原来的投入的基础上增加了10%,提出了“四免两补”扩大了照顾面、优惠面。这些政策我觉得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我们也欢迎更多记者除了新闻发布会之外能够到广大农村去、能够到基层去更多地了解有关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2006-04-25 16:07:58)
[记者]:
现在有一个报道,一个本科生四年的花费是2.8万人民币,相当于贫困县农民35年的纯收入,现在据一些调查,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所占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请问,一般上大学四年的学费大约有多少钱,教育部对贫困农村子女上大学能够提供多少补助?
(2006-04-25 16:09:28)
[华成刚]: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大学普通高校的学费,大概一个学年4000块钱左右,这个收费标准是2000年的水平。从2000年以来,大概5、6年的时间,这个标准一直没有变动,而且我们规定也是不允许提高标准,就是为了农村学生能上得起学。当然学费对农民的承受问题来讲,是高了一点,贫困的家庭是高了一点,但是我们现在高校里面是有比较完善的资助政策,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政策体系,基本上可以保证贫困的大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谢谢。
(2006-04-25 16:10:41)
[记者]:
想问“八荣八耻”的事,上一次咱们北京市教委在这儿也是展示了北京市“八荣八耻”的活动,我当时就想问教委主任结果没有机会。我还有一点不明白的,咱们这个材料也在讲,全国教育系统兴起有关“八荣八耻”教育,这里面讲到的都是结合了思想道德教育。我觉得教育系统这里面讲的就是对学生,实际上教育系统不光是学生。不管是各地区还是大学的,我听到社会上有这么一句话,大人有病给小孩打针。我的理解,教育系统其他部门是归到哪方面学“八荣八耻”的?比方说从政策层面来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拿“八荣八耻”衡量我们现在以及以前的政策,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微调,去完善我们既往和今后的政策,这是一个。
另外,还有一个现在面临着各种教育问题,是不是和“八荣八耻”有关系。比如说收费问题,比如说学校的校务公开问题,比如像刚才讲到四川大学是学术方面的问题,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如果单纯讲“八荣八耻”,跟小学生说红灯停、绿灯行,像节约等是不是有点太空。换一个角度说,过了一、两年后,将会有报道说学习“八荣八耻”取得了不少成就,入脑入心,但是现在面临的教育问题依然存在。收费问题,这是各方面的反映非常强烈的问题,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办学方面不规范的问题、学费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依然存在,那么学了半天“八荣八耻”到底是起了什么作用呢?我就是有这么一个疑问。
(2006-04-25 16:11:38)
[王旭明]:
问的非常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不是阶段性的工作,不是战斗性的,是需要长期的每个人不断地努力才能够达到。所以您说的在教育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的教育工作,不仅是在学校当中、教育行政人员当中,都有一个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问题。今天这个材料我们提供的作为荣辱观教育的第一部分提供给大家,我们会陆续提供给您您说的其他的材料。至于您说的用政策教育保证荣辱观的教育,比方说编入教材,比方说与评价教育部门挂钩,这些都是很多很好的意见。至于您说的一些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也同意,现在我们读书难、上学难的问题的确存在,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需要各方面来共同努力。据我了解,教育部目前我们从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入手,逐步地再一步一步研究,城市孩子上学难等等分类一步一步研究、找出办法、找出对策。据我了解,我们有关部门正在做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工作计划。
最后,您说的一个问题也非常重要,是不是要从严治教,每一年工作会议上,我听每一年部长都提出从严治教这个理念,要严于律己,不能出现违纪违规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要坚决查处、严惩不贷。
(2006-04-25 16:14:27)
[中国教师报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要请教华成刚先生,我们知道实行“两免一补”以后,中央财政曾经在年初的时候下拨了公用经费的款项,有没有对下拨的经费进行调查,有没有到基层的农村学校,因为我们听到一些农村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反映,就是他们每年的钱都不够,如果说经费没有拨到学校向谁反映?通过什么途径?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我们知道一直教育部很重视农村教师的培训,现在也有很多的培训课程,包括考核,但是我们的一些读者、农村教师跟我们反映,这些考核有一些收费过多,而且据我们了解,城里的教师参加这些培训,很多都是学校出钱报销的,但是农村的教育经费比较少,这块的经费都是教师承担,甚至有的教师算起来,参加培训有时候达到的费用是他一个月的收入,严重影响了积极性,并且影响了生计问题。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说法?
(2006-04-25 16:16:12)
[华成刚]:
第一个问题就是去年国务院决定的,从2006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制定新的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就是2006年到2007年,全国处于义务教育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第二项保障内容就是补助公用经费,提高学校保障的问题。就是你刚才提到的问题。
第三是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的机制。每年根据校舍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情况,每年给校舍的改造经费。
第四个方面就是在现有的体制下,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教职工工作的保障机制。
(2006-04-25 16:17:42)
[华成刚]:
刚才您说的第二个方面,公用经费的问题,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公用经费我们是分阶段来逐步提高水平,首先到08年以前,学校的公用经费各个省出台的标准,现在各个省都出台了预算内的公用经费的水平。第一步我们要先达到这个水平。到2009年国家将出台全国统一的基本定额,现在基本定额的标准我们也在研究之中。公用经费的分担办法现在非常明确是按比例来分担的。对西部地区中央是拿80%,地方政府拿20%。今年我们是在西部以上的省份湖北、吉林、湖南、安徽等等五个试点县实施农村的新机制,覆盖的学生是4900万,按照分担的比例,中央财政已经下发了30.2亿,这是中央的80%,地方政府是拿20%,是7.6亿。总共是37.8亿。秋季的经费还没有下,估计是75亿左右。刚才说的是免学杂费的资金。公用经费的补助资金中央是6.7亿,地方是1.6亿,总共是8.3亿,刚才说的是免学杂费的资金。我们要保证这笔钱落实到学校,落实到学生身上,中央免学杂费的资金,和补助公用经费是6.7亿,中央总共是36.9亿,村际的经费,已经在今年1月9日下发到省里。我们今年2月份,派出了7个对实行新机制的地区进行全面的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在开学之前这些钱都已经下发到学校。各级政府也是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采用预拨经费的办法把经费先拨到学校,保证学校的运转。
刚才你提到可能现在有一些学校教师培训比较困难,可能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在农村的贫困地区会存在这个情况,但是随着我们的范围逐步扩大,公用经费的标准逐步提高,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2006-04-25 16:18:54)
[东方早报记者]:
谢谢发言人给我这个最后的机会,我知道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教育部正在对大学生大学阶段的培养做成本计算,我想请问这个进展如何?什么时候会有一个计算的结果?
(2006-04-25 16:21:26)
[王旭明]:
我和你一样对这个问题在期待中。
(2006-04-25 16:21:53)
[王旭明]:
在今天新闻发布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应该特别感谢中国教育电视台他们现场直播,他们早上10点多十几位人马就到了,做了精心的安排。也要感谢人民网、中国网的同志手不停的操作机器。
(2006-04-25 16:22:27)
[王旭明]:
今天在新闻发布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刚刚收到一个信息,来不及印制。高考临近了,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对今年高考召开新闻发布会。
今年2006年高考网上咨询周5月12日开幕,我们都知道各位家长对参加高考的报名、学校的选择等等非常关心,过去在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区,家长来咨询旅途劳累不说,还容易发生事故。今年将举办网上咨询周活动,教育部非常倡导全国各地搞这样的活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网上咨询周将于5月12日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启动。根据各省市招生安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月12号到17号,第二阶段是6月10号到15号,第三阶段为6月22号到6月27号,每天的咨询时间为早上9点到下午17点。应该说为了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深入实施,教育部要求各省市高校积极宣传和引导考生通过主渠道进行咨询。今年已经是教育部连续4年举行高考网上咨询周的活动,目前报名要求参加阳光高考信息咨询平台的高校已经达到了1300多所。据我了解,在各种咨询活动里面,这也是比较多的信息咨询平台。咨询信息平台上,包括了教育部的所有的直属高校、211工程院校以及大多数跨省招生的院校,基本上囊括了面向全国招生的几乎所有学校。应该说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和网上咨询周已经成为高校主要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关于网站的域名和具体要求,请各位查询我们教育部的网站,今天会后就把信息上到我们教育部的网站,敬请查询。
(2006-04-25 16:22:58)
[王旭明]:
我们下次新闻发布会再见
(2006-04-25 16:2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