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14时30分,在教育部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教育部2006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介绍研究生复试改革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王旭明]: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大家知道,近几年来,我们教育部通过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吹风会、发布会、发新闻通稿等形势,加强了政务信息公开透明的步伐。特别是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大家,新闻发布会这种形式覆盖面广、受众人群多,是非常好的形式。
(2006-04-18 14:28:32)
[王旭明]:
我们注意到,教育部近来的新闻发布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议论,网上评论不断。我觉得,政府的一项政策发布以后,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能够评头品足,只要是建设性的、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破坏性的,都是一件好事。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国家正在逐步走向政治民主、社会文明。我们特别欢迎媒体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并且做深入的报道。
(2006-04-18 14:32:28)
[王旭明]:
今天我们发布的是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有关改革情况。大家知道,考试是检验教学、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使考试不断趋于合理、科学、完善,特别是使考试这样一个手段不断利于选拔创新和拔尖的人才,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生不懈的追求。今天给各位介绍的研究生复试考试改革就是这一主题下的一个分支。
(2006-04-18 14:33:58)
[王旭明]:
今天我们特别高兴地请到了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女士,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处处长张凤有先生给各位介绍情况。同时还特别请到几位在这方面做实践摸索的学校的领导,他们是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陈皓明先生,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生玉海先生和南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先生,我提议对他们的到来以掌声表示感谢。
(2006-04-18 14:35:08)
[王旭明]:
首先有请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女士介绍教育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加强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有关情况。
(2006-04-18 14:35:42)
[林蕙青]: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们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06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目前已经进入到复试阶段,现在正有将近40万的考生走进高等学校的大门,参加复试。这个复试就是接受高等学校最后的选择,今年的研究生复试工作与往年有所不同。在今年复试工作开始之前,教育部召开了2006年研究生全国招生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可以说是教育部首次出台关于加强复试工作的专项文件,这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在推进复试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方面,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广大考生和社会也非常关注复试工作如何体现公平公正,如何体现它的科学性,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向新闻界的朋友们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
(2006-04-18 14:36:18)
[林蕙青]:
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和高考有很大的不同,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初试,一部分是复试。初试是由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复试是由各高等学校招生单位单独组织的以面试为主的考试、考察。可以说,研究生的选拔制度就是国家统考与学校单独考试相结合,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选拔制度。这种制度应该说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特殊规律、特殊性所决定的,而且实践证明,这样一种选拔制度是符合我们研究生招生的基本规律,符合中国的国情的。
(2006-04-18 14:37:35)
[林蕙青]:
近些年来,研究生招生工作也确实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或者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考生过分追求初试成绩,或者说一些地方出现了重初试轻复试的情况,这样导致有些学生入校之后不适应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缺乏科研的基本素质,缺乏发展的后劲,同时也就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另外,国家和教育的新的发展形势也对我们研究生招生制度提出了新的,需要我们加大改革、深化改革、不断完善这个制度的要求,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2006-04-18 14:38:44)
[林蕙青]:
第一,我们的制度如何进一步适应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需要。
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不久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也有一个讲话,要求我们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在这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或者说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我们研究生招生改革的方向,或者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服务,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在这方面我们要源源不断地选拔和培养出大批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2006-04-18 14:39:46)
[林蕙青]:
第二,我们这个制度如何进一步适应引导好本科素质教育的需要。
大家也都清楚,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或者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于本科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每年差不多有将近40%的本科生将进入到考研行列里。所以,研究生教育如何发挥好积极的引导作用,使我们的本科教育既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就是说要求我们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要避免出现有的学校把过多的时间用于为学生做考研辅导,也避免有些学生把大量的本科阶段的学习时间用于应对研究生考试。
(2006-04-18 14:40:56)
[林蕙青]:
第三,如何进一步适应扩大招生单位自主权的需要。
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讲,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学生学习的专业领域更加专深,学生在导师的直接指导下,主要通过自学和科学研究等方式来完成学业。这样一个学习的特点,也就是说无论学习领域、教师的指导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更加体现了一个个性化的特征,这个培养特征决定了我们的招生考试或者说我们的人才选拔也要更多地体现出因才施考。所以,下一步或者今后我们改革的方向也是明确的,就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校或者说招生单位的招生自主权,赋予导师或者说学术团队更多地招生权力和责任,我们除了考察学生必要的知识之外,还要更多地尊重指导老师的意见,更多地尊重教授群体的意见。
(2006-04-18 14:42:03)
[林蕙青]:
第四,如何进一步适应维护好国家教育考试公平、公正的需要。
公平、公正是我们国家教育考试的生命线,或者说是我们国家教育考试公信力的基石,这些年或者说当前,社会的诚信体系、法制环境并不是十分健全和完善,在这样一个形势下,不法分子、不正之风对我们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干扰将会是长期的,所以维护好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是我们研究生招生制度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或者说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我们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是在这样一个形势和背景之下,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可以说是着眼于新形势下研究生招生制度建设,更加全面、系统、更加科学地规范了研究生的招生工作。
(2006-04-18 14:43:44)
[林蕙青]:
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强化了复试的制度性建设,主要内容一个是强化了复试的地位和作用,文件中明确提出复试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基础性环节;第二,扩大了复试的权重,教育部首次明确了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50%,明确了实施复试工作的权利责任主体和管理职责,概括讲就是招生单位全面负责,校、院或者说校、企两级管理,导师、专家集体考察;第三,形成了更加科学的考核体系,首先在专业内容的考核方面,要求突出重点,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察,另外考察的范围要求更加全面,不仅仅是专业素质,而且包括了文化素质、思想品德,这些对于研究生成为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2006-04-18 14:45:48)
[林蕙青]:
在这里我也想给大家讲两个案例,这是我们一个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老同志讲的。一个是我们著名的英语专家许国璋教授,他非常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或者说在选拔学生的时候非常重视人文素质,他曾经有一个学生英语成绩非常好,但是在面试过程中其他的人文素质总的来讲是偏低的,所以没录取这个学生。他有一句话说的是,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电线干,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英语不好可以帮他补,但是人文素质不行是很难补上的。再一个案例是林巧智教授,她非常重视学生的医德医风,也曾经有学生医疗技术很好,但是对病人缺乏关爱、冷冰冰的,在她选拔学生的时候也没有录取。所以,我觉得人文素质也好,思想品德也好,纳入考试内容是研究生成才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除了专业考试内容、全面的考察领域,还有在考试形式、方法上我们也要求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面试、笔试、实验等都可以采纳。
(2006-04-18 14:47:05)
[林蕙青]:
第三,强化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在原则上我们强调了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考察,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在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以及在科研和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经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加分,进入复试,并由复试小组会议提交说明材料备查,有这样一些具体的规定。第四,强化了程序公平,管理严格。具体有几个方面,一是对一些重要的复试环节,国家作出了明确的规范性的要求,比如说复试小组一般要有5名教授组成,面试时间一般不得少于20分钟,再就是要求学校实行三公开,就是说复试的具体要求要公开,复试的办法要公开,复试的结果要公开。还有要求招生单位要统一导师专家遴选工作的规范要求,并且对所有的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和纪律的培训,使每一个参加复试工作的人都要明确评判的标准、规则、程序和技能。
(2006-04-18 14:49:55)
[林蕙青]:
第五,加强监督保障,具体内容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要实行考场监察和巡视制度,进行全程、全面有效的监督。二是要保证投诉、申诉渠道畅通,广泛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三是实现复议制度,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过调查属实,招生单位要组织复议。对违纪违规人员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目前,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各个招生单位正在紧张而有序地组织复试工作,一些学校像在座的清华大学陈教授、北大的生教授还有南开大学的佟教授,他们这些学校的复试工作刚刚结束,还有一些学校正在进行当中。
(2006-04-18 14:51:53)
[林蕙青]:
总的来讲,我们感觉到今年的复试工作可以说是非常有序的,而且考生、招生单位和社会应该说是满意的。今后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我想既要遵循研究生招生工作本身的客观规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同时又要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和公正,要实现二者的统一。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想要加强两个制度建设,一个制度是招生工作制度本身,要使我们的制度进一步向着科学化、公平化方向前进。第二个制度是社会环境,这个建设我想应该说它是重要的,能够形成更加有利于科学公正选拔人才的社会观念,也就是说各界对于研究生招生工作,我们的改革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我们教育改革是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前进,而这个前进借用一句话,肯定将是“国家民族之福,也是国家万古之福”。
最后,衷心感谢新闻界的朋友多年来对我们招生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大家今后为建设一个良好的制度,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继续给我们以支持,谢谢大家!
(2006-04-18 14:52:49)
[王旭明]:
谢谢林司长,通过林司长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研究生复试改革的方案,我觉得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考核体系和人才选拔的机制,这个蓝图是很好的,但是在实践当中,大家知道复试已经进行,在进行过程中,这套方案实施得如何?我们特别请了三所学校的领导来介绍一下他们学校开展这个复试方案的情况。
首先有请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陈皓明教授介绍这个方案开展的情况。
(2006-04-18 14:54:31)
[陈皓明]: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今天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样一次通气会。这几年媒体对我们教育工作非常关心,这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招生问题是非常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清华大学到现在已经95周年,在办学期间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网罗天下人才。而在历史上也有过各种各样的情况,今天由于时间关系,不过多做介绍。今年教育部着重加强研究生录取中间的复试工作,就我的体会来讲,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最近这段时间里也广泛接触了各个学校的同仁们,他们对于教育部这个决定是非常欢迎的。我自己想说一点,其实这个决定的出炉不是一个突然的事情,我们在教育部的指导支持下,对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做了几年的摸索和实验,应该说取得了一点感觉。
(2006-04-18 14:56:21)
[陈皓明]:
我们的具体做法,首先是要认清楚为什么在研究生的选拔中,复试或者说面试如此重要,刚才林司长已经说得很清楚。在具体的做法上,首先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意义,学校的管理和各个学科的带头人首先要做到这一点,如果不能看到它的意义,就会觉得我何苦要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个事情?实际上选材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006-04-18 14:57:49)
[陈皓明]:
第二,我们要求各个院系、学科从各自培养的目标出发,来决定各自的方案和内容,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学校已经有了很多的学科,不同学科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不一样的,但是从每个学科来讲有具体的要求,所以在进行实施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在做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三个原则。我们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由研究生院把这个系负责这方面的干部进行培训和讨论,把意义和做法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召集了各个学科负责面试的组长进行讨论,对教育部的决定和教育部提出的复试要求进行了解、认识和提高,院系在这个基础上组织面试小组把实施方案做出来。到今天为止,应该说我们的面试阶段已经结束,总体来讲,这样一条面试方案、面试的做法受到了各个系教授们的欢迎。
(2006-04-18 14:58:38)
[陈皓明]:
我们研究生院在面试过了以后,还收集了各个系的情况,找出了一些系做得好的方案。举个例子,我们的化工系在面试过程中,有一个学生,我们是进行差额复试的,实际上他的初试成绩排在倒数第二位上,可能没有希望录取,但是他在面试过程中,从他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和分析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发现这个学生很好,这个学生并不是出自于非常有名的大学,但是所有在场的复试教授都一致认为这个学生的名次应该提到前面去。这样的复试就排除了一种可能性,就是由于初试成绩的差距或者不适应,把他的真才实学掩盖了。
(2006-04-18 15:00:05)
[陈皓明]:
复试和初试是相辅相成的一整套的做法,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少,社会媒体对这方面了解得也不是很多。特别是我们的公众、考生和家长不是很了解。今天正好媒体在这儿,希望媒体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对教育部的做法和对各个学校的做法能够广泛地开展研讨,开展宣传。为什么开展研讨?应该说我们国家这个事情还比较新,包括教授们,也不见得完全弄得清楚或者说完全掌握这样一种新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应该说初试和面试我们以前不大熟悉,怎么样从新的角度把学生的素质反映出来,这个我们需要研讨。同样,也要进行宣传,让公众认识到它的意义,因为有些家长和学生在考完以后跟我们反映,为什么我的孩子笔试是第一名,你们清华大学不录取?我想这些情况都是可以说得清楚的,通过媒体的研讨、媒体的宣传,帮着教育界能够选到更好的学生。
我先介绍到这儿,谢谢。
(2006-04-18 15:02:16)
[王旭明]:
谢谢陈教授,不仅介绍了清华大学开展的情况,还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下面有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生玉海先生,介绍北京大学开展研究生复试改革的情况。
(2006-04-18 15:03:08)
[生玉海]:
各位尊敬的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我在此结合北京大学的情况,就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跟大家交换一下意见。
刚才林司长和陈院长都就有关问题做了阐述,我非常同意,重复的地方我也不想再多说了,无论是考生还是社会各界,都对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特别是主观性比较强的复试工作的公平、公正非常关注。我想介绍一下,主要从两个大的角度,一个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就是就复试论复试,跟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大学的做法。随着复试权重逐渐的增加,以及高校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对复试的认识越来越清晰,高校对复试这块的承诺也越来越高,如何确保它的公平公正呢?学校有以下几点做法:
(2006-04-18 15:03:58)
[生玉海]:
第一,切实加强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我想必须要在组织上首先得以保障,才能确保这项工作得以进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成立了两级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政策,制定复试的分数线与基本规则。学校的复试与领导小组,根据学校的意见,再针对学科的具体特点,来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同时还要负责组成一般不少于5人以上的复试小组,每个复试小组配有秘书,全程跟踪整个的复试环节。我想这样一个层层分工,各自负责的组织办法就首先能够确保相关的一些精神和做法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2006-04-18 15:05:09)
[生玉海]:
第二,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们实行了监督和巡视制度,这主要是政策、规则制定出来之后,到底落实、实施得怎么样,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们联合学校纪委监察室,同时调动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很多的同志,在复试期间,到复试现场直接了解各个学院复试到底是怎么进行的,程序、规则上各方面有没有落实到位。同时也希望通过现场的观察,能够不断汲取一些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地进行推广。这样一种巡视的制度,我们已经实行了4年左右,从效果上来看,有效地对复试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006-04-18 15:06:14)
[生玉海]:
第三,我们实行了全程的公示制度,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要确保社会监督能够发挥效能,必须要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各个主体都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咱们不妨简单地看一下这些主体,无外乎是由教育行政机构、大学、院系、导师以及学生组成。学生能否充分发挥监督的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他们能不能行之有效地行使这种权利,关键在于相关的信息是不是对称。在这一点上我们也下了功夫,实行了一系列的公示办法,让学生在整个招生过程中充分了解他自己的状况、竞争对手的状况以及环境,确保他能够行之有效地进行监督。我们整个公示的内容包括几大块,几乎涵盖了从初试到复试全部的环节。比如说初试的成绩,以及初试结束后学生的相对位置,就是咱们一般所说的初试成绩的排名,以及复试的基本分数线、复试的办法,当然还包括复试的成绩、复试结果以及最后拟录取的结果,因为后面还有思想政治考察和体检等等环节,从初试成绩一直到最后的录取结果都是在学生的监督之下。我们采用这样一个制度,比较有效确保了整个过程相对公平公正。
(2006-04-18 15:07:25)
[生玉海]:
第四,我们还有一个复议制度,由于复试的主观性比较强,所以难免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争议现象,针对这种争议现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们必须要确保学生申诉的渠道非常畅通。为此我们在招生简章上公布了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以及纪检部门的电话、电子邮件和其他联系办法,当学生提出异议的时候,我们也有意识地告诉他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进行处理。我们在复议这个环节,有很多的措施,以确保学生在需要咨询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当然,如果学生提出置疑,要得到确认,经学校的复试录取领导小组的认可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复试或者改变相关的结果。
总而言之,我们采用了这样一系列的办法,以确保在研究生复试工作中能够让学生比较满意。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角度。
(2006-04-18 15:09:52)
[生玉海]:
第二个角度,由于时间所限,简单跟大家交换一下意见。刚才我说就复试论复试,我们主要确保程序公平,但是我们在每年的招生工作结束之后,不论是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工作院系的教授,大家都在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大学是不是真正招到了它希望招到的学生?我们现在所实施的复试规律、种种的测量办法,是不是让那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我们更加关注的问题。其实这也跟刚才陈教授所举的例子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是差额复试,有一部分同学不可避免地要在复试之后非常遗憾地不能攻读研究生,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初试成绩排得相对靠后,但是他后来居上。这里面就一定要考虑我们到底选拔的目标是什么。在这点上,现在应该有共识,就是现在所说的拔尖创新。其实很多同学报考过程中他不是真正的了解他是不是适合做相关的研究工作,是不是适合攻读硕士研究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复试过程中也特别强调在确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要求院系组织导师认真地进行研讨和探讨,在选拔过程中对测量的方法、测量的工具下工夫进行研讨。我们希望在各个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各大学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自信一点。我想,到那个时候,我们再谈起公平、公正的问题上也能够更加自信一些,不仅仅是程序公平,我们还要真正选拔到适合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这样才能符合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律。
我想我就先谈这些,也借此机会在此感谢广大媒体对北京大学的关爱,对北京大学的监督,也特别希望在今后有机会的时候能够跟大家进一步交流。谢谢。
(2006-04-18 15:11:37)
[王旭明]:
谢谢生院长。生院长给我们介绍了两点,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我就在想,按照改革后的复试方案,因为主观因素增加,公正性、公平性如何保证?北京大学采取了一系列完整的措施加以保障,我觉得很好。他的第二点,我觉得涉及到复试方案改革的本质含义,我感觉本质含义就是要选拔创新拔尖的人才。这除了已经进行的探索之外,可能在选拔机制、方法,包括测量手段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觉得他给我们点明了一些方向性的东西。
最后请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佟家栋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南开大学的情况。
(2006-04-18 15:14:21)
[佟家栋]:
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好!最近几年南开研生的招生发展比较快,我们每年研究生报名的人数,最近三年都在12000—15000人这样的范围内,大体的录取比例是8:1到6:1,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形势,要求我们整个研究生考试制度和复试制度要规范化、制度化。今年教育部专门就研究生复试的问题下发了一个指导性的意见,这个意见我们觉得是非常好的,也非常高兴,一个方面这跟我们过去几年探讨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第二,我们也感觉到在教育部指导性文件下发以后,我们整个制度的规范性更强,操作性更具有可接受性。
(2006-04-18 15:16:44)
[佟家栋]:
我讲南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讲它的规范性建设,研究生的复试制度建设是一个规范性的建设,这个规范性的建设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复试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导性很清楚。我们自己是这样看待复试的,如果研究生的初试阶段考核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我们的复试阶段就要考核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潜力,考核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今后创新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能够考核他们的各种手段。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有这么几种方式,一种叫笔试,第二是面试或者口试,第三是动手能力的考核。这三个方面的考核,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察他们的能力、潜力、兴趣和创新欲望。
(2006-04-18 15:18:12)
[佟家栋]:
从这个角度讲,规范性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复试内容的规范性。不管哪个专业、哪个学院、哪个系、哪个管理部门,必须有这样一个复试内容的规范,包括复试的权重、复试内容涉及的领域,比如题库的建设等等方面。第二,所谓复试程序的规范化。复试程序的规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按照教育部的指导性的意见,我们对整个复试的过程的规范也非常关注,比如成立领导小组,比如复试过程公开,比如复试过程的监督制度,整个复试小组的组成制度,导师的组成制度等等。第三,评分的规范性,评分的标准要是规范的,要有客观的考核标准。最后一个规范是录取环节和录取结果的规范性,不管你是哪个专业,必须公示你的录取结果。因此,我们把制度建设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的规范性,内容的规范性、程序的规范性、评分的规范性、录取结果的规范性。
(2006-04-18 15:19:53)
[佟家栋]:
第二方面,多样性。因为各个学科的特点不一样,重视的内容不一样,所以在考核上我们把考核的方式和考核的内容,现在由专业学院自己来确定,并且公布。大体上讲,比如南开大学的信息学院,特别重视跟考生的信息沟通,各种考试环节的事先发布,评分标准的事先发布,确定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选择等等,都是在网上进行系统的公布。我们的经济学,因为经济学的专业性既有理科的特点,也有文科的特点,因此它也注重能力上的考核,在这种考核当中,把导师和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而这种分组情况不是事先确定的,都是在考试的当天公布出来的,大家根据这样的公布分到不同的考场去。
(2006-04-18 15:21:53)
[佟家栋]:
化学在南开是注重动手能力的专业,每个学生必须大约用半天的时间做实验,我们自己的体会是,尽管在考试当中有这么很多的不同,但是如果真正招来了好的学生,避免今后在培养过程中实验品、原材料和其他方面的浪费,还是非常值得的。从这方面来讲,化学院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说法学院,法学院的老师前一天晚上做题库,在这期间老师不许回家,手机收起来,类似高考这样的保密制度。比如说物理,物理学科有很多特别枯燥的地方,他们考核学生在哪些方面比较有兴趣,如果他对某个专业、某个领域、某个方面有兴趣,一旦这个学生被录取,会把这个学生分到他感兴趣的方向去。
(2006-04-18 15:23:00)
[佟家栋]:
这样,在我们的复试过程中既是非常严格的复试,同时也是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进行的所谓教育部提到的注重专业素质考核和专业素质能力的考核。从这样一个意义上讲,我们觉得南开大学今年有很多的收获,上个星期我们自己开了一个关于复试工作的总结会,一方面对照教育部下达的指导意见符合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在这方面我们想不断地完善和推广大家能够共同使用的制度。同时我们也要肯定各个专业学科在他们自己的专业探索中,行之有效的能够选拔优秀人才的复试的方法和方式的内容。我想,今后我们这些方面的探索和改革还是会不断进行的,因为制度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谢谢大家。
(2006-04-18 15:25:59)
[王旭明]:
谢谢佟院长,从佟院长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了,实际上南开大学对复试这项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实践。
在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刚才没有让林蕙青司长介绍教育部文件的整个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的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大家知道从78年我们研究生制度改革以来已经20多年了,现在在大量的工作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局面,这有很长的过程。
(2006-04-18 15:26:47)
[王旭明]:
听完三位教授的介绍,我们也知道了今年复试改革在三所学校开展的情况。大家可能不便了解复试考试的情况,为了让大家了解情况,我们特意制做了一个5分钟的短片,让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现场播放短片)
(2006-04-18 15:29:04)
[王旭明]:
5分钟短片使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学校,遍布在全国各地,开展研究生复试改革的有关情况。这些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心,各个学校组织工作那样完善,学生那样充满自信地回答老师的提问,给人感觉很有生命力。
下面欢迎记者朋友们提问。
(2006-04-18 15:29:11)
[中国教育报记者]:
刚才三位院长介绍了各自开展复试工作的情况,从教育部的角度来讲,配合出台的指导意见,有没有一些相关的举措、办法,来确保监督各高校开展复试工作的公平、公正性?谢谢。
(2006-04-18 15:31:16)
[林蕙青]:
刚才我们相关的情况已经介绍了。构建一个制度性的保障,刚才三位研究生院的院长也都介绍了他们学校的具体做法。从国家要求的制度性保障来看,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程序上的保障,刚才我们也提到,比如说我们要求时间,要求人员,刚才也看到短片上,随机抽取学生,这样在程序上大大降低了可能出现暗箱操作几率的可能性。
(2006-04-18 15:31:52)
[林蕙青]:
第二,在管理上给予保障,比如说我们要求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等。
第三,监督保障。监督保障刚才我也提到了,我们要求三个公开,另外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建立起通畅的学生申诉、投诉的渠道。刚才三位院长也都介绍了学校各自的做法。
还有就是权益保障,就是我们的复议制度,如果学生确实感到有不公正的待遇,可以提出申诉,学校或者招生单位要组织相关部门,经过核实情况之后,要组织复议。我们在整个制度的构建当中,通过各个方面,包括程序、管理、监督、权益等各个方面的保障,来实现刚才这位记者提出的问题,保障它的公平和公正。
(2006-04-18 15:34:17)
[新京报记者]:
现在考生复试不合格会有哪几种情况?如果复试不合格,是不是意味着不予录取?
(2006-04-18 15:35:27)
[张凤有]:
研究生招生,是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选拔。高层次,就是研究生考试和高考不一样,它是分382个学科来进行选拔的。研究生选拔当中,复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要考察得全面、重点。在复试不合格当中,我认为有两种不合格,一种不合格是专业素质能力,他的综合素质方面不符合专业的要求。第二种不合格是,因为学校层次不同,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复试合格的标准和要求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说复试不合格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可能。应该讲,在复试当中,学校对不合格处理得很慎重,一般要经过导师小组的积极讨论,要经过院系工作小组的研究,最后要报校领导小组,才可以做。在研究生招生当中离散度大,个性化强,所以在研究生复试,对个性化的考察更为突出,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对个性化的考察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各个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学科特点进行深入的考察。
(2006-04-18 15:37:26)
[陈皓明]:
我补充一点,刚才这位记者讲不合格,如果真是不合格,我们不予录取。实际上我们遇到的多数不是0和1的判断,多数遇到的是程度上的差别。大家知道我们在选择复试生的时候,尽可能控制在100%—200%之间,如果说绝对不合格是不可能的,大量遇到的是程度上的差别。所以,在实施复试标准的时候有一定的定量指标,得出的结论常常是可以排序来考虑问题的。在我们清华来讲,我们把复试和初试的权重各占一半,结合考虑。所以,我想完整地说应该是这么个情况,是根据程度来进行优选的问题,对不合格的人确实不录取。
(2006-04-18 15:41:41)
[佟家栋]:
我补充一点。不合格不录取,陈院长讲的有些是合格,但是程度上有差别,对于这样的人怎么办?实际上教育部有一个明确的文件规定,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在一个学校内部的不同的二级专业当中调剂,一级学科门类里二级学科可以调剂,所以在本校其他相关或者相近的二级学科,还有可能参加复试的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第二个好的办法,如果这个学生不符合34所自划线的学校,如果他的成绩还高于全国划定的复试分数线,他可以调整到另外其他的学校去。教育部一直鼓励各个学校要积极做好这个工作,实际上考34所自划线学校的考生,有两次到三次可能被录取的机会。我们觉得这个制度对考生来讲也是非常负责任的制度。
(2006-04-18 15:42:38)
[中国日报记者]:
我想问几个关于申诉和复议的具体的问题。第一个问题,程序上的问题,如果学生对于复试的结果有异议,他要向学校提出申诉的话,是不是只要申诉了,学校就会给他开展复议的过程?如果不是的话,学校选择复议开展的时候有个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申诉会受理,什么样的申诉不会受理?第二,在时间上有没有相关的规定,比如说20天之内给你复议的结果?是不是学校复议的结果就是最终的结果了?学生就没有更多的渠道再向高级的指导单位去反映。学校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复议?是根据当时的成绩单还是全程录像回放进行?
(2006-04-18 15:43:34)
[张凤有]:
因为我是招生处处长,经常接触这方面的情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说考生申诉的渠道很畅通,我们处理的时候经常接到考生的电话、信访,应该说根据我们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制,分很多不同的情况,属于学生对试卷、成绩,包括阅卷当中不准确的,这种情况比较多。这类情况我们按照现在招生管理、考试管理的规定,学生可以向招生单位提出这方面的申请,由招生单位和省级招办对他的试卷进行代复核,复核主要是复核有没有漏判,有没有计分错误,对阅卷本身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在阅卷方面不做辩论。
第二种情况,考生对复试当中所遇到的不公正,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果属于个案,个别导师或者其他问题,比如招生单位根据本校的招生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是对学校招生办法或者招生程序有些什么不清楚和不满意的地方,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再次进行反映。我们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学校的招生办法再审核一下,如果符合国家教育部法律规定的程序,属于学生不清楚的,再解释一下。学生如果对学校的处理结果,对教育部的一些答复还有其他的不满意的地方,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解决。
(2006-04-18 15:45:07)
[北京劳动午报记者]:
据我们了解,现在有些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盲目地跨系、跨专业报考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他们当时就是通过一段时间内密集做题、死记硬背通过了初试,有些甚至比原来专业学生的分数还高。我想问三所名校的代表,你们在复试中怎么来选拔真正适合做研究的同学,避免急功近利的考生来进入贵校?
(2006-04-18 15:46:47)
[陈皓明]:
刚才讲的这种情况是有的,这种情况如果光是凭初试成绩进行录取的话,必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这种情况,这恰恰是我们所不希望的。研究生应该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对自己从事的学科有强烈的兴趣和相应的基础,这也就是我所理解的教育部为什么要加强复试和面试。因为在面试过程中可以用各种角度来测试这个问题。我介绍一个例子,我们电子学科曾经出现过一个例子,比如说让学生说出来所报考的学科目前研究的前沿方向和热点,比方说让学生介绍一下你所接触到的主要学术期刊的特点,像这种问题,你如果不是对这个学科有强烈兴趣的话,如果说平时不注意积累的话,光是应付考试那几门科目的话,我想大概就会考砸了。另外,还需要在面试中提出一些现场的问题,比如说电子设计里当场设计一个电路,给你10分钟的时间你去设计一下,根据你的设计教师再提问题。所以,实际上在面试过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测试。这样一种制度和这样一种做法,就是为了避免刚才这位记者提出的问题。
(2006-04-18 15:48:14)
[生玉海]:
我再补充一下,我也给大家举个例子。刚才这位记者问死记硬背的学生怎么把他考出来。比如说我们的理科学科,他们是这么复试的,有的学生连抽两道题目都答不上来,按道理说可以不给他机会,但是我们问他,你觉得你对哪方面感兴趣?你对哪方面比较拿手?他说了以后,先生们往往采用追问的方式,你说了一追问二,这样追问下去,到学生张口结舌的时候他就可以走了。参加复试的先生,通过一轮轮的追问,基本上对学生运用这门学科的能力、宽度和深度就掌握清楚了,我们还是相信教授、专家们的判断。
(2006-04-18 15:51:06)
[佟家栋]:
我补充两点。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们复试本身就是要避免死记硬背的学生可能进来,他没有在这个专业当中发挥潜力的素质,复试就是要避免这个事情。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排斥学科的交叉,我给大家也举个例子,比如数学和经济学的交叉,我们现在经济学里越来越注重数量分析,在数量分析的时候,我们希望有数学背景的一些学生,上了四年的数学本科之后,跳到经济学里搞经济研究。去年我们发现在考生当中有4名学生数学考了150分,满分,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看?所有这4个学生,专业有的得40分、50分,我们让他复试,看看他是不是对经济学专业感兴趣?如果他也很感兴趣,确实学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那么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他的基本能力可以,我们也录取,并不是完全排斥别的专业。结果我们去年做了这个事情以后,今年南开的经济学专业里出现了38个数学150分的,为什么呢?我们在防止一些死记硬背、低素质学生的同时,我们鼓励学科交叉,鼓励综合素质比较强的人也能考到不是本科学历专业里。这两个方面实际上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探索,否则就没有各个学校自主权的破格录取。
(2006-04-18 15:52:22)
[王旭明]:
还有两个问题是记者们在电话采访里要求给以答复的。一个问题是问在复试中落选的考生,是否还可以参加其他招生单位的复试?如何参加调剂的复试?另外,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考研究生的辅导班,教育部对这些辅导班是什么态度?
(2006-04-18 15:54:08)
[张凤有]:
研究生的复试不合格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其中之一是有的学校对复试合格的要求有差异,在这个学校或者因为复试不合格,不符合这个学校的水平要求,或者因为学校的招生名额限制,有些学生可能要面临着二次调剂。在现在来讲,只要是符合教育部复试最低分数要求的考生,都可以参加调剂。为了方便广大考生进行调剂,今年教育部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专门开辟了调剂信息平台。报名和信息发布都在这个网上,考生可以自由地登录。以前考生调剂都经过同学推荐、导师推荐、朋友推荐,渠道比较窄,信息环节也比较窄,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以后,极大地方便了考生的调剂。据我们初步统计,截止到4月16号,我们的网站访问人次是244.5万。据我们昨天的统计结果,接近有76555名考生通过这个网站填报了调剂信息,目前有42732名考生得到了调剂的复试通知。我们通知复试的人数占参加调剂考生数的44.7%,这个网站对大家来讲,服务是很方便的。
关于社会上考研辅导班的事情,我们教育部一贯是不赞成的,根据教考分离的原则,2004年,教育部就发布了严禁招生单位办理考研辅导班,今后教育部要加强管理。
(2006-04-18 15:55:15)
[王旭明]: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提问就到这里。复试的改革应该说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是一个改革的产物,希望媒体关心、理解和支持,因为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改革才能不断前进,而这个前进将是国家民族之福,千家万户之福。
刚才林司长介绍研究生改革的时候,特别强调我们这次研究生招生改革是一个制度建设,她特别提出制度建设就包括制度设计、执行、反馈和讨论等。我们说制度建设、制度改革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由此我也想到我们国家很多具体的工作都有待于改革,比方说大家很关心的大学生到基层去创业,建功立业,我们建国以来就鼓励,在新时期、新情况、新形势下,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有什么新的形势、新的特点?我们知道北京有些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河北邯郸也有大学生到农村服务。湖北省有几千名大学毕业生活跃在湖北农村,他们是怎么进行制度设计来推进这项工作的?教育部对这项工作持何态度?今后如何推动这项工作?明天将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各位继续关注。
(2006-04-18 15:5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