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营造出一个“百花齐放”的高技术大环境。然而在电脑操作系统与芯片这软、硬件两大核心领域内,以微软视窗和英特尔芯片组成的“WINTEL”架构却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容忽视的垄断现象。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IT业垄断现象与对策研讨会”上,多位知名专家就此指出,中国IT产业存在着严重的垄断现象,尤其是微软、英特尔分别在软、硬件领域的垄断,不仅让中国广大消费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在信息安全、政府采购、知识创新等多方面带来了消极影响,损害了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帆介绍说,在信息安全领域,存在着自然垄断、行为垄断和法定垄断等不同的垄断行为,盘根错节,“信息安全的垄断正危害着国家安全。”张帆指出,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需要依靠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扶持,充分强化我们在政策、市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弱化国外厂商在商业能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突破对手在此方面的垄断局面,开创依靠自主创新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新局面。
中央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张碧涌指出,在政府采购领域,在标书规范和采购过程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条款和做法。这主要是因为在IT产业存在着严重的垄断现象,一些人不了解相关的产品竞争情况,在标书公开的时候已经产生了垄断的现象。他举例介绍说,如在采购电脑的标书中指明要求采用英特尔奔4以上芯片、指定软件版本等,这样的局面对我国的自主创新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在一年前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评选中,由中国曙光公司研制的“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曾跻身十强,引起世人瞩目。曙光公司副总裁王成江就此谈到,他们坚持开放合作的意识,独立自主、科学创新的技术路线,取得了自身的发展。“垄断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垄断让用户不知道还有别的选择;打破垄断,需要更多企业自主创新,没有强大的企业,谈不上信息强国。”
“中国IT产业深受垄断之害”,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他以芯片领域为例介绍说,尽管AMD相对价格便宜,尤其是在64位技术上领先于英特尔,但因为英特尔的垄断,我们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倪光南特别提出,软、硬件的垄断形成已久,但正逐步形成的软件专利垄断更需要及早防范。微软正竭力扩大自己的专利,已经获得了4000多个专利,“甚至申请‘在一个文档中加入和去除空白’这类很难被认为是创新的专利”,这些都提醒着我们,中国对软件专利问题应及早制定对策。
“垄断是坏东西,但是大部分的垄断不是违法的”,中国法学会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晓晔解释说,“反垄断实质是指反对私自操纵价格的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核心是反对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她介绍说,中国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垄断带来的危害,正积极推动《反垄断法》出台。(记者潘治 )
新华网 2005年8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