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国: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迅猛发展不可复制

发布时间: 2015-11-12 10:30:10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振红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李进国 公益 慈善 事业 慈善法 公益慈善事业 公益项目 慈善捐赠 论坛 公益组织 民生周刊
第九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举行 解读慈善立法
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会长、原民政部办公厅副主任李进国发言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王振红) 11月11日,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的“第九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暨第二届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公益理事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探讨慈善立法与公益慈善的影响”。

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会长、原民政部办公厅副主任李进国在会上介绍说,1990年代中前期,中国的公益慈善连概念都未形成,“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也是随着1995年在北京举办世界妇女大会而被植入的。当时所有的工具书都对“慈善”作出了语词性的注释:“仁慈、善良”。

李进国曾在中国社会报发过随感:《浅谈社会工作的三点借鉴》,在国内率先提出“名流社工”、“夫人社工”概念,在今天看来,切合了包括社工、志愿者、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公益慈善领域对知名度的要求。新千年之际,在中国的公益彩票面临发展方向上的重要选择时,李进国提出“中国公益彩票的本质属性是募捐,不是金融,而募捐是不能放开走市场化道路的。”

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要晚于改革开放的进程。李进国认为,应当以国内第一家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的正式成立为发端,至今只有短短的二十一年。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常会审议并公布了慈善法草案,一旦正式公布,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就步入了依法治理的轨道。“正是这二十一年的积极探索、推动和实践,是我们这些实际工作者无上荣耀的事,二十一年的时间板块不可复制。”

李进国介绍说,1991年中国长江中下游严重水灾,中国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吁请国际援助,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却意外带动了国内外海量的救灾捐赠。由于没有非政府机构,这些救灾捐赠的接收、运转、分配和使用不得不由政府组织来承担,超越了政府职能,且不合公益捐赠的规律,这就催生了非政府公益组织。这二十一年的时间板块中,经历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水灾、张北地震、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及后来的红会风波,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在萌芽期就经历了迅猛发展,其中不乏大风大浪。

李进国指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在这二十多年中的迅猛发展是不可复制的,是一种“非常态”。常态的公益慈善更讲究两个铁律:公开透明、日积月累。比之这二十多年的大风大浪、迅猛发展,未来依法治理的公益慈善事业将更突出表现为涓涓细流、持续发展。时间,是检验公益慈善的唯一法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