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通过正常途径表达慈善诉求
近日,在成都市武侯区航空路新希望大厦外,一名身绑玫瑰花的男子携14名大学生集体下跪,他们手持玫瑰,并举出广告牌要求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借款100万治病,广告牌上还写着“借我100万,我打工还你一辈子”的字样。据了解,这名男子叫莫向松,是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
新闻引来很大的争议:这样的方式对不对?众所周知,自愿捐献是慈善工作的基本准则,更是慈善事业能够长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石。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采用各种手段来强迫捐助者捐款。道理也很浅显,若索捐成功,无疑会引起更多效仿者;若不成功,被索捐者将背负骂名,无端地处于舆论漩涡之中,二者都将使捐助者不堪重负。莫向松的处境固然令人同情,但这种行为违背了慈善伦理,社会不应鼓励。
对于莫向松来说,他最应该走的是正常的慈善途径。比如,求助红十字会、社会性慈善组织或者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通过网上呼吁的方式募集善款。事实上,通过正常渠道成功获得捐款的例子数不胜数。前不久,暨南大学一位同样患有白血病的同学在网络上获得大量捐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近年来,中国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国年度捐赠从2005年以前的不到100亿元提高到2008年以后的800亿到1000亿元之间。与公益慈善相关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2004年,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和基金会在内的三类社会组织为28.9万个,而到2012年底这一数量达到48.9万个。基金会2004年还只有892个,而目前已经达到3000多个。许多企业家主动捐款建立基金会,以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可以说,在当今中国,寻求慈善帮助的途径越来越多。像莫向松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应该寻求这些正常途径,通过集体下跪这样的过激方式反而效果适得其反。在郭美美事件、王石汶川地震捐款事件之后,中国民众的慈善心态也逐渐成熟。在此次事件中,某门户网站的民意调查显示,有接近六成的公众认为:这不是借钱是“要”钱,算是道德绑架,有接近三成的公众认为:为追求活命的机会可以理解,但用错了方式。换句话说,近九成人认为此举不妥。
关于事件本身的是非,公众基本有了公论,但这件事还有值得思考的地方,那就是,为什么莫向松或者不少类似莫向松的人会采取这种激进的方式?事实上,这不是莫向松第一次策划这种活动,此前,他曾在成都的一块草坪上策划了“裸晒”晒死癌细胞的活动,引来不少本地媒体关注。如一方面,我们要承认,我们的社会救助机制的确并不完善,导致很多人需要通过这些激进的方式博取眼球,获得社会关注,从而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这种过激方式也或多或少成为一些人绑架公众绑架舆论的工具。对他们的不幸理应同情,但这样的方式却并不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