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离美国式“高效慈善”有多远?

发布时间: 2014-06-26 14:21:14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董小娇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陈光标 慈善 高效慈善 捐助 道德 高调慈善

比尔·盖茨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的富人购买了很多西方国家富翁品味的东西:艺术品、私人飞机、葡萄酒和爱玛仕手袋。但他们还没有接受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慈善”。陈光标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中国富翁也热衷慈善——美国时间25日中午,陈光标将在纽约中央公园的船坞酒店邀请1000名穷人、流浪汉免费用餐,并分发每人300美元。

陈光标是在上星期的《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刊登这一邀请广告的。其中,《纽约时报》是半年前陈光标宣称愿倾家荡产收购的媒体,不知其主编在刊登这则广告时做何感想。言归正传,陈光标这则广告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媒体和美国媒体都高度关注,对于陈光标的评价铺天盖地,毁誉参半。

面对陈光标在美国一掷千金的豪举,有的国人大声疾呼:中国更需要你。似乎陈光标漂洋过海到美国做慈善有些舍近求远,而且国内也有一部分人仍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们是否应该比美国人优先得到援助呢?慈善本没有国界,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慈善是超越国界的人性表达和文化传播。在2007年,比尔·盖茨曾宣布,五年内捐资5000万美元来帮助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人家能主动上门来帮助我们,我们为何就不能走出国门去帮助他人?如果因为陈光标是中国人,就将优先救助国民设置为一个慈善的标准,这难免有些“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家子气,而且也是对慈善本身的一种道德绑架。

陈光标的善举惠及了很多人,但他的“高调”同样也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高调行善是陈光标的一大特点,他说,高调慈善是受到雷锋精神的启发,做好事就要告诉别人,目的是带动更多的人来做好事。

然而,这种方式却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此次陈光标美国大宴穷人,部分中国媒体称之为高调作秀,美国媒体更是毫不避讳地将他称为“古怪的中国大亨”。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委屈”了陈光标,这次活动并不存在弄虚作假,毕竟陈光标付出的是真金白银。

那么,为什么陈光标在美国为穷人一掷千金却没有买来好口碑呢?陈光标的慈善方式跟美国富豪不太一样,美国人做慈善注重机构化和协调性,而且实在、低调,比如比尔·盖茨建立一个基金会,这种方式更为长远。而陈光标此次慈善活动更像是一次性的广告宣传,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

晒钱、发钱、砸车、送房,陈光标的慈善活动总是率性而为,让一部分人另眼相看,又让另一部分人嗤之以鼻。但不管怎样,陈光标在以他的方式为慈善事业发声,而“陈式慈善”在方式上的不妥之处也让更多人思考如何才能形成合理的“高效慈善”运作机制。

“陈式慈善”距离“高效慈善”有多远?首先,陈式慈善缺少人文关怀,在他的慈善活动中,被援助者像贴上价签的商品一样暴露在媒体的聚焦之下,这种“义举”在物质上是施救,在精神上则是施虐。其次,“陈式慈善”过于简单和短视,仅停留在“授人以鱼”的层面上。以此次美国穷人之宴为例,陈光标将焦点放在“宴请”和“发钱”之上,使得这次慈善活动更像是弱者们一次短暂的狂欢。相比之下,沃伦·巴菲特的做法高明得多,他连续15年在线公益拍卖与他共进午餐的机会,并与嘉宾分享投资经验。同样是“宴请”,陈光标让人得到的是一时之利,而巴菲特则教人生存的长久之计。

马云曾经说:把钱捐出去挺难。以公众能普遍接受、科学合理的方式把钱捐出去更难。乐善好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是“富人该如何经营慈善事业”却是一个近几年才进入公众视野的一个新话题:富人是否该捐、该捐多少、怎样捐助、政府扮演什么角色。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并不成熟,还没有形成“高效慈善”的运作体系。其实,媒体和公众与其为陈式慈善“欲人知”还是“不欲人知”、“高调”还是“低调”、“真慈善”还是“假做秀”这样的问题争论不休,不如关注如何才能使“陈式”慈善实现从简单到高效的蜕变。(文/董小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