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成本太低,得到的好处太多”
动机不外乎名与利
“这只是冰山一角。”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盛希贵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照片造假的案例可谓层出不穷。他认为,“滥用数字技术,追求影像完美,用于骗取名利”是假新闻照片的共性,而造成新闻照片造假泛滥的主因是“造假者急功近利、评奖标准有误区”。
他解释说,由于电脑技术发展很快,使得新闻照片造假越来越简单,另外,新闻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它是一种残缺美,以突出信息为主,而在评选过程中,部分评委过于追求画面的完美,相对忽视了新闻照片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这种评价中的误区是造成新闻照片造假行为泛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现代媒体的竞争愈发激烈,为吸引读者,部分媒体主动对新闻照片进行造假,以求得更为“真实”和“吸引眼球”的效果。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加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利益的驱动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有了利益驱动,媒体将利用一切手段迎合‘读图时代’的要求,使得虚假新闻照片屡禁不止”,许林举例说,“比如,照片获奖后,工资、职称、地位都随之提高。造假成本太低,而得到的好处太多。所以经常出现‘造假者死不认账,主管方无所作为,结果多不了了之’的局面。”他认为,这次藏羚羊假照事件的处理是一个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展江也表示,媒体不自律,追惩不严厉,是造成目前假新闻照片泛滥的根本原因。
“通过制度建设修正功利之心”
建立公开严肃的处理机制
“新闻摄影打假是个系统工程,”盛希贵认为,“新闻摄影圈里的功利之心,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加以修正;新闻摄影队伍混杂和参差不齐,只有加强新闻摄影教育和培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许林也认为,要杜绝新闻照片造假,进行制度建设迫在眉睫。他表示,要建立“问责制”、“不良记录制”等,提高造假成本,降低打假成本。
他进一步解释说,一旦编辑记者犯了这方面的职业道德错误,所属媒体的总编辑、社长应负相应责任,“在藏羚羊假照事件的处理上,当事人刘为强被解职,其工作单位《大庆晚报》的总编辞职,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另外,对于获奖作品,建议在第一时间进行真实性检查,一旦有问题,就立刻取消其入围资格甚至获奖资格。还要将造假者纳入不良记录名单之中,进行惩戒。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贺延光也表示,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马上公开严肃处理。这种机制应该尽快建立起来,对今后的评选很有好处。
对于新闻摄影教育,盛希贵表示了一定的担心。他认为,目前国内的新闻摄影教育不断萎缩,有相当一部分摄影记者的新闻专业素养并不高,他们过于强调画面的美感,而不重视新闻的真实性与信息量。他强调,“教育界要重视起来,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出一批具备高素质、高水平、懂新闻的新闻摄影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新闻照片的造假现象。”(记者 杨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