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8-03-02 16:49:27  |  来源:河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发展,建设,推进,实施,加快

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坚持协同融合,统筹全省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研究实施全省区域产业布局规划方案,支持各地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环京津地区,着力做优承接文章,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等高新高端产业,培育壮大创新型经济。沿海地区,加快港口功能升级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沿海经济带,培育壮大外向型经济。张承地区,着力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冀中南地区,坚持开放和开发并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和内联式发展互促并进。支持省会现代化、国际化建设,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进“五级两规一导则”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多城同创”,办好省第二届(秦皇岛)园林博览会。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县城建设攻坚行动,稳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年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5%左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统筹城镇建设与园区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促进产城教融合发展,加强财源建设,提升综合实力,争取更多的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二)推动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以高质量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的投资,实施省级440项、市级3000项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8000亿元左右。以高质量供给扩大消费需求。实施消费促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四大专项行动,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性消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办好第三届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力争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以上。以高质量出口带动产业升级。扶持百强出口企业和潜力较大企业,培育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出口领军企业。打造100个以上县域特色产业外贸基地。积极申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布局建设海外仓和河北名优商品展销中心。以高质量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全面落实重点企业联系服务“五个一”机制,扶优做强骨干企业,培育壮大一批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领域,释放民间投资活力。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硬仗,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造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企业家是财富的创造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要尊重、支持和爱护企业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家热爱家乡、发展家乡,真诚欢迎外埠企业家投资河北、共谋发展,使广大企业家感受到亲商、安商、富商的河北温度。

(三)加快建设创新河北。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坚持创新竞进,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全面创新的核心位置,深入落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和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年内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创新机构倍增计划,争取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布局河北、布局雄安新区,大力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75家。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打造产业链配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支持保定、廊坊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力争创新型县(市、区)达到35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规划建设科技成果展示国际化平台,完善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加快建设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年技术交易额达到320亿元。全面释放“双创”活力。实施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倍增计划,建设一批创客空间、创业工场、创新创业社区,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20家、众创空间80家以上。

(四)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必须打好转型升级硬仗。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促进增量优质、存量优化,努力实现在破中立、在消中长。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制定实施去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更加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倒逼去产能行业向高端、优质、新兴产业发展,年内压减钢铁产能1000万吨以上、煤炭1062万吨、水泥100万吨、焦炭500万吨、平板玻璃500万重量箱、火电50万千瓦,钢铁“僵尸企业”全部出清。千方百计降成本。开展“降费减负”专项行动,落实“降税减证提标”三项措施,力争全年降低企业成本300亿元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开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滚动实施10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培育5个智能制造示范园区、100个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真落实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设计+”产业链,带动产品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提升。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大数据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高端装备制造等10个领域为主攻方向,实施高技术产业化、标准体系创建等六大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局部强势。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加快服务业扩规模提质量。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与涉军单位战略合作,支持军民融合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加快推进光启新材料、华讯方舟太赫兹等项目,抓好27家国家级和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年内军民融合企业达到750家。

(五)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质量成就未来,没有质量就没有未来。要将质量理念固化为质量意识,内化为质量自觉,转化为质量行动。落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以高质量创建名品牌,以高标准、高质量、名品牌构建河北信誉。强化标准引领,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全覆盖的新型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参与制定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培育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标准领跑企业,促进新技术向新标准转化,年内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国际标准90项以上。提高质量水平,组织开展制造业、消费品、服务业等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行动,强化质量基础科研。全面实施质量管理提升“双千双百”工程,鼓励引导我省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中国工业大奖,培育更多“河北工匠”,增强行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品牌培育,继续推进千项新产品开发、千项品牌培育“双千”工程,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挖掘打造知名品牌和“百年老店”。完善诚信体系,整合信用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引导市场主体以信誉赢得市场、赢得效益,增创发展新优势。

(六)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改革是活力之源,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认真落实中央的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照后减证”为关键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着力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抓好国企改革10项试点,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推进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审批核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潜力。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全面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妥开展环保税改革。抓好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实施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更多的本土企业在沪深交易所和境外上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投入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抓好定州市“三块地”改革试点和16个省级以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搞好第四次经济普查。统筹推进教育文化体育体制、“三医联动”、监察体制等领域改革。要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制定实施加快形成新时代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政策措施,更多调动全球资源,跨出小天地、构建大格局。强力实施精准招商。分级制定完善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用好达沃斯论坛、“5·18”经洽会、友好省州等平台,加强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合作,下大力引进国内外龙头项目和产业链关键项目。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依托海外产业园区和重大合作项目,促进装备、服务、技术标准走出去。突出重点国别、聚焦重点产业,支持钢铁、光伏等优势产能走出去,抓好中塞友好河北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国际产能合作样板工程。鼓励企业并购国外资源、先进技术、研发团队、营销网络,提升国际价值链分工地位。力争全年对外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中外合作产业园、省际合作产业园创建,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

(八)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现到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等各个方面,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抓好4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建设,粮食产能稳定在670亿斤以上。发展科技农业,围绕18个农业特色产业和产品,构建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绿色农业,大力推广节水小麦品种和配套技术,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6万吨和1600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质量;发展品牌农业,年内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达到1020个;发展质量农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农产品质量检测整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加快推动农村全面进步。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平安乡村创建行动,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加大对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发展股份合作制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农民创业就业,发展畜牧、蔬菜、果品等特色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抓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  1  2  3  4  5  6  7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