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8-03-02 15:50:27  |  来源:福建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发展,建设,推进,加快,实施

(四)着力开放发展,不断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

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核心区。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经贸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用好“9·8”投洽会、东盟博览会等平台,扩大经贸交流,探索在海丝沿线重要节点国家和地区设立经贸联络处。加强港区、航线和联运通道建设,推动海丝与陆丝对接。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加强优势产业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打造“丝路明珠”。

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对标国际先进规则,聚焦商事、投资、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出创新举措,加强系统集成,加快复制推广。加快推动福州物联网产业基地、厦门航空维修基地、平潭国际旅游岛等重点平台做强做大。建设两岸检验检疫合作试验区,扩大两岸检验检疫数据交换、源头管理和口岸验放范围,提升“三创”基地建设水平,促进闽台货物、服务、资金、人员流动更加便利。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开拓国际市场,拓宽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对接渠道。支持外贸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出口供给,提升出口质量。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发展。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扩大离岸外包业务领域和规模。借力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积极有效扩大进口。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建设,推进“三互”大通关改革,持续扩大口岸开放。坚持引资引智并举,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精准对接世界500强、民企500强、台湾百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推进侨务引资引智工作,加强与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社团新骨干的沟通联络,培养侨界新生力量。推动闽港闽澳携手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深化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合作。

推进闽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一是深化闽台经贸合作。完善与台湾工商团体、行业协会对接机制,深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合作,增强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承载功能,鼓励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支持台湾金融机构拓展福建市场。启动“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推广台胞权益保障联席会议机制,维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二是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和学习生活。探索建立在闽台湾青年联谊会,建设一批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闽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闽台文创基地、台湾青年体验交流中心。三是深化民间基层交流交往。办好第十届海峡论坛、第三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等重大活动。充分发挥祖地文化优势,扩大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加强涉台文物保护。新建一批对台交流基地,支持同名同宗村乡亲密切往来,创新两岸村里对接合作模式,鼓励更多台湾同胞来闽参访。提高“三通”服务水平,拓展海空直航,推动增开两岸直航货运航线,完善互联互通合作机制。四是推动区域先行先试。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创新两岸融合模式,加快建设两岸同胞融合融洽的共同家园。积极探索为台湾同胞在闽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推进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厦金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与金马地区交流合作,完成大陆向金门供水工程建设。

(五)着力共享发展,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程度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重点再聚焦、措施再精准、保障再强化、成果再巩固,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国定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省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期摘帽。精准落实产业、就业、搬迁、金融、健康、教育、低保兜底等扶贫措施,实施“千企帮千村”计划,完成“造福工程”搬迁1.5万人。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实施第五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改进考核监督,加强动态管理,构建稳定脱贫、有序退出机制,做到真脱贫、脱真贫。

加快补齐民生重点领域短板。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多渠道扩充学前教育资源,省级财政支持新建公办幼儿园100所,健全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机制。实施城镇中小学扩容工程、薄弱初中提升计划和义务教育提升工程,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推动中考中招和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计划,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多渠道解决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教师培养、研训体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二是加快健康福建建设步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现代医院管理、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分级诊疗、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组建省属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推动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促进“三保”深度融合,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力实施结构优化、学科完善、龙头提升、基层基础、中医固本、公共卫生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健康等8个工程,推进省儿童医院、疾控中心、妇产医院等项目建设,加强老年人、妇幼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等领域。办好第16届省运会、第10届老健会。三是有效保障老年人服务需求。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150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00个农村幸福院,实施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工程。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壮大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以上,6月底前完成已建养老机构安全达标和设立许可。统筹推进城乡老年教育,加快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和远程老年教育。四是加快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治堵、治涝、治污上下功夫,实施交通畅通、水环境治理、供水安全、防洪防涝、城乡洁净、管网建设、景观提升、配套服务和智慧城市等9大工程,完成投资2400亿元。新增城乡公共停车泊位3万个以上。开展新一轮“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新建改建公厕2100座。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一是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业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万人。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五统一、一调剂”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发展各类商业医疗保险和健康保险。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完善城乡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办法,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三是保持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成棚户区改造4.3万户,增加公租房实物供应,加快推出共有产权住房,福州新开工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5000套、新增供应5000套,厦门新开工12000套、新增供应8000套。四是着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帮扶少数民族乡村加快发展,做好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从讲政治大局出发,加强底线思维,提升风险意识,科学研判、提早预防、坚决化解。一是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坚持分类施策,有效压降不良贷款。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和全口径监测,规范运作模式,稳妥处置隐性债务,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监管,坚决防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交易场所风险,坚决查处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二是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完善保障性住房价格管理政策,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坚决遏制投机炒房,严厉查处捂盘惜售等不良经营行为,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切实维护公共安全。以“四个最严”治理“餐桌污染”,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加快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省,确保食品安全。全面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考核组要求,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保障生产安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网格化社会治安管理模式,加强行政调解和行政复议工作,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完善农村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完成乡镇防汛指挥图编制,全面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切实提升防汛防台风能力。完善“1+10”防灾救灾机制,加强气象、地质、地震、红十字会等工作,建设避灾示范点200个,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0个,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  1  2  3  4  5  6  7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