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8年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武汉推动各项决策和工作全面落地见效的再落实之年,是武汉乘势而进、拼搏赶超的再奋进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七大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努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为全面复兴大武汉不断夯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建设,优化城市空间战略布局
以长江文明之心、长江主轴、长江新城(新区)为重点,优化空间结构,重构城市格局,增强城市未来发展竞争力,托起新时代伟大城市梦想!
提升建设历史之城。在武昌古城、汉口历史风貌街区、汉阳归元片区,实施生态复修、老城复兴、文脉复归工程。规划建设新长江文明馆。推动文化交流、综合演艺、时尚创意、文化科技等功能区连片发展,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展示区。
优化建设当代之城。推进“五轴一体”,精心打造长江主轴。加快建设左右岸大道示范段和沿江景观阳台。提升景观照明,推进大桥美化,实施沿江、垂江道路综合改造。开展滨水岸线生态修复。
规划建设未来之城。全面做好规划、收储、管控、建设等工作。完成编制长江新城(新区)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起步区城市设计。规划长江科学城、“城市水库”、综合管廊等项目。深化完善区域股份合作制,健全经社分开、统分结合的运行机制,积极引进央企、民企、外企等企业参与长江新城(新区)建设。争取获批国家级长江新区。
(二)扎实推进高效高新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围绕“一转型两手抓三融合”,深化“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实施“万千百工程”,加快打造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6个千亿产业上水平,突出抓好20户百亿企业增长,加快推进一批准百亿企业成长壮大。抓好“两个50%”,做大做强11个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左右。落实好“零土地”技改政策,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工业投资增长1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服务业六大跨越工程,打造九大特色鲜明、业态高端的服务业发展片区和商务功能区。加快建设中部金融中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引进金融机构8家以上,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贷款户数、申贷获得率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推进全域旅游大发展,实施六大计划,擦亮“五色旅游”名片,打造“一轴一心一山三城百湖”新格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会展经济。推动汉正街等传统商圈转型发展。实施新消费引领计划,大力发展新零售等新业态。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融合、高附加值现代都市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800亿元、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140亿元。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农村电商发展“百千万工程”。
深入推进招商引资、资智聚汉。紧紧围绕“八个延伸”,持续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突出国际招商、海外招商,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持续推进“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加快发展校友经济、菁英经济、院士经济、“海归”经济等新经济。深化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落实好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收入系列政策,综合提升各类双创平台功能,努力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激励大学生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深化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推动新一轮校友招商。深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组织5场大型对接活动,大幅提升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深化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探索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规划建设海外创新中心,继续引进诺贝尔奖科学家,举办国际创客大赛,聚集全球创新能量。创新推进智库建设。我们要深化“大学+”模式,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新时代校友经济,助校友成就事业,为城市赢得未来!
进一步做强区级经济支撑。推动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开展二次创业,打造“五谷”“四都”“三港”,进一步增强极化效应。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推进“新两园”建设,各中心城区分别建设2个以上小微企业科创园,国家级开发区、跨三环线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分别建设1个以上现代产业园,提高园区投入产出比。支持中心城区加快推动服务业迈向中高端,支持新城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展“项目落地建设竞赛年”活动,统筹推进210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京东方10.5代线、东风新能源示范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往年开工项目投产2/3以上、往年签约项目开工2/3以上、当年新签约项目开工1/3以上,切实推进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