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8-03-02 15:30:08  |  来源:菏泽市政府网站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发展,建设,推进,实施,工作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以更高层次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增长动力和发展活力。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破、立、降”并举,进一步推动更多优质市场要素向高质量发展聚集。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深入开展“四评级一评价”行动,有序推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政策,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降低企业负担和成本。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积极搞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资格认定80%以上。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全口径预算编制,加快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改革措施,激发发展活力。加强国资监管,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加快推进菏泽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三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目标,推出事项清单,健全“一门办理、并联审批”机制,全面开展容缺受理审批服务。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基本完成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行网上办事、网上监管,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四是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外贸优进优出,促进外贸提质增效。重点培育机电、户外家具、牡丹产品等新兴出口产业,鼓励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进口。积极打造对外平台,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园规划建设,做好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工作,不断完善青岛保税港区菏泽内陆港功能,确保济铁物流园海关监管场站通过验收。支持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发展。

(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适应新阶段脱贫实际,狠抓“八个落实”,年内完成脱贫7.2 万人。一是聚力重点群体重点区域。实施深度贫困群众兜底脱贫,建立低保、养老、教育、医疗“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推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加快村台和外迁社区建设,建成村台18个。落实滩区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善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深化“三个一”扶贫工程。深化“一户一案”精准扶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完善“双向承诺”机制,逐户逐人细化帮扶方案。深化“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围绕贫困人口脱贫需求,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扶贫产业。深化“一人一岗”就业扶贫,提升扶贫车间建设、运营、管理水平,扩大贫困群众用工,让贫困户稳定获得收入。三是更加注重解决“三保障”。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制度,坚持长效常态公开管理,使每名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及时落实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集中解决 “四类重点对象”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落实医疗帮扶政策,全面推进贫困家庭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进一步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负担,防范因病返贫致贫。四是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健全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打好财政、银行、保险“组合拳”,建立扶贫基金,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扶贫投融资体系。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新增涉农资金集中用于脱贫攻坚。严格执行脱贫攻坚问责办法,从严查处侵害贫困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脱贫工作经得起人民、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七)全面强化环境保护,打造生态宜居菏泽。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标本兼治推进环保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是坚持铁腕治污。持续推进“气十条”,突出降尘、减煤、治气、控车等重点,重拳治理大气污染,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PM2.5、PM10等各项大气指标持续改善。提高整治标准,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治理。深入实施“水十条”,突出污水收集处理、河道综合整治、工业废水外排标准提升等重点,加大水污染治理,确保三条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实施“土十条”,推进土壤污染监管、治理和修复,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持续改善永久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巩固环保治理成果。二是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严格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升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供给能力。深入推进绿色菏泽建设行动,加快生态修复,打造优美生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三是构建长效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加强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智慧化监管平台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实现全市河段生态保护与治理责任的全覆盖。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机制,强化环保督察,加强环保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现代治理体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治理有机融合,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一是深化平安菏泽建设。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深入开展打霸治痞、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双重预防体系,深入开展隐患综合排查行动,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积极开展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和食品安全先进县区创建活动,打造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发展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事业,增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二是提升法治菏泽水平。健全均等普惠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一村一法律顾问。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咨询服务力度,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促进群众合理诉求依法及时解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平台建设,整合社会资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依法管理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等工作。三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社互动、社区减负,逐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治理重心向村居、社区转移,向社会需求、群众诉求转移,促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常态机制,发展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各类慈善主体,激发慈善工作活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巩固双拥创建成果,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九)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民生福祉。围绕补齐补强民生短板,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化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能力,推动校长职级制、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改革,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00所以上、补充教师4000名以上。健全中小学办学行为动态监管机制,严格规范办学行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加强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市职教园区,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平台,扩大就业培训,推动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加强困境儿童生活保障,建立健全基层关爱阵地和服务网络,提升农村“三留守”关爱保护水平。推动医养结合向纵深发展,全市新增养老床位3500张。三是推进健康菏泽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二、三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实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深化生育全程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优化人口性别比结构。提高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水平。推广全民健身活动联赛,举办各类比赛2000场次以上。四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新建非遗特色社区3处、非遗传习场所20处。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冬春文化惠民季、农村文化艺术节、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支持优秀民营艺术团体健康发展。统筹整合全市A级景区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创新营销宣传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五是抓好10个方面的民生实事。(1)打通市区全部42条“断头路”;(2)完成市区主要道路52个路口的全部渠化改造;(3)新建改造市区污水管网138公里,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4)在市区规划建设100处以小绿地、小公园、小广场和小停车场为主题的“口袋公园”;(5)在市区牡丹路、黄河路各建一座人行天桥;(6)开通市区到定陶及各县的城际公交;(7)新建改造市区公共厕所20座、农村厕所43万户;(8)对5.7万对夫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施农村适龄妇女 “两癌”免费检查8.9万人,实施1万名残疾儿童康复工程,实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治救助项目;(9)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处、农村幸福院266处,推进56处中心敬老院规范化管理;(10)新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启动“户户通”工程。

<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