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致力推动经济稳健增长。“稳”是为了更好地“进”。我们必须抓住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优化招商引资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专项考核办法,坚持用第一力度抓项目抓招商。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对省市重点项目实行“定时、定项、定向”调度,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开工、竣工投产。以产业项目特别是制造业项目为发力点,加快推进广汽传祺汽车生产基地、三宁化工年产60万吨乙二醇等新建项目,东阳光年产25吨冬虫夏草、江升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材料等一批续建项目。突出产业链招商,深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园区招商,重点引进一批龙头型、配套型项目,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0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400个。深化与中省企业战略合作,扩大与三峡对口支援单位经济协作,推动一批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常态化开展“联企业、解难题”活动。坚持“一企一策”,引导骨干企业聚焦主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和细分市场冠军。 支持中省在宜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深入推进产融合作试点,统筹用好生产调度资金、产业基金,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力争直接融资20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1家。完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好减税降费各项举措,推动民营经济主体增加、投资增长、质效增强。加快“小进规”“小进限”步伐,力争规上、限上企业分别新增100家。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家是宝贵资源。我们将着力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让企业家在振兴实体经济中创造新业绩、铸就新辉煌!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更好发挥债权人委员会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加快市县属国有投融资公司市场化转型,规范PPP项目操作,坚决遏制隐性政府债务风险增量。加强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企业互保等领域金融风险防控,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二)致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动能迭代更替是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我们必须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经济培育“双措并举”,让新动能尽快成为主导力量。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宜昌行动纲要》,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等五大重点领域,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仿制药生产基地。出台扶持政策,着力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民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推进页岩气、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化,努力打造“清洁能源之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引导更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扩大“两化”融合对标试点范围,确保新增国家级贯标认定企业2家。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设立1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加快实施安琪健康食品数字化车间新模式应用、三峡制药猇亭硫酸新霉素基地、三峡烟厂易地技改搬迁等67个重点技改项目,确保技改投资高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水平。强力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高标准建设宜都、枝江专业化工园区,引导符合标准的化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化工产品向高效环保肥料、精细专用化学品、高性能功能材料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深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力争新增地理标志商标2件以上、湖北名牌产品20个以上。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设立3000万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实施三峡大学科技文化产业园、枝江农旅电商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促进服务业提质增量,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园区物流、专业市场物流、产业集群物流、城乡配送物流为重点,引进培育一批物流骨干企业,力争A级企业达到70家。支持金融机构做强做优。加快发展商务会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产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深入实施千亿旅游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20%。加快整合“两坝一峡”旅游资源,全力攻坚平湖半岛征迁,积极创建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三峡大坝景区转型增效,支持三峡大瀑布创建5A级景区。启动长阳火烧坪、远安太平顶、点军白云山等度假小镇建设。支持枝江、兴山、长阳新建通用机场。继续推进12条旅游风景道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大戏。加快推进重点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推动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办好第28届中国厨师节。培育综合性服务业发展亮点。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力争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加快发展康养产业,推进亚行贷款养老综合服务、山城水都健康城、卓尔国际旅游小镇、榛子高山旅游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
全面激发“双创”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30个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据存储容灾备份中心。新增市级研发平台8家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加快孵化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新增在孵企业100家以上。加大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在宜转化,完成转移扩散和转化应用项目100项以上。支持宜昌高新区、西陵区创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力争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550件。落实“人才新政十八条”,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