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现代化报告阐述世界健康生活的时序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6 10:14:02  |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刘晨曦  |  责任编辑:刘晨曦
关键词:健康,世界,变化,期间,中国

健康营养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健康营养的世界前沿、国际差距和国别差异,这里以人均食物供应量和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率为代表进行分析。

首先,人均食物供应量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在1990~2013年期间,人均食物供应量的世界最大值在3700大卡/天左右波动,22个发达国家平均值在3300大卡/天左右波动,2013年世界平均值为2870大卡/天,国际差距逐步变。

其次,营养不良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在1995~2011年期间,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率的国际差距在不断缩小,2011年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率的世界前沿为11.9%,高收入国家为18.2%,中等收入国家为31.4%,低收入国家为35.8%,世界平均值为29.4%,中国为19.5%。

4. 健康状况的时序分析

健康状况涉及预期寿命、生育率、死亡率、死亡原因、发病率、自杀率、遗传和残疾、伤害和暴力、亚健康、口腔健康、精神健康等诸多方面。我们选择27个健康状况指标为代表;20世纪以来,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等7个指标为水平变量,传染性疾病等致死的比重等13个指标为交叉变量,7个指标仅有一年统计数据。

(1)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

在健康状况的20个指标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7个指标属于上升变量,6个指标属于下降变量,6个指标属于转折变量,1个指标属于波动变量。其中,出生时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的变化可以反映为水平变量的特点;传染性疾病等致死的比重、非传染性疾病致死的比重和伤害致死的比重可以反映交叉变量的特点。 

首先,预期寿命和预期健康寿命的变化。18世纪以来,出生时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特别是在1980年前后,有30多个国家的寿命最大增幅进入平台期(Dong等,2016);目前,世界平均预期寿命为72岁,高收入国家为81岁,中等收入国家为71岁,低收入国家为61岁。在2000~2015年期间,出生时预期健康寿命不断延长,2015年日本出生时预期健康寿命为74.9岁,美国为69.1岁,中国为68.5岁。在1960~2013年期间,世界多数国家潜在的寿命损失均大幅降低。

其次,生育率的变化。在1960~2014年期间,总和生育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存在国别差异;特别是西班牙、瑞士、俄罗斯、波兰等国的总和生育率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对“低生育率陷阱”理论提出了挑战。目前,总和生育率的世界平均值为2.5胎/妇女,高收入国家为1.7胎/妇女,中等收入国家为2.4胎/妇女,低收入国家为4.8胎/妇女,中国为1.6胎/妇女。与此同时,少女生育率也呈现下降趋势;目前,世界平均少女生育率为44.8位/千少女,高收入国家为19.8位/千少女,中等收入国家为41.0位/千少女,低收入国家为98.2位/千少女,美国为24.1位/千少女,日本为4.2位/千少女,中国为7.3位/千少女。

其三,死亡率的变化。18世纪以来,婴儿死亡率大幅降低;目前,世界平均婴儿死亡率为31.7例/千活产儿,高收入国家为5.8例/千活产儿,中等收入国家为31.2例/千活产儿,低收入国家为53.1例/千活产儿,中国为9.2例/千活产儿,日本为2.0例/千活产儿。在1990~2015年期间,新生儿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目前,世界平均新生儿死亡率为19.2例/千活产儿,高收入国家为3.7例/千活产儿,中等收入国家为19.9例/千活产儿,低收入国家为26.9例/千活产儿,中国为5.5例/千活产儿,新加坡为1.0例/千活产儿。在1960~2015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目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世界平均值为42.5例/千人,高收入国家为6.8例/千人,中等收入国家为40.9例/千人,低收入国家为76.1例/千人,中国为10.7例/千人,瑞典为3.0例/千人。在1960~2014年期间,孕产妇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国别差异明显;目前,加拿大孕产妇死亡率为11例/十万活产儿,美国为28例/十万活产儿,中国为23.2例/十万活产儿。

其四,死亡原因的变化。从2000年以来全球三大类死因变化的国际比较可以看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死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传染性疾病致死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伤害致死的比重呈现波动性。

其五,发病率的变化。OECD统计数据表明:在1981~2014年期间,艾滋病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2014年,美国艾滋病发病率为8.5例/十万人,德国为0.3例/十万人,墨西哥为4.1例/十万人。在2000~2012年期间,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存在国别差异;目前,美国为318例/十万人,中国为174例/十万人。2015年,痴呆发病率美国为12.4‰,日本为21.0‰,中国为4.1‰。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表明:在1990~2014年期间,结核病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目前,世界平均为133例/十万人,高收入国家为21例/十万人,中等收入国家为150例/十万人,低收入国家为238例/十万人,中国为68例/十万人。目前,糖尿病发病率(20-79岁)的世界平均值为8.5%,高收入国家为8.2%,中等收入国家为9.0%,低收入国家为4.2%。

其六,其他方面的变化。

l   自杀率。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自杀率的世界平均值为11.4/十万人,美国为13.7/十万人,中国为8.7/十万人。

l   遗传和残疾。欧盟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身体和感官功能的局限性比例,法国为36.8%,希腊为35.3%,罗马尼亚为40%

l   伤害和暴力。世界银行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道路交通伤害致死率的世界平均值为17.3/十万人,高收入国家为9.3/十万人,中等收入国家为18.3/十万人,低收入国家为27.4/十万人,美国为10.6/十万人,中国为18.8/十万人。

l   亚健康。OECD统计数据表明:在20002014年期间,成人自我感觉健康中等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存在国别差异(图1-28)。

l   口腔健康。OECD统计数据表明:在19602013年期间,12岁儿童龋齿平均数目先上升后下降,但是存在国别差异(图1-29)。

l   精神健康。欧盟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法国抑郁症患病率为3.7%,西班牙为5.3%,希腊为2.3%,罗马尼亚为0.8%,土耳其为2.6%

健康状况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健康状况的世界前沿、国际差距和国别差异,这里选用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为代表进行分析。

首先,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在1750~2014年期间,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的国际相对差距不断缩小;目前,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的世界前沿为83.6岁,国际绝对差距为33.9岁,相对差距为1.7倍。

    其次,婴儿死亡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在1750~2014年期间,婴儿死亡率的国际绝对差距在不断缩小,相对差距逐渐扩大;目前,绝对差距为94.1‰,相对差距超过50倍。

    世界健康生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分析的53个变量中,从变化趋势的角度归类:上升变量为21个,下降变量为9个,转折变量为12个,波动变量为2个;从发展水平的角度归类:水平变量为20个,交叉变量为24个;从发展极限的角度归类:开放变量为2个,极值变量为51个。

    据悉,《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及其团队完成的第16部年度报告,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1  2  3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