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韶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 2017-02-21 11:50:19  |  来源: 韶关市政府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黄沙坪,乡村绿化,政府债务管理,乐广,贸易转型

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工作情况,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作用。五年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363件、政协建议案26件、政协提案635件,办复率100%。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咨询论证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我市成为全省首批被授予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完成“六五”普法,建成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实现法律顾问村(社区)全覆盖。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精简议事协调机构374个、事业单位154个,精简率分别为80.4%和45.4%。开展办公用房专项清理工作。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开展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强化廉政建设,成立市预防腐败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市政府做了大量谋划性、基础性、开篇性和突破性的工作,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全国全省经济增速放缓和我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在全省排位稳中有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8%(按可比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一是主动转变发展思路。在大珠三角经济区的格局下谋划韶关发展,积极与珠三角城市开展理念、交通、产业、市场、人才等方面对接,主动融入珠三角,成功纳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二是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启动了近年来涉及面最广、系统性最强、力度最大的体制机制改革,在行政审批、市与区财事权、投融资、国地税征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产能203万吨,超额完成商品房去库存任务,为企业减负28.8亿元,补短板基础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三是打造重大产业共建平台。与东莞共建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为我市对接珠江西岸产业提供发展载体。积极谋划珠江东岸产业合作区,为推进大珠三角产业共建提供载体。谋划了“华南数谷”、空港产业园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平台,为我市产业发展厚植基础条件。四是开展招商引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围绕装备制造、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和培育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等新兴产业,补齐补强产业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全年签订项目300个,总投资250亿元。五是破解融资瓶颈。充分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推动PPP项目,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功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融资项目18个总额达220亿元,韶新高速和曲江大道成功通过PPP模式向社会融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零的突破。六是强力推动城市整体提升。围绕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和市民认同感自豪感,按照既要“补短板”、又要“抢高点”的思路,启动城市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五大提升工程”,计划三年投资300亿元、实施133个项目,力争“年年见成效,三年换新貌”。全年完成投资52.6亿元,开工项目47个、竣工24个,促进城市更加宜居宜业。七是突出抓好精准扶贫、教育现代化和卫生创强“三大重点”民生,统筹推进市区教育卫生资源整合,提升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本届市政府取得的工作成绩,离不开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驻韶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韶关振兴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力不强,民营经济薄弱,加强产业共建、加快经济发展任重道远;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县域基础薄弱,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任重道远;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完善,民生和社会建设领域欠账较多,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任重道远;制约发展的陈旧观念和体制机制仍有不少,创新环境不优,人才聚集难,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