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三大重点产业。以重点企业 为龙头,着力延长产业链,加快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力争三大 重点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38%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方面, 以高新区、江南工业园等为平台,依托中国一东盟信息港南宁核 心基地、富士康千亿元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大力发展中高端电子 信息产品制造,加快十一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 禾田信息港等项目投入运营;大力引进上下游产业和相关配套产 业,加快形成以富士康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促进大数 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慧产业集聚发展,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完 成产值53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以邕宁新兴产业园、 江南工业园、高新区、经开区等为平台,加快南南电子汽车新材 料精深加工、源正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企 业,加快打造面向西南和东盟市场的南宁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以研祥智谷、中车轨道城轨车辆、中车精密列车大部件、中铁广 发盾构机项目为龙头,打造西南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以南南铝加工为依托,重点引进铝制汽车、城轨机车、城市铝制 设施、电子铝材等铝深加工及下游产业项目,打造特色高端铝精 深加工产业园;以哈工大机器人、上海明匠等智能制造领军企业 —16 — 为支撑,积极发展机器人、无人机等高端制造业,推动我市制造 业向智能化制造转型升级,力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780 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抓好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南宁高 新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等平台建设,以现代中药、生物制药、高端 医疗器械等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修正健康产业基地、诺博医疗 移动终端设备生产、培力药业异地改造、百会药业等项目建设, 推动海王保健品产业园等项目实现投产,促进柳药一期等项目达 产;积极引进国内外医药大企业,加快完善医药物流配送网络, 力争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160亿元。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 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 快石墨烯研究成果产业化,推进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博世科环 保产业高安基地迁建等一批项目建设,提高新兴产业对工业的贡 献率。加快改造提升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全 面推进BIM技术应用和装配式建筑发展,促进建筑业稳定健康 发展;推进传统产业研发、生产、管理等模式变革,焕发传统产 业新生机。深入实施园区经济倍增跨越计划。加快园区基础设 施建设。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展“一区多园”,拓展 发展空间,有序推动国家级开发区统筹城区工业发展。全市工业 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85%以上,三大国家级 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0%以上。
增强服务业优势。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 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推动生 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 和高品质转变。把金融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金融组织 体系,加快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等集聚区建设;争取平安银行等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进南 宁农商行组建工作。吸引境内外资本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配合自 治区在我市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加快推动华润基金等实质性落地, 做大做强南宁金融投资集团。力争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440亿元。 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加快冷链物流建设,优化功能区布 局,增强园区集聚功能,完善吴圩空港物流园、牛湾港区综合物 流园等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南宁云鸥物流食糖仓储智能配送中心 等项目建设,重点扶持3A级以上物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 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实施“电商南宁”战略,推进国家电子商 务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南宁市跨境贸易中心、中国一东盟(南宁)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集聚区建设,扶持电商企业发展,培育电 商品牌,将电子商务产业培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完善信息消 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软件研发、公共和商业信 息等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推动我市及上林争创国 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区),马山、邕宁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抓好百里秀美邕江、南宁国际 旅游中心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大明山等创建国家5A级旅 游景区,打造青秀山一万达茂一东盟文化博览园等环青秀山都市 休闲精品线路,打造国际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大健康 产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 发展“互联网+养老”。支持开发和推广大众运动养生等健康产业, 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 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分类调 控,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加强房地产市场监 管,强化商品房预售管理和商品住宅价格监管,规范房地产开发、 销售、中介等行为。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房产交 易管理和不动产登记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推进系统互通、信息共 享的“智慧房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领域信 用管理制度。推广小区智能化管理,全力抓好物业服务行业监管。
推进农业特色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 高品质特色农产品。深入实施“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打 好生态牌、绿色牌、富硒牌,新建蔬菜、畜禽、水果等高标准“菜 篮子”基地60个以上,新建规模化蔬菜基地面积4000吉以上; 新建富硒农产品基地5个、面积2.5万吉;引导糖、蔗一体化生 产发展,新增“双高”糖料蔗基地16.5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 证农产品10个;深入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高标准建 设良种繁育基地10个;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扩面提质,力 争申报自治区级示范区6个。培育发展农业新业态。扎实推进“互 联网+农业”,落实与阿里巴巴等企业签署的合作协议,抓好全国 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试点,力争电商覆盖率60%以上;加快 邮政系统服务“三农’’综合平台和农产品产销联盟建设;探索建立 优势农产品竞价交易模式;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加工 示范基地,加大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休闲农业示 范区建设,打造3条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有效运 转;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 武鸣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快农业经营机制创新,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家、家庭农场150家。夯实农业发展基 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完成永久 基本农田划定上图入库,推进耕地提质改造工程,粮食播种面积 稳定在650万吉以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 业,扩大稻田生态种养规模,全面推广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现 代生态养殖模式,完成30%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生态化改造。完 善农业保险制度,主要农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率达3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可 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