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以最有力的行动和举措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严格落实煤炭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实施能源绿色化改造,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展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行动,减少燃煤机组排放。深入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坚决淘汰落后化工产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深入开展机动车船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着力控制扬尘污染。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资源总量、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长江、淮河流域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推进新时期太湖治理,抓紧实施重点断面水质和水功能区达标整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重金属重点防控区专项整治。积极发展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加强畜禽污染治理,严格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力推进长江生态廊道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加快打造太湖生态保护圏和苏中苏北地区生态保护网,设立一批“生态保护引领区”和“生态保护特区”。启动实施重要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积极盘活闲置用地,切实提高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直接挂钩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资源“双向补偿”制度,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省级环保督察机制,加快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有效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九)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遗产和档案记忆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实施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做好地方志和年鉴的编修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快“书香江苏”品牌建设,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推广全民健身,制定出台公共体育服务指标体系,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做好十三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